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母之痛的诗(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是什么意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这几句诗的意思为: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出处:

《天净沙·秋》  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黄花:菊花。

红叶:枫叶。

释义: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作者简介: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

赏析:

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其词并不是单纯的突出秋的悲凉。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扩展资料:

在白朴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对他起过相当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元好问。1233年南京被攻陷后,一片喊杀声中元好问抱着被他视为“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的神童白朴逃出京城,自此,白朴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他身边。

白朴自幼聪颖好学,这时又有大学问家元好问的悉心指导,因此他的学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十几岁就已才华出众,声名远扬。但是生逢乱世,又加幼年仓皇失母的离散之痛不绝于胸,因此他无意于建功立业,拒绝了朋友的极力举荐,只是以纵情诗酒、游乐山水为己事。

这条人生道路的选择,使世间少了一位谨小慎微的官宦,却诞生了一位流芳至今的文学大家。白朴曾到各地漫游,两次到过大都(今北京),还游历了顺天(今保定一带)、寿春(今安徽寿县)、怀州(今河南沁阳)等地。

与许多才子名流优游于诗酒之间,这些人多为当时有名的杂剧或散曲作家,而白朴的创作也就是在这时开始的。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白朴

劝亲人失母痛的诗句

遥寄寒门府,思念信曾多。 何来天一隔?母颜已萧索。 儿时拨浪鼓,亲制我衣廓。 画面黑白墨,时命不由我。

吴伟业《追悼》赏析

  • 我也需要!

  • 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
      诗人的妻子郁氏卒于顺治四年(1647)。这时离清兵长驱直下攻占南京、吴伟业带领全家避乱乡间仅二年。俗话说,人生最大的伤心事,莫过于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失子。这年作者才三十九岁,正是中年丧妻,国破妻亡,对梅村的刺激实在太大了。
      “秋风”、“空帏”、“更残”,在一片凄凉的环境中诗人酒醒了,想起曾朝夕相处的亡妻,不禁泪洒衣襟,长夜难眠。
      人虽亡去,但岁月流逝而留下的痕迹依然历历在目。吴伟业少年得志,连捷及第,二十三岁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崇祯皇帝特赐他归里娶亲,娶的就是这位贤淑的郁夫人。这是何等的荣耀!当时他的恩师张溥曾写诗祝贺:“人间好事皆归子,日下清名不愧儒。富贵无忘家室始,圣贤可学友朋须。”(《送吴骏公归娶》)的确,命运之神好似已为吴伟业安排好一切,如花似锦的前程,令人神往。“人间好事皆归子”,梅村当时确实正处在一生之中最幸运的时刻。
      但是好景不长。崇祯末年,风云突变,特别是甲申之变、乙酉之乱,明朝灭亡。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与吴伟业同甘共苦、分挑重担的正是这位郁夫人。顺治二年,在清兵铁蹄的驱赶下,吴伟业与郁夫人携全家百口,在风雨中乘扁舟逃往矾清湖,投靠亲戚,这对于平日居住在高楼深院的贵夫人来说,确是很艰辛的,但却支撑了过来。可是在饱尝了离乱带来的痛苦之后不久,郁夫人却偏偏过早地离开了人间。“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这一字一句都饱含着无穷的辛酸,确是他们共同经历劫难之后发出的肺腑之言。
      从郁夫人之死,联想到自己在明亡后,未能以死殉节,实有愧于君亲。他痛感悲哀的是江山易主、人事皆非:“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正是他当时思想的写照。因此,这首悼亡诗与一般悼亡诗有所不同,除表达对亡妻深沉的悼念外,还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融进诗句里,诗的内容早就超出了悼念亡妻的范围,无疑扩大了诗的社会意义。结尾以稚女失母、布机失主反衬悲哀之深,好似不经意的一笔,却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在梅村作品中可算是质朴无华的一首,语言未多加修饰,也不用典,但由于感情真挚、浓烈,十分动人。
      吴伟业对明朝、对清廷、对做官、对人民等等有自己的态度,同样,他对妻子、对家庭、对子女也怀有脉脉温情。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是一位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诗人。

李清照痛失生母是哪一年后来写了什么诗词几年么

这个是千古难题,现在都还没知道她生母什么时候离世的。
在死无对证的今天,我们也找不出绝对的证据来确切说明李清照是否真的在幼年有失去母亲,由继母抚养长大的经历,尽管这被记述在一些学者的作品中。
为了把握世事和人性生成的复杂性,我们仍然还有必要从另一个角度来对李清照作另一种揣想。
  
历史上也还有那些父母健在的奇女子,同样有过有违纲纪的叛逆行为。
所以,那些以为李格非本来就只有过一个夫人,或者说李格非虽然有两个王姓夫人,但第一个夫人早卒而且并不是清照之母,清照之母就是第二个活到天年的夫人,并因此推断清照并未有失母之痛,清照的个性与这一经历并无干系。这一观点也是不无道理的。
总之,最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聪慧异常、富于才气几乎是这些有个性、敢叛逆的女性的共同点,看来,恃才傲物这个东西不独男同胞中屡见不鲜,就是女性往往也不免此俗的。

天净沙·秋的诗意是什么

天净沙·秋的诗意:

诗中层次分明的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