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工匠精神的成语(关于工匠精神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关于工匠精神的成语

超群绝伦、绝无仅有、神乎其技、巧夺天工、绝世超伦、空前绝后、精益求精、精雕细刻、取精用宏、惟精惟一、

什么词汇可以用来形容工匠精神

1、巧夺天工

【解释】: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出自】: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译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炼药燃灯晚上像白天一样。

2、别具匠心

【解释】: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出自】: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译文】:文章不按古人来写,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

3、一丝不苟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翻译】:上司询问知道,看见世叔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升迁只是时间问题。

4、全神贯注

【解释】: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自】:叶圣陶《伊和他》:“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

5、心无旁骛

【解释】: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出自】:冰心《谈信纸信封》:“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在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或者只带着道道的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抒写下去的。”

形容工匠精神词语是什么

心灵手巧、炉火纯青、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庖丁解牛。

一、心灵手巧

白话释义: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

出处:《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朝代:清

作者:孔尚任

二、炉火纯青

白话释义: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处:《孽海花》:“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朝代:清

作者:曾朴

三、挥洒自如

白话释义: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出处:《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朝代:清

作者:曾朴

四、得心应手

白话释义: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

出处:《庄子·天道》:“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朝代:春秋

作者:庄子

翻译: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

五、庖丁解牛

白话释义: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朝代:春秋

作者:庄子

什么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巧发奇中、巧夺天公的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是正确的。

一、成语介绍:

1、巧发奇中:

(1)解释: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2)出自:《史记·封禅书》中的“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3)语法:连动式;作谓语、补语;指善于判断而每能应验。

2、巧夺天工:

(1)解释: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2)出自: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中的“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3)示例:天堑也能飞渡,人力巧夺天工。——吴玉章《庆祝长江大桥通车》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二、工匠精神的介绍:

1、对于个人,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

2、对于企业,是守专长、制精品、创技术、建标准,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

3、对于社会,是讲合作、守契约、重诚信、促和谐,分工合作、协作共赢、完美向上的社会风气。

有关工匠精神的历史成语典故

1、郢匠挥斤:

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出自战国庄子的《庄子·徐无鬼》。典故:

庄子送葬,去惠子墓地的路上,他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人把白色粘土涂抹在他的鼻尖上,(粘土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于是他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听他的话挥动斧子,快得像一阵风,很快地砍过去,削去鼻尖上的白泥,并且没有伤到鼻子。

郢地的人站在那里脸色毫无改变。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找来匠人对他说:’你再给我砍一下试试。’匠人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尽管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也没有搭档了,没有与我争辩的人了。“

2、神工意匠:

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出自近代赵朴初《平等院》。典故:

赵朴初赞美平等院的建造工艺说,真的是叹为观止,平等院中的凤凰堂,站在那里仿佛经历了千年。不只是象教庄严继承了盛唐时期,更别有神工意匠。

3、庖丁解牛: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出自战国庄子的《庄子·养生主》。典故:

古时候,有一个叫庖丁的人,他非常擅长宰牛。一天,庖丁被文惠君请去宰牛。开始宰牛了,只见庖丁一只手按着牛,另一只手拿着屠刀在牛身上利落地划切着,动作非常熟练。骨肉剥离的声音配合庖丁的动作,像奏乐一样有节奏。

文惠君看呆了,大声赞叹:“真了不起啊!你宰牛的技术怎么这么高超呢?”

庖丁对魏惠王说:“我刚刚开始解剖牛的时候,只知道用刀乱砍,结果砍出来的牛肉很稀烂。后来,我解剖牛多了,渐渐明白牛骨骼的结构,就开始试着透过牛的皮肉去看它里面的骨骼,然后找出容易切的部位,这样切出来的肉就不会烂掉了。”魏惠王听了,点了点头,说:“真是了不起啊!”

4、精益求精:

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出于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典故:

有一次, 孔子和子贡谈论做学问要由浅入深的问题。子贡问道:“一个贫穷的人,见了富贵的人并不谄媚; 或者, 一个富贵的人, 见了贫穷的人并不骄矜。这两种人的态度, 可算好了吧?”孔子说:“可以是可以了, 但还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这意思是说,好了不能满足, 要努力好上加好。对不对呢。”孔子说:“我说了前句,你就能说出后句来。你有这一基础,就可以和你讲《诗经》了。你已有由浅入深的本领了。”

5、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 ,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出自战国庄子的《庄子·达生》。典故:

梓庆用木头削雕成一个鐻,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见到它的人都特别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像出于鬼神之手。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