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正热衷把玩美国AI,却不知已落入一个情报巨
发布时间: 2023-07-11

✪ Amy Zegart

(美)胡佛研究所

✪ 谈行藏 (编译)|文化纵横新媒体

✪ 贾筠 (审校) | 文化纵横新媒体

【导读】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热议话题,美国许多智库也注意到其在情报领域的潜力。 特别是人工智能对开源情报(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情报界正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可能。本文访谈中,美国胡佛研究所学者Amy Zegart以案例说明开源情报的能力,强调“情报世界规则已变,美国必须调整情报部门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

如本文分析,大信息时代,通过可以公开或低成本获取的各种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接入商业卫星和其他探测系统,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大量不以生成情报为目标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通过特定方式来整理分析,就可能形成有价值的情报。这样一来, 许多秘密将不再成为秘密。但开源情报也存在四个问题:一是非专业人员组织的情报,可能出错;二是刻意制造的假信息,可能掺杂其中;三是非情报部门的分析,可能“打草惊蛇”,使关键人物、组织提前避免情报泄露;四是开源情报公开且传播迅速,不利于危机管理。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但客观上,开源情报已成为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因此,Amy Zegart提出: 美国应建立独立的开源情报部门,引入大量技术人员进行开源情报分析。情报界应进行彻底翻转式的调整:现在是秘密机构中有一个小型开源情报部门,未来应是开源情报机构中有小型的秘密情报部门。她强调信息就是武器,美国拥有强大的情报网络优势,必须迅速行动,把优势巩固和延续下去。

毫无疑问,Amy Zegart完全是从美国立场出发的,但她的建议值得我们所有人注意。事实上,美国可谓开源情报的鼻祖。过去几十年来,开源情报不仅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等政府机构的情报搜集手段之一,也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催生了一大批开源情报公司。世界其他国家和我们普通人如何应对这样一种复杂情境,尤其值得深思。

本文为文化纵横新媒体原创编译“技术革命的冲击与重构”系列之一,编译自美国“外交事务”网站, 原题为《技术如何扰动情报世界》(How Technology is Disrupting the Intelligence World),为便于阅读,文内小标题为编者自拟,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开源情报正在改变世界

Kate Brannen:当前,世界各国正竞相利用商业卫星和量子计算,思考处理信息和利用数据的新方法。 所有新工具,包括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网络、商业卫星技术、量子计算,以及最新的热门ChatGPT,都在快速发展。我们当前有哪些机会?

Amy Zegart:这些新技术确实正在创造巨大的机会。例如:合成生物学可以显著改善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在心脏合成生物学领域生产新药,帮助应对气候问题,让人们为美好的生活携手努力。技术当然有它的好处。 而在情报领域,当下这个技术时代,也为情报机构以外的人创造了新机会,让他们可以为美国的领导者提供各自的洞见,包括商界和政界的领袖。

这是一场开源情报革命,它将持续下去。

Kate Brannen:所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开源情报,以及美国要怎样利用它来获得优势。那么,了解什么是开源情报非常重要。这个概念指的不仅是我上网到处冲浪和谷歌搜索获得的东西,它实际涵盖的范围要比这大得多。那么,你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开源情报可以使用的工具或数据库吗?或者说,开源情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展开全文

Amy Zegart:我公开的所有信息,现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开源是一种综合的信息获取能力,它涉面极广,可以挖掘所有公开内容。我可以简单地列几个开源情报人员使用的工具, 但实际上整个行业目前处在前沿的最前沿,一切都在变化。它包括人们在推特(Twitter)上关注的事件,也包括商业卫星图像、公开视频等所有信息。

举个例子可能容易帮助理解。

2020年7月4日那个周末,中东某国发生了一场大火。那场大火的火焰非常明亮,被太空中的气象卫星探测到了。因为探测结果来源于普通的气象卫星,所以相关信息可以在推特上看到。接着,该国政府发布一张发生火灾的建筑物的照片,说这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厂棚,火势很小,损失有限,希望公众不要过度关注。

