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如何被逼死的?有选择纠结症,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如何被逼死的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人物,柳如是和顾横波、马湘兰、卞玉京、陈圆圆、董小宛、寇白门、李香君被称为“秦淮八艳”,而柳如是在文学和艺术的造诣很高,故而柳如是也被称为是“秦淮八艳”之首。

柳如是虽然为沦落青楼,但是她却是一个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同时柳如是又有着很深厚的家国情怀。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却自尽而亡。

那“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如何被逼的自尽呢?

其实柳如是自尽,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难过伤心,其夫死后,乡里的族人就要抢夺房产,柳如是感到寒心,柳如是不堪受到欺凌,所以愤然自尽的。

柳如是的身世颇为不幸,她出生后就被辗转贩卖,并流落于青楼。后来柳如是嫁给了年龄颇大的周大学士,周大学士死后,他的其他妻妾就向柳如是发难,柳如是又不得在此沦落青楼。

后来柳如是和年已过半百的钱谦益相识,当时钱谦益是东林领袖之一,同时钱谦益在当时的文坛亦很有名气,经过相知相识,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

当时是明朝末年,不仅有李自成的军队,还有清军的侵犯,大明朝岌岌可危,最后崇祯皇帝亦自缢而死。而后就在南京出现了一个弘光朝廷,钱谦益则做了南明的礼部尚书。

然而没多久清军来攻,眼看城池将破,柳如是让钱谦益和她一起投水以殉国难,但钱谦益却不愿,柳如是要自己投水,却被钱谦益牢牢的抓住。结果就是钱谦益投降了清军。

钱谦益投降了清军而去了京城,但是柳如是却不愿去,而要留在南京。钱谦益去了京城后,虽然受到封官,但可能是受到柳如是的家国情怀的影响,没过来钱谦益就以病请辞。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后来钱谦益因他人的反清案被打入大牢,柳如是则经过四处的努力,在柳如是的营救和周旋下,终于把钱谦益救出。同时柳如是还大力鼓励钱谦益和郑成功等人联系,并且柳如是还全力资助反清义军。钱谦益本来投降清军,是会受到世人的厌烦,但是因为柳如是的家国情怀和她的义举,则多少会减轻了人们对钱谦益的厌烦。

柳如是虽然和钱谦益是老夫少妻,但是她们之间的感情很好,并且他们还生下一个女儿。后来钱谦益在他八十三岁时,离开人世。

然而钱谦益刚去世没多久,钱氏家族的人们就向柳如是索钱谦益的家业,比如房产、田产、古玩等,柳如是在和钱谦益一起生活的这些年,柳如是是把钱谦益当做生命中的依靠,此时钱氏宗族的人们如此欺凌柳如是,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她希望死后见到钱谦益,让钱谦益给她作主。同时柳如是也为了保护钱谦益的家业。

最终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愤然自杀而死,柳如是这个做法虽然把那些人吓走了,但是柳如是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那时柳如是四十六岁。

有选择纠结症,怎么办

一个人遇事总纠结,有选择综合症怎么改变?

这是强迫症的表现,如果感觉不太痛苦,不怎么影响工作生活,就可以理解为强迫症状。

形成这种症状,一般需要几个因素,如性格比较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有某次因为选错了造成损失的经历,因为过于敏感,容易焦虑,在紧张时形成条件反射,以后一到了选择的时候就会焦虑,纠结,做不出决定,影响症状工作生活,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解决的方法就是消除焦虑,焦虑来源于大脑的一些想法,通过改变一些不合理认知,改变一到某些环境就焦虑的条件反射,改变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的性格,就可以解决。

三曹和陶渊明,哪一方对后代的文学影响更大些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其中曹操和曹丕不仅是帝王,同时他们也是了不起文学家,诗人。三曹中尤其以曹植文学成就最高,这个时期文坛上同时出现了建安七子,所以后世普遍认为三曹和建安七子是这个时期杰出的代表。

东汉献帝的最后一个年号叫建安(196-225)实际政权的掌握者是曹操。建安年代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年代,这时候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他自身的价值,独立和地位。不再把他看着经学的附庸,教化的工具。这个时期无论是诗歌,词赋,散文,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从此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给后世留下了深远影响。建安文学的主要作家就是三曹,以及建安七子。其中建安七子大多数都是曹操政权的僚属。

三曹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枢,而且也是文坛领袖,最有成就的作家,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与他们大力倡导有密切的关系。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他是个睥睨一世,杀伐决断的政治家。悲凉慷概,气魄雄伟是他诗歌的特征。《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却东西门行》《苦寒行》是曹操诗歌的代表作,和他其他存世作品一样全部是乐府歌词。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政权第一位皇帝,谥文帝。曹丕《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建安文学自觉性的显著标志。他的代表作《燕歌行》二首和《杂诗》二首。尤其是《燕歌行》是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格外受到关注。曹丕的诗与曹操已有明显的不同,《燕歌行》《杂诗》写思妇游子之情。在语言风格上,他已经不满足于质朴的表现,而是有所修饰。感情委婉细致,音调和谐流转,这是曹丕诗的长处。

曹植(192-232)字子健,曹丕同母弟。自幼才思敏捷为曹操所宠爱,几乎立为太子。作品《送应氏》描绘洛阳战乱后的荒芜景象,《白马篇》则以高昂豪迈的词句抒发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曹植成就最高的就是《洛神赋》,丰富的想象力,辞藻华丽而不浮躁,传神的刻画自古来历代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都给予了极高评价。

陶渊明:(352或者365-4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伟大诗人和词赋家,著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诗作《归园田居》《饮酒》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田园诗派创始人。

结论:

经过以上对他们的人生简介和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所创作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看,愚认为三曹作品更能代表时代强音,陶渊明的艺术成就在于以文立德,以文表志,略显小众。

而三曹作品总体上大开大阖,雄视天下,其艺术成就引领时代,是所谓建安文学的主体和精髓。

山水诗从何而来,有哪些大诗人

山水诗的鼻祖为刘宋时代的谢灵运(公元385_433)。

谢灵运祖籍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市)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著名的淝水之战为谢玄杰作)世袭康乐公,人称谢康公,谢康乐。为著名的山水诗人,以谢灵运开始,山水派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流派。

谢灵运十八岁世袭康乐公,公元406年出仕,一生仕途郁郁不得志,(爵位由公降为候)。怀愤之下遂荒费政事,寄情山水。

谢灵运信佛,善于将山水景物感悟玄理,对诗句精工细作,雕章琢节,常常能精准的描绘山水景物,给大家以美赏,为人称道。

作为山水派的宗祖,谢灵运得到了后人的尊崇。唐代诗仙李白也是山水派的信徒,也称赞说:“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山水派至盛唐出了多位名家,主要有: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

曾国藩为什么可以这么厉害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以创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而获封“晚清最忠实奴才”之称号,另一方面他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自我勉励,通过持之以恒的自我修养与完善,最终官居极品,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贤之境。说起曾国藩最成功的地方,有人会说他官居极品,勋业彪炳,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也有人说他内圣外王,影响深远,是古代儒家学说集大成之人物;但个人认为,曾国藩最成功的地方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