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职场“老黄牛”很难有提升?职场老油条好还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职场“老黄牛”很难有提升

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我也曾经是一头“只知道埋头拉车,不懂得抬头看路”的老黄牛,十年如一日埋头干基层工作。

后来,在一个高人的指点下,我终于明白:积累专业能力仅仅是升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想要提升还需要呈现出潜力——能做你现在不能做的事情的潜在能力。不然,茶水间的阿姨每天打扫多专业啊,积累20年专业经验,是不是也应该升为副总裁呢?

“把你带到今天的知识,技能,资源,并不能把你带到明天。”

大部分的有能力的老黄牛,稍不注意就会掉进“能力的陷阱”。

行为心理学家埃米尼亚·伊贝拉指出,能力者通常会掉入这样的陷阱:
1.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死。
2. 我不想改变,因为我要做真实的自己!
3. 我干活都来不及,哪有功夫搞关系?

陷阱一: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死

大部分人都很乐于做擅长的事,于是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 “这样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同时它也像毒品一样深深吸引我们,因为我们的快乐和自信都源于它。

它还会让我们产生一个误区,让我们相信我们擅长的事儿就是最有价值且最重要的事,所以值得花时间去做。

最可怕的是,时间长了,我们会误认为这就是我们唯一擅长的事,做别的事儿可能不会像现在做的这么好。每当有新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投入时,就会畏缩,心生恐惧。

陷阱二:我不想改变,因为我要做真实的自己!

有很多人会以“做真实的自己“为借口拒绝改变,变成“更好的自己”。

人其实是有多面性的,在不同的人和事的面前会展现出不同的特质。这些特质就像帽子,人们在出席不同场合时,会戴不同的帽子。帽子会变,但不变的是你戴着帽子的形象,那个才是真实的。

陷阱三:忙都忙死了,哪有功夫去搞关系?

职场里,有一种人觉得搞关系特别脏,工作就是凭实力说话。而另一种人倒没觉得不好,就是没时间花在这些虚头八脑的事儿上,正事儿都忙不过来呢,哪有心思搞关系呢?

我有个做技术的同事,带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每天特别忙,年底公司做架构调整,把他的团队连锅端了,都没跟他商量一下,他觉得特别愤怒和委屈,平时老板交代的任务都是完美达成,整个团队也都还受过表彰,怎么成为弃子的时候,连个缓冲的时间都不给?

他平时很少和老板一对一聊,也很少参加跨部门会议,很少会跟其他部门的中层一起吃中饭聊公司的事儿,在HR团队,更没有可以谈心聊天的朋友……

他每天都忙于团队内部的技术问题,没有功夫搞关系。

可是,在职场没有一个人能凭一己之力成功。越往上走,人际关系网就越复杂。但是没有一个组织是单纯靠规章制度来维持的,所有组织都是靠人和人的关系来运作的。如果平时不花时间、精力去打造自己的关系网,你有好的点子在会上呈现时,指望谁来挺你?升职加薪时,谁来帮你说话?

如果我们已经掉入了能力的陷阱,如何才能从陷阱中爬出来呢?

一、自我觉察

“废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忙的没时间思考”。

当我们忙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陷入了“能力陷阱”,说不定还在为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沾沾自喜呢。所以,有意识的让自己慢下来,定期为自己的职业现状做一个盘点和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知道下一部该如何调整。

二、寻求他人反馈

调查显示90%的员工都认为自己是公司的前10%高潜员工。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这种对自己过于乐观的判断在《能力陷阱》里被称为”积极幻想”。

但很多时候,老板的反馈和员工本人的评价,简直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

你认为自己有没有潜力一点儿也不重要,老板是不是这么认为才重要。你想对自己的潜力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估,最应该做的是去和他人要反馈,而不是孤芳自赏。

最好直接问领导:您觉得,我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才能成为xx经理?

然后,按照领导的期待去做——

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

装吧,装到你成为那个样子。就是想象那个“梦想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然后按照那个标准去活,直到有一天那些能力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我们升职前,需要按照目标岗位定义自己的工作,包括职能、能力和所需要的关系网。然后按照重新定义的工作去行动,需要先获得资格,才有机会拿到你想要的职位。

建立公司内的关系网

任何一个人想要在复杂的职场内获得成功,至少需要两类贵人——导师和伯乐。

导师是指针对你在某一时期,遇到某一类问题,无论是在职业发展还是业务能力提升上,能够给你提供有效的建议,能够用他的经验给予你启发,帮你脱离瓶颈的人。他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朋友甚至是父母。

伯乐和导师不同,他们不一定是你的“知心姐姐”,他们通常是级别比你高几个层次的人。他们之前一定通过某种渠道对你有所了解,而且欣赏你的某种特质,因此在机会来临时,愿意推荐你,为你背书。

如果你也是一个“老黄牛”,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我建议你自测一下,是不是掉入了“能力的陷阱”。如果是,请带着觉察慢慢往上爬。装吧,装到你做到的那一天!

职场老油条好还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好

这是个悖论,存在就是需要。各有各的好。

一个团队都是老黄牛,工作会缺少激情,没有更好的想法与创意。

一个团他都是老油条,工作会缺少实干,没有更好的产出与成绩。

因此一个团队什么样的人都需要有,平衡各自的需要,团队才能够更旺盛。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取经四人组,长生肉唐僧,泼皮猴孙大圣,色胆包天猪八戒,勤勤恳恳沙悟净。

在这个里面老油条肯定是八戒,老黄牛肯定是悟净了。

八戒虽然懒,爱甩锅,还好色,但是也会提出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上能搞定大领导,下能搞定沙悟净,中间还能见风使舵协调悟空与唐僧的关系,彻头彻尾的一个老油条。

也正因为这些德性,所以这个团队缺不了他,缺了可能团队就散了。

悟净就简单了,只会干活,但是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领导说啥就是啥,同事说啥也是啥。“大师兄,师傅被抓走啦”是他的经典台词。但是团队中总有一些活需要人做,例如牵白马、挑担子。没有悟净,这些活就没有人干,或者干的一塌糊涂,丢三落四。不是说他们干不好,而是心不稳。

因此一个团队中不能只说哪方好,而是综合评估说团队中是否需要这样一个人,怎么协调两者的关系最重要。

赞美老黄牛的诗词有哪些

赞美“老黄牛”的诗词有:

《饮牛歌》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饮牛歌》: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醉酒歌》: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骑牛歌》:牛背儿童自放歌,头头注涧复逾坡。

《吟牛》: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

老黄牛。

拼音:lǎo huáng niú。

解释: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造句:

(1)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

(2)看,老黄牛边拉车边朝我们笑呢!

(3)不能只选拔老黄牛、驯服工具、“革命的”傻子与随大流者。

(4)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滴滴汗水洒落在绿绿的原野上.

(5)王老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大家称他是人民的老黄牛。

(6)李天华:甘做无怨无悔埋头耕耘的老黄牛。

(7)提起李德生,干警们无不啧啧称赞:他呀,真不愧是“老黄牛”!

(8)蚂蝗乡的外面,老黄牛所在地,白小萌拿着锄头,亲昵的摸着牛角和牛背。

(9)区别是,车身上有字“献身四化甘当千里马,为民服务愿做老黄牛”。

(10)大牛见此情况,赶紧从牛车上取出一个木钵,倒满了水,放在老黄牛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