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张弓,一箭穿云旭日寒上联?曾经辉煌灿烂建立一个朝代的大宋禁军是怎样走下神坛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后羿张弓,一箭穿云旭日寒上联

自对一联,将征联修改为上联

上联,后羿张弓,一箭穿云寒裂日;

下联,雷公驭电,三锤破阵恐伤兵。

曾经辉煌灿烂建立一个朝代的大宋禁军是怎样走下神坛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安史之乱、宦官专权让曾经金碧辉煌的唐王朝大厦顷刻间土崩瓦解,随之迎来的便是军阀混战、武装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天下一片大乱。身为后周禁军统领的赵匡胤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兵变好戏,被拥立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167年后,同是号称“80万”的禁军却也毁掉了他因不厚道得来的大宋王朝。

1.大宋王朝禁军的兴起

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其职务就是后周殿前都点检,统领整个后周禁军,属于典型的武装篡位立国。北宋正是立国于五代乱世,靠的就是禁军起家,所以宋太祖认为主要精力应在于防范内部叛乱而不是积极的对外战争,便在整个军事上采取“强干弱枝”策略,将精壮兵丁选入禁军,且一直把禁军当作最信任的嫡系部队,驻守京师周围。 

《宋史兵志》记载:“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就是说禁军是北宋王朝的中央军,厢军是战斗力稍弱的地方军,多为维持地方治安和捕盗稽匪等。

北宋禁军的建设自开国起一直都受到历位皇帝的非常重视。宋太祖赵匡胤亲自挑选招募身材强壮高大武艺超群的兵丁,送到全国各地以作标本选拔禁军,拨发丰厚粮饷,健全禁军兵权制度,迅速组建成一支由皇权垂直领导的京师御林军。

由于禁军的历史作用和历代皇帝的重视,北宋禁军的数量也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宋太祖时不足20万,宋太宗时35万,而宋仁宗继位后的禁军人数达到顶点,北宋共有军队125.9万人,其中禁军则为82.6万人,这就是《水浒传》中大家常说的宋朝80万禁军的由来。

北宋禁军一度战功赫赫。攻打当时的四川割据政权后蜀只用了66天便灭了后蜀 。蜀地这一块自古都是易守难攻,李白诗中写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尤其是川蜀地第一险关剑门关,三国时期邓艾的十万大军就是被挡在剑门关寸步不能向前,只能 走阴平小路绕过剑门关,剑门关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剑门关却被赵匡胤的禁军给从正面攻破了,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剑门关被从正面攻破,后来的蒙古铁骑,以及近代红军都没能从正面踏进剑门关,从而只能绕过剑门关从背后攻打。可以说宋太祖赵匡胤的禁军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野战步兵。

2.大宋王朝禁军覆灭的历史原因

北宋末年(1163年),也就是“靖康之难”的的第二年,金人兵分两路,南下攻宋。其中东路军主帅斡离不带领的人马仅仅只有6万人,一路上却也势如破竹,竟然毫不费力地打到了东京汴梁城下,北宋灭亡。

那么,既然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何让金兵区区数万人打到了家门口以至于灭国呢?原来,当年鼎盛时期的八十万禁军,在北宋末年早已不复昔日辉煌了。

(1)严重减员。王安石变法后,为了节省军费开支,对禁军人数进行了裁剪。这样一来,宋徽宗时期的禁军记录在册的人数其实只有六十万。然而这六十万的人数也是不靠谱的。北宋军队里流行“吃空晌”,虚报人数,以便多领工资。《宋史-政录》记载:宋徽宗时期定州知州曾给徽宗上奏说:“定州路额兵常及十万,近春秋大教,尽数不及六七千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定州纸面上的兵马有十万,但实际检查发现还不到六七千人。由此看来,北宋这六十万禁军人数的水分恐怕也大得惊人。

