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阿斗在位41年,他真的是扶不上墙吗?阿斗的江山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7

历史上的阿斗在位41年,他真的是扶不上墙吗

说起三国时期蜀汉的末代皇帝刘禅,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他的印象,通常都离不开昏庸无能、大兴土木、听信谗言、不战投降、乐不思蜀这些负面的评价。历史上关于刘禅,有一个著名的典故“扶不起的阿斗“,用来形容那些继承了父辈很好的家底但自身素质太低最后葬送一手好牌的人们。


阿斗扶不起来的典故,经历了自三国到清代无数文人墨客的演绎,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共识“性的认识,还衍生出了许多与阿斗有关的歇后语,用来形容没有出息的人,比如说: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那么,刘禅真的像文艺作品中演绎的那样无能吗?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蜀汉后主刘禅,是整个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长达41年。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刘禅在位的时间,也仅次于梁武帝萧衍。一个昏庸无能,智商不足的人,怎么能在乱世里执掌一个国家如此长的时间呢?


当然,按照我们很多人的印象,蜀汉之所以能在曹魏和东吴的夹缝中,生存了这么久,主要是诸葛亮以及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蒋琬、费祎等人的功劳,与刘禅无关,刘禅只要像他投降西晋之后那样,每天做安乐公,甩手掌柜就可以了。

但按照正史的记载,刘禅是一个从小就比较好学,而且受到严格教育的人,

无论是刘禅的父亲刘备,还是刘禅的相父诸葛亮,都一致认为,刘禅是一个可塑之才,都对他进行了严格的,认真的教育。


刘备去世的时候,嘱咐诸葛亮,别忘了对刘禅进行教育,让他涉猎诸子百家的书籍。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诸葛亮后来也确实依照刘备的遗嘱,对刘禅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并亲自为刘禅同学写了一些教材,比如申、韩、管子、六韬等等。

以上事实说明,在刘备和诸葛亮心目中,刘禅肯定是一个智商正常,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甚至能读得进去很多种不同学说的书的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和诸葛亮似乎特别希望刘禅多接受一些法家学说的教育,像商君书、申、韩、管子、六韬等等文献,都是清一色的法家经典。


诸葛亮本人,就是一个“法家思想“的忠实信徒,他治理蜀国的时候,十分重视法令的建设和执行,以重法治理蜀地,诸葛亮是希望刘禅能继承自己的执政方略的,这也侧面说明,刘禅是有相当的政治能力的。

此外,根据正史的记载,刘禅不仅有相当的政治能力,而且也相当懂权术,懂得一些制衡之道。

对于诸葛亮,刘禅并不是像很多文学、文艺作品里所演绎的那样,言听计从,离不开他,相反,他对诸葛亮是有一些忌惮甚至防范的。而诸葛亮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在他北伐外出作战,不能长期留守成都的情况下,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控制朝廷。

“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董)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允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


董允就相当于诸葛亮留在成都和皇宫里的一个“替身“,他的职责就是“监督“刘禅的言行,一旦一些诸葛亮的反对派,比如李严、苟安等人在刘禅面前说了不该说的话,或者刘禅有什么防范诸葛亮或者对诸葛亮不利的动作,诸葛亮就会知道,采取反制措施,甚至,连刘禅想充实后宫,纳妃这样的事情,董允都会代表诸葛亮去管。而对诸葛亮的想法和做法,刘禅本人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对于董允的存在,“后主益严惮之“

当然,刘禅在团结自己人,巩固蜀汉政权的基础方面,是有自己的智慧的,比如说,自己的父亲刘备最信任的人就是关羽和张飞,这俩铁兄弟某种程度上,就是刘备用以平衡权力,制约诸葛亮的,因此,刘禅做了皇帝以后,第一时间就巩固了刘、关、张三家的同盟。


刘禅的两个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刘禅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关羽的儿子关统。刘关张三个家族从兄弟进一步晋升为了儿女亲家,亲上加亲了。

用亲情感化的方式强化利益同盟的关系,让刘禅获益良多,蜀汉亡国之后,刘禅到了洛阳,还有不少的大臣愿意跟着他,替他说好话,就说明他的人缘是不错的。


刘禅在治国理政上也是主张采取怀柔方针的,虽然他的父亲和相父从小就给他灌输了不少的法家思想。

但刘禅在诸葛亮去世,自己执掌权力之后,反倒采取了儒家式的怀柔政策,比如说暂停北伐,善待一些在诸葛亮执政时期过得憋屈的豪门亲贵,开放言论等等。


某种程度上,蜀国之所以灭亡,的确与刘禅这种颠覆性的施政措施有关。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刘禅是一个有自己的想法,有相当的施政能力,懂得一些权术的君主,这也是他能够在乱世,执掌一国皇位四十多年的最重要的一项素质。

阿斗的江山是什么意思

  1、这是一句歇后语,阿斗的江山 - 白送。意思是拱手相让,白白相送。
  2、人物简介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皇帝,在位四十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公元263年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
  3、人物故事
  乐不思蜀
  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阿斗的江山打一歇后语

阿斗的江山----白送。阿斗是刘备的儿子 刘禅 史上最无能的皇帝。

解释 :指把有价值的东西无代价或无意义地奉送给别人。
例句:说到底,这还不是阿斗的江山——白送,你知足吧,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三国的第一遍印象中,我觉得君主大都靠谋臣。每当谋臣说个什么好的点子,就在后面加一句“正合吾意”。
当然,乱世中立起来的君主不是。刘备是仁义胆色皆有的仁君,曹操是勇谋兼备的奸雄,孙权也够谋略······
但定下江山,等到这些人的子孙来继位的时候,又不一样了。曹操那边是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被司马兄弟把江山给夺了,孙权那边也是不太平,被人废了又立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