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 3 年网课的医学生,马上就要毕业
发布时间: 2023-07-11

在给学生上了半个月的网课后,马正阳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次一到提问或者互动环节,网络的质量似乎总不太好。

马正阳是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平时也会负责一些本校学生的教学工作。疫情期间,原本需要前往医院的见习课程转变为网课。起初,他还以为是设备的限制和不熟悉造成了「网络延迟」;时间一长,他便也不再深究背后的原因。

「我们是在教室里直播,有时候督导会坐在下面听。提问没人回答,学生尴尬,我也尴尬,没必要的事情。」渐渐地,马正阳取消了自己上课时的提问环节。

而在屏幕的另一边,来自西北某所医学院的医学生骆华早已在网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8 点醒来、打开网课、躺回被窝,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等课上完就靠着回放和资料自学,到考前再复习两三天,也能考个八、九十分。」

今年 6 月,正在上大五的骆华将从医学院毕业,回想起过去的几年,他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本科生活:「五年学医,三年网课;一年半在寝室的床上度过。」

40 实践课时变 20,轮转科室数量减半

「前一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学,第二天突然通知要上网课。」三年前,赵颖还是一名大三的医学生,她用「混乱」形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课本,也没有资料,经常抄着笔记就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了。」

2020 年,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令全国高校延迟开学;2 月 4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高校纷纷响应,开展网课教学的初步探索。

徐薇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儿科脱产带教,但她也坦言,这种变化对带教老师的挑战不小。「教研组当时向我们转达医学部的意思,说大概率要线上教学了。但刚开始并没有人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授课形式,都是靠带教的老师自己想办法来解决。」

网络媒介带来了便利,也为线上授课带来了许多不定因素。马正阳无从判断所谓的「网络延迟」究竟是客观因素,还是学生逃避回答的借口。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不定」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也体现在教学计划的改变上。

网课期间,骆华所在的学校将原本 40 课时的技能操作课安排在返校后补齐。然而,由于实际开学时间已经临近下一学期,教学组只能把课程压缩至 20 课时,在期末考试前紧锣密鼓地排完了所有课程。「但课时缩短了,内容却不变,老师也都是连着给几个班上课,搞得大家都很累。」

展开全文

图源:微博评论

不能确定的时间安排下,无法被网课取代的实验课程与临床实习被大幅压缩,甚至是直接跳过。「实习每年都是排得很满的。如果到后面没有时间了,错过的科室没办法再补回来。」徐薇无奈地说道。

去年 12 月,由于全国大范围的新发疫情,西北地区某二本医学院的陆清有 2 个月左右的临床实习被迫暂停。「学校给我们放了假,期间也再没有上网课,直接回家了。」

就读于某 985 医学院的李修平回忆起自己在医院实习的一年中,有半年都是在线上进行的。「说是线上实习,其实也就是病例讨论。每天以小组为单位交作业,到点老师在群里发答案,自行批改。」大五那一年,原本应该在 14 个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的李修平,最终只去了 8 个科室。

学生:当实习与考研冲突时,我更希望上网课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项针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情况的调查中显示,59.1%(62/105) 的学生和 5 名教师认为在线教学的课堂互动效果不及传统教学[1]。

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的临床带教老师,田禾燊总感觉线上教学的时候少了一点讲课的激情。「学生互动效果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对着一块屏幕讲课,自己也放不开。慢慢地就好像变成教学比赛那种形式,有点『为了讲课而讲课』的意思。」

为了减轻网课带来的影响,最大程度保证线下课程能正常进行,徐薇从之前的教学中汲取经验:「现在再遇到停课,我们会提前将这段时间的授课内容进行区分,把像临床思维一类的理论内容放到线上;另外一些需要接触病人的操作放在线下,等到学生返校后再安排上课。」

「比如我们在网课期间有尝试搭建一些问诊网站,学生可以在线上针对一些模拟病例进行问诊、开具检查,操作完成后,网站会给予一定反馈。」徐薇介绍,像这种模拟问诊,她们今后会持续放在线上进行。而临床操作的教学和考核,则放在线下分批进行,也能避免聚集。

又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则是通过「线上同步和异步进行理论、实践操作视频学习」和「线下床旁教学」结合,形成操作训练混合的教学模式,保证网课时期的教学质量,同时确保线下学习的安全性及时间安排的合理性[2]。

