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成为平西王后,吴应熊为何留守北京?孝庄太后下了一盘
发布时间: 2023-07-11

吴三桂前期是一个非常难的人,我们试想一下,当时他的母国大明已经灭亡,他必须要面对三股势力带来的压力。

首先是刚刚入主北京的李自成大军。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改朝换代,他们已经取代了大明王朝,建立了大顺王朝。其次是被挡在关外的满清大军。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多尔衮三人的努力,满清已经壮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团体。再者是南明的遗老遗少。这帮人团聚在南京,希望以南京作为新的起点,反攻李自成,企图在这里恢复大明王朝。可是这三股力量之中,吴三桂最终选择了多尔衮的满清大军,后来更是帮助多尔衮问鼎天下。多尔衮当然也没有辜负吴三桂,将他册封为平西王,坐镇云南。可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为何被留在了北京呢?

01多尔衮并不信任吴三桂,必须让吴三桂低头才行。

吴三桂写信给多尔衮,是以平等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的。也就是说他不是投靠了满清,而是请求满清入关相助。

越四日,王进次连山,三桂又遣云龙赍书趣进兵。师夜发,逾宁远,次沙河,明日,距山海关十里。三桂遣逻卒报自成将唐通出边立营,王遣兵攻之,战於一片石,通败走。又明日,师至关,三桂出迎。王命设仪仗,吹螺,偕三桂拜天毕,三桂率部将谒王,王令其兵以白布系肩为识,前驱入关。---《清史稿》

当时李自成将吴三桂全家抓了,刘宗敏更是霸占了陈圆圆。吴三桂愤怒之余,杀回了山海关,重新夺取了控制权。

展开全文

多尔衮当然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必须要让吴三桂俯首称臣才行。所以他答应帮助吴三桂,但是并不立刻发兵支援。

吴三桂手里有5万关宁铁骑,这是一支实力强悍的军队。此外还掌控了山海关3万散兵,足有8万军力。而李自成手里有10万大军。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李自成还要占上风。双方开战以后,多尔衮命令吴三桂带着关宁铁骑冲在最前面,一场大战下来,关宁铁骑损失殆尽,多尔衮这个时候才选择出兵相助。此后多尔衮占领了北京,让吴三桂带着大军继续西征讨伐李自成。李自成从西安败退以后,吴三桂的下场并不好,他被多尔衮给雪藏了。多尔衮将吴三桂扔到了关外,只要吴三桂不低头,那么这辈子也就这么回事了。吴三桂经历了痛苦的挣扎,终于选择剃发易服,向满清称臣,这才重新得到多尔衮的器重。

此后吴三桂帮助多尔衮一路南下,可以说有一半的江山,都是吴三桂帮忙打下来的。因为他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中原地区和汉人作战的方法也比较熟悉。

02吴应熊与建宁公主结婚,其实是为了留吴应熊为人质。

顺治10年,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吴应熊和皇太极的幼女建宁公主大婚,当然结婚的场地在北京,他们婚后生活的地方也在北京。

伴随着吴三桂一路南下,屡立战功,吴三桂本人的实力也大为增长。虽然关宁铁骑消失了,可是吴三桂通过战争,又培养起了一支忠于自己的队伍。

吴三桂带兵进入缅甸,将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抓了回来,并且杀害在了滇池旁。从此被清朝封为平西王,仿造明朝沐家一样,永镇云南。

文秀、复臣围巡按御史郝浴於保宁。浴趣三桂等赴援,击斩复臣,文秀引兵走。浴疏劾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摘疏中“亲冒矢石”语劾浴冒功,浴坐谪徙。三桂叙功,岁增俸千。子应熊尚主,为和硕额驸,授三等精奇尼哈番,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清史稿》

这本身是一件大好事,可是清朝对吴三桂很不放心,早在多尔衮活着的时候,吴三桂就屡遭猜忌,当时多尔衮等人还能压得住吴三桂。

可是伴随着多铎、多尔衮等人的死去,根本没人镇得住这个功高盖主的平西王。为此按照多尔衮生前的嘱托,孝庄太后主持了这么一桩政治婚姻。

与吴三桂结亲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和吴三桂联络感情。毕竟满清王朝是外来户,需要这样的汉族大臣作为他们的支撑。其次就是可以有效地控制吴三桂。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以驸马的身份,留在北京。其实是对吴三桂的一种无形的控制。为此清廷给吴应熊加了不少头衔,比如和硕额父、少保、太子太保等等。可惜吴应熊必须要在北京任职,这是吴三桂所必须要接受的条件。战国时期,就存在把自己的王子送到其他国家作为人质的事情,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不成文的一种惯例。

03吴三桂起兵反清,吴应熊父子惨遭杀害。

吴三桂这个人的一生,是相对来说比较矛盾的。他投靠满清,将南明永历皇帝杀死,本身就已经彻底背叛了大明王朝和汉人。

可是在晚年的时候,因为康熙皇帝要削藩,他再次选择反叛满清,甚至打着恢复汉人江山的旗号,可惜人心已经回不来了。

在造反之前,吴三桂曾经派人前往北京,希望把儿子吴应熊给接回来。可是吴应熊对此表示拒绝,他将康熙皇帝削藩的事情秘密告诉了吴三桂,并且将自己的大儿子吴世璠带回了云南。

襄阳总兵杨来嘉举兵叛,郧阳副将洪福举兵攻提督佟国瑶,击破之;走保山寨,皆应三桂,受署置。三桂自云南至常德,具疏付折尔肯、傅达礼还奏,语不逊。上命诛应熊及其子世霖,诸幼子贷死入官。---《清史稿》

等到吴三桂正式起兵造反的时候,康熙皇帝一怒之下,将吴应熊和吴应熊的小儿子吴世琳全部杀死。

其实吴三桂不止吴应熊这么一个儿子,但是很显然他对自己这个儿子是最有感情的。从吴应熊的处事风格我们就能看得出,这是一个有担当有智慧的人。

吴三桂建立吴周政权后不久便去世了,他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吴世璠。可惜吴世璠年纪太小,没什么威信,最终导致这场反叛以失败而告终。

总结:吴应熊为何不提前逃走?

值得注意的是,吴三桂早就派来了使者,可吴应熊为什么没有提前逃走呢?吴应熊当然是有自己的考虑。

他若是逃走了,那么康熙皇帝必定会追查下去。直接矛头将会对准吴三桂,这是吴应熊不想看到的,他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的问题,而使得吴三桂的大业提前被揭发。他留在北京,反而是可以麻痹康熙皇帝的一种手段。吴三桂若是真的想造反,事先必然要把儿孙给接走,可他没有这么做,这就证明吴三桂不会造反。这么一来,康熙一定缺少防备,甚至会认为吴三桂会主动撤藩。那么吴三桂就可以对清军发动突然袭击,对起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见吴应熊的确牺牲很大,他把大儿子吴世璠送回云南,意图很明显,有一个儿子继承大业就够了,他自己选择为了大业而牺牲。可惜他没有料到的是,吴三桂实在是太老了,根本不能重复往西的神武。

参考资料:《清史稿》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