孔子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究竟想表达什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放到现代有何解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本文目录

孔子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究竟想表达什么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毛泽东在他的词作《水调歌头·游泳》中也引用了这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和毛泽东所表达的意思一样:“时易逝也!”与诸如“似水流年”意思一样。

翻译是白话就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 日夜不停。’”

孔子在河边仰观俯察,再看河水,不停地向前流淌,自然就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种感慨。这里的“逝者”,没有特指,可以是万事万物,而宇宙间,能包罗一切者,无非是空间与时间,这里的逝者就是指时间。

“时易逝也!”,不仅是孔子有这种感叹,只怕是地球人都概叹而无可奈何者。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魏武帝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写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同样对待“时易逝也”这个问题,毛泽东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写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面对“时易逝也”,是的,要珍惜时光,只争朝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放到现代有何解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语出《论语》“子罕第九”。是孔老夫子感慨光阴的流逝就像江河之水一样,滚滚奔流而去,不舍昼夜。

古来今来,对时光流失的感叹常见书册。生命属与时间的范畴,一个人的生命只能在一定时间区域内行走,短暂而渺小,比之弥久常新宇宙,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转瞬即失。

正如苏大学士所言;“寄蜉蝣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朝生而夕死。随着年龄的增长,任何人都会生发出无尽感叹!

俗言说:“东山曰头一大堆”。静思细想,可对于每个人来说,属于自己的曰头都是有数的,过一天少一个。故此就有了,从来系曰乏长绳,朝来西去恨不胜。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无终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诸多诗句来。

又听人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过去永远静止不动,现在像箭一飞逝,未来总是姗姗来迟。在天地季节的转换中,转眼便是百年。

可在哲人孔夫子的眼里,滚滚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其中流淌的似留不住,挽不回昼夜的光阴了!是人感同身受,千古同慨了!

国学文化:“逝者如斯夫”,“于穆不已”,你觉得是在感叹什么呢

野狐试答

题主好,你的问题很有深度,也很有难度,因为涉及到了命运问题和天命问题。我就自己的理解尽力来回答一下,怕也是绠短汲深,权当一笑吧。

“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字面意思很简单,孔子站在黄河岸上,看着黄河之水,感叹说:“那逝去的就如同这滚滚东流的黄河之水一样,昼夜不息地在消失。”这不只是简单的叹息时间一去不复返,叹息的是个体生命在永恒的时间长河中是那样的短暂小弱,一切未来得及实现的宏大目标、美好愿望,将要遗憾地成为泡影。

孔子想要恢复西周初年的盛世,要实现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一生为之奋斗不息。此刻,孔子早已年过半百,周游列国,到处都找不到机会,他深感时日无多,理想难以实现 ,临河发出了千古浩叹。千载之下,虚度光阴,无所事事,坐吃等死的我辈,每每读来都会震耳发聩,惶恐不安。

“于穆不已”出自《诗经 周颂 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先大概说说这首诗吧。前两句是赞美天命之辞,天命在此可当天道来理解,大意是天命庄严肃穆幽深无穷。三四句赞美文王,称颂文王美德纯粹光明盛大,德可配天。五六句说自己接受文王嘉德的熏陶,继承其德政。最后两句告诫后世子孙,要训顺文王美德,力行不辍。

“逝者如斯夫”,孔子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自己命运不济,理想难以实现。“于穆不已”赞叹天道肃穆幽深,永恒无限,借以称颂祖先文王德可配天,同时嘉勉后世子孙修其德政。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