(2)战略错误。北宋在平定方腊叛乱之后,又意欲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徽宗考虑,如果能收复燕云十六州,那就是完成了自太祖、太宗皇帝以来的夙愿。再说辽国经过金国的连续打击,主力已经尽丧,盘踞在燕云的辽国残军数量不多;燕云当地的汉人世家大族派人到东京和北宋联系一再宣称“南望王师”;北宋军队、将领又都经过收复河湟、平定方腊的锤炼,所以宋徽宗决心北伐,收复河湟。

然而,北伐的宋军主力为北宋的禁军,而不是长期在西北和西夏、角厮罗交战的西北军。北宋禁军以数量压制草寇方腊还行,但是攻坚还是不行,十数万军队攻打不下辽国残兵防守的燕州,兵困城下。其实这时候围城,利用北宋的强大国力,拼消耗也能击败辽国。然而宋徽宗急于胜利,反复催促,统帅童贯不得已联系盟军金军攻克燕州消灭辽国,然后用百万军费赎回燕云。这就造成了金军的轻视,认为北宋军力极差。

收复燕云后,宋徽宗和朝廷却无法撤回禁军。建立当地的军队又需要时日,所以不断有逃兵出现。 当金国以敌国的面目出现时,加上双方战力的巨大差异。这些禁军一哄而散,再也没有被有效的组织起来。

金国长驱直入抵达东京城下,但这时候金军却难以攻下东京。一方面东京城池坚厚,另一方面南逃禁军的目的地就是东京,逃到东京就有可能被重新组织起来;东京的官员也较多,能够重新组织起来这些禁军。这些禁军一旦重新被组织起来,凭借东京坚城,金军就难以击败了。只是宋徽宗、宋钦宗没有祖宗宋真宗的魄力,皇帝大臣一味求和,在西北援军抵达东京城外后,面对能够击败金军的局势下,却达成了屈辱的议和。

金军北撤后,宋钦宗遣返各地援军,拒绝执行议和条款。金军于是第二次南下,这次金军兵分两路,一路防御西北军再次增援,一路强攻东京。宋钦宗没有章法,按照金军要求发布诏命不让各地军队勤王,并不再组织禁军抵抗,大开东京城门任由金军劫掠。

所以,北宋的灭亡,除了北宋禁军的战力不强,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战略安排错误也是主要原因。

(3)兵权制度,童高揽权。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军阀出身,且他是篡位建立的宋朝,因此他对禁军兵制进行了改革,收拢了兵权。后来北宋又通过独创的制度,将兵权一分为三,最终归于皇帝。但是,由于兵权过于分散,调兵权、统兵权、握兵权在不同的官员手中,他们往往会相互掣肘。而且主帅没有实权,只能按照皇帝的既定政策指挥战争,这极大的削弱了宋朝禁军战斗力,使得宋军禁军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

宋徽宗时期的禁军还遇到一个不靠谱的长官,那就是《水浒传》中著名的高俅了。高俅玩蹴鞠是一把好手,带禁军可差得不行。

《靖康要录》中记载:“(高俅)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这句话的意思是高俅这家伙拿禁军当工匠给自己打杂盖房子,压根没怎么训练过禁军。可怜这些禁军的大把宝贵时间,就这么消耗在修房子砌砖瓦这些与训练无关的事情上了。在高俅统领禁军的这段时间里,北宋禁军的战斗实力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再不复昔日荣光了。

(4)重文轻武,战力下降。宋朝末年,当时全国上下流行一种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禁军的社会地位低下导致了征兵困难,于是宋朝征兵只能面向一些市井无赖、灾年饥民,或者是将罪犯刺配为军,从而满足征兵人数。而这样的人员构成,不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又如何是号称“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金兵对手呢。 

公元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一举荡平开封,俘虏徽钦两帝,天下震惊,史称“靖康之耻”。曾经不可一世的北宋禁军,就在这一场并不光彩的战役里,缓缓的走下神坛,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老实而不忠厚的赵匡胤,靠着曾经显赫辉煌的禁军登上了大宋开国皇帝的位子,但是他永远也想不到仅仅137年之后,同样又是因为禁军葬送了北宋王朝,除了一些客观历史的因素外,剩下的恐怕就是因果报应天道轮回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