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和马相伯哪个有名?马一浮的哪句话让你印象深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马一浮和马相伯哪个有名

马相伯(1840年4月7日—1939年11月4日),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钦善、建常、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阳马家村(今江苏丹阳),中国著名教育家,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
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
相比较而言,还是马一浮更有名;
名人评价:
好友国学大师熊十力:马一浮道高识远。
国学大师梁漱溟说他: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陈独秀先生评价:大儒。
研究员刘梦溪:二十世纪师儒中的一个真正隐者。

马一浮的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

站在高处,才能俯察低处。强者,才会体恤弱者。思想上洞悉深刻,才对万物有情。阅历增加,越深感一个人的见识见解难以跳出他的层次和立场。所提出的问题和追寻的答案也往往是自私的。若想俯下身做事,必须先站在高处。

原文如下: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这是一种境界,已识乾坤大,是指已经明白了世界之庞大与复杂,但是却仍然没有抛弃对细微之外的天然的喜欢。这是一种人性。比如有的人,一旦见了大事,往往就不屑于日常的小事了。

以为自己懂这么大,影响力这么大,就失去了对草木,甚至人的同情与关爱。开始做坏事,伤害别人。大奸大恶,大奸,往往如此,就是所谓的“非厚德不能载物”。

但是有些人就不同,一方面,他见贯了大事,但是,基本的人性丝毫无损。两种人根本的差别是什么?其实就是“敬畏之心”。你再大的本事,也不能超脱自然与自身的束缚。所以,对自然,对人性,当有敬畏之心。  

作者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原浙江大学教授。

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2013年4月23日上午,在马一浮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学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国际马一浮人文研究中心”成立。

如何评价马一浮的诗

马一浮(1883年~1967年),字一佛,号湛翁,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他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同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还是《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

他在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同时还擅长书法。大家都说他是被人遗忘的大师,确实如此,他的哲学成就、书法成就、诗歌成就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马一浮先生在诗歌方面的造诣很深。马一浮先生一生中作诗3000多首,这个数量非常可观。不过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质量差。因为他的哲学修养和理学功底很强,所以他的诗中也有许多说理诗,细读其诗会领悟到其中的哲理与神悟,他的诗许多思想是儒释道三家结合在一起的。例如在《庐山述梦》一诗中“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

今昔皆无住,相续由吾心”体现出马先生的禅悟,物质的存在与时间密切相关,按照它们的组合分为过去物、现在物、未来物。过去物自然在过去,现在物在现今。现在物和过去物都不会停留,是否存在和延续,主要看人心。这是佛教的唯识论思想。

再如这首《杂感》中谈存在的诗句:人言存在义何居,为是心如是物如。试问谁知存在者,离心别有岂关渠。让人回归本心去感受存在。

同时,他的诗也充斥着深挚的感情,他认为“诗以感为体”,作为诗人要有天真之气和旷逸之趣。比如《山居销夏》的这几句:“岂有忘忧酒,曾无解愠风。人情如饮水,天道似张弓”还有“林卧逃喧厌鸟鸣,笙竽绝耳瑟无声。

黄鹂百舌俱听遍,更有昏鸦噪晚晴”,让人如临其境般的感受到那份夏夜之境。“向晓星辰数点斜,云中寒日似笼纱。空庭老树无人见,独背春风自著花”这几句则传到出深深的孤寂之情。

马一浮的人物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先生,中国国学大师、一代儒宗,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周恩来总理曾称他是“中国当代理学大师”;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是诗人和书法家。
马一浮先生名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少年时读书,过目能诵,时称神童。早岁应浙江乡试,名列榜首,后与马君武、谢无量在上海创刊《二十世纪翻译世界》传播西方文化,时有“天下文章在马氏”之誉。
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1903年6月,赴美国主办留学生监督公署中文文牍,后又赴德国和西班牙学习外语。1904年东渡至日本学习日文;1911年回国 赞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学术,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蔡元培曾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应竺可桢聘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抗战期间在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
马一浮先生擅长书法,各体皆备,碑帖兼取,尚古而脱古,自成一家。尤精行草及隶书,行草运笔俊利,章法清逸而气势雄强,横划多呈上翻之势,似淡拘成法,拙中寓巧,气格高古;隶书取精用弘,形成用笔温厚、结体潇洒之特点。亦善治印,朴茂而富韵致。
马一浮先生工诗词,喜吟哦,他对文字学、古典文学及哲学均深有造诣,能法、英、德、日、俄、拉西六种外文。著述甚富,主要有《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老子道德经注》 《马一浮篆刻》《蠲戏斋佛学论著》《蠲戏斋诗编年集》《避寇集》《朱子读书法》等,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在浙江省杭州西湖蒋氏山庄建有“马一浮纪念馆”。

清末明初博学大师的马一浮,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是一位国学大师,并且年少聪颖,在抗战时期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人才。对于爱情非常的忠诚,妻子离世之后再不娶妻,用一生坚守着这个爱情的承诺。这个人就是马一浮,他用自己的行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