图源:参考资料 2

屏幕前的教师们,为了保证网课的教学质量积极地寻找着解法;而屏幕后的医学生,则期待在忙碌的学习中,通过网课中寻得一丝放松,或是平衡考研与科研的压力。

今年大五的陆清面临着临床实习与升学考研的双重压力。「我一般是上午去医院实习,下午跟老师请假回去复习。大部分老师还是很好说话的。」

去年 12 月疫情期间,医院科教部为他们开了实习假条,考虑到实际情况,请假时间干脆直到写到了考研结束。「但其实在 11 月的时候,大家为了考研复习已经不怎么去医院实习了。」

广东某妇产医院的陈露医生,负责当地一所 985 院校的实习带教工作。在这所院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有考研的诉求,经常借口请假复习。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突然就冒出来」的实习生找她签字。

2015 年一项针对某医学院 192 名实习学生和 47 名带教的匿名调研中 [3],41% 学生认为考研与实习之间存在时间矛盾,也成为影响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而对于非脱产的临床带教自身,兼顾教学和临床本职工作也是一项待解的难题。《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公立医院将住培师资的带教工作量纳入职称晋升、绩效分配体系。

以江西省某医院为例,医院设有教育晋级分,并统一要求医生们每年教学分达到 20 分,每一次小讲课加 0.1 分,年末分数清零。

江西某医院的考核标准

对陆清而言,网课带来的实习缺失或许并非一件坏事。他不用再去分心去应付医院的实习,可以安心备战考研。对身兼临床工作与带教工作的陈露医生而言,网课似乎也能一定程度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

而当面对科研与临床的压力时,网课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

琪琪是一名妇产科专硕,网课的三年,也恰好贯穿她整个规培轮转的三年。疫情封校期间,部分科室会将原定的轮转安排为线上课程,进行一些病例学习或者小讲课。「对我们临床专硕来说,上网课倒是挺开心的,刚好就有时间搞自己的课题研究了。」

上了 3 年网课的医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

骆华曾不止一次在网上看到类似的担忧:上了三年网课的医学生就要毕业工作了,大家敢让他们看病吗?

在大众眼里,一方面,网课实际的教学质量难以评定;另一方面,三年网课下缺失了太多的临床实践,令人担心这些刚毕业的医学生能否胜任临床的操作。

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彭福生看来,虽然网课确实难以胜过线下的教学效果,但其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本科教育阶段的实习内容本来就很有限,更多的经验还是要在后续规培、工作中积累的。」

而身为话题的中心——网课时代下即将毕业的医学生,骆华表示能够理解背后的担忧,但也不以为然:放眼同届的医学同学,他们大多数都选择考研或继续深造,鲜少有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的本科生,更别说直接在临床上看病。

2021 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 377 万,医学类本科毕业生考研比例高达 26%,居各学科门类首位。根据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数据[4],2020 年和 2021 年,五年制本科生考研比例分别为 90.0% 和 94.3%,较 2019 年(疫情前 82.5%)大幅提高。当考研的压力越来越大时,选择的天平势必会发生倾斜,而网课只是适逢落下的砝码。

或许,网课并不是产生了多少新的问题,而是放大了曾经在教学中的缺漏。

湖南某院校的医学生张弛回忆,实习时他没有接触什么有意义的内容,每天重复的工作就是「测血糖」。「本来院内有两个学校在同时实习,医院每层楼分配三个学生给病人查血糖。从早上五点半做到八点,我感觉我快腰间盘突出了。」

「就好像临床实习的内容,本身质量也没有很高。不论是来科室实习还是上网课,其实都是走马观花。真正能学到多少专业技能或者是临床知识,这方面其实倒没有特别大的区别。」田禾燊说道。

来自广西某三甲医院的赵瑞医生说,之前他们会带实习生上手术、偶尔让实习生送一下病人去做检查。如今,前者只有「优等生」才能去、后者被医院明令禁止:「医院担心送病人的过程中,病情有变化,学生反应不过来。」如今,在赵瑞的医院,学生们更多的只是跟随老师,上手实操的机会鲜少。

一项针对天津市 5 家医院的 420 名临床五年制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5],学生参与的临床工作主要以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临床观摩、体格检查、伤口换药和拆线为主,而有创性检查、手术操作参与率较低,有 1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