但之后短短几小时之内,两个专注“核侦探”的开源情报机构 (它们一个在东海岸,一个在西海岸)找到了这座建筑,发现它并不是所谓的建设中的工业厂棚,而是一个容量超过1吨的核离心机组装设施。这两个机构并没有情报信息许可,他们使用商业卫星图像,获得了不同的火灾视图。

在整理开源信息并经过机构的防核扩散专家论证之后,他们得出结论:火灾并不小,而且很可能是由爆炸引起的,是破坏的结果。两家机构的分析,分别在各自的推特作了发布。几个小时内,美联社对此作了报道。当天下午,大卫·桑格 (David Sanger,译注:美国知名经济评论专家)在《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上发表一篇关于此事的报道 。当天夜幕降临时,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胡尼亚 (Benjamin Netanyahu)受到质询,被问及火灾是否是被以色列破坏的。

以上所有事都发生在一天之内。信息全都是根据公开可用的开源情报整理和推断的,这就是美国情报界正在发生的事。

▍开源情报的“危”与“机”

Kate Brannen: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开源情报的纪录片,从中可以看到,如今政府想要保守秘密是多么困难。

Amy Zegart:我认为开源时代真正带来的好处之一,我们以往习惯于认为情报就是在大海捞针,但现在,只要你知道如何将所有不同来源的信息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海洋本身也能提供洞察。

Kate Brannen:信息海洋确实是非常庞大的。它里面有信息,但我们也很难跟上信息积累的速度 。根据目前数据的规模,情报界面临的挑战有多大?怎样才能跟?

这样一来,人类分析师就可以腾出时间,投入到人类比机器做得好的其他事情上。例如提出领导层如何使用特殊武器系统的假设。这是我们使用新技术的真正机会,特别是人工智能标记语言 (AIML),技术要用来帮助人类分析师,而不是取代人类分析师。

Kate Brannen:由此可见,开源情报能带来很多机会。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呢?情报组织在接受和利用技术时应该意识到这些风险。

Amy Zegart:开源情报确实存在许多风险。

第一个风险在于,它对所有人开放。这意味着会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加入情报分析,而这些人会犯很多错误。情报组织需要对这些最新的分析,进行验证或证伪,这个检验过程要消耗时间、精力,也需要他们从自己原本的工作和优先事项上转移出注意力来应对。

类似的事已经发生过。之前有个学生团体,他们跟一位前五角大楼战略分析师一起,做过一个项目,就是针对被美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国家,分析其地下隧道的用途。他们做了精心设计的演示文稿和报告,并且得出的结论说,该国的核弹头数量比预计的高出数倍。这份报告很快登上华盛顿邮报的头版,还进入国会听证会,也被送到空军参谋长手上。 但报告的分析本身过于粗糙,之后一周内,专家就揭示了其中的错误,但它已经消耗了华盛顿最宝贵的资产——时间。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人们会犯错,错误会传播开来,进而消耗政治决策者和情报机构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原本可以更好地用于其他工作。

第二个风险,是蓄意欺骗。因为开源信息世界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源生态系统中注入、兜售虚假信息,并使其形成病毒式传播。

第三个风险,是对冲风险。如果一个开源侦探发现了一些情报并公开发布,美国的对手就可能根据他们公布的信息,知道是哪些内容或渠道导致情报泄露并采取对策,让包括情报机构在内的任何人都难以追踪到真实的情况。

有一个不算例子的例子。之前网络上有一张某国领导人指导小型化核武器开发工作的照片,詹姆斯·马丁中心 (James Martin Center)的研究员大卫·舒默勒 (David Schmerler)通过天窗和屋顶材料,和房间其他部分的数据尝试了定位照片所在的建筑。大约一年后,该国发布另一个核设施信息时,房间完全是白色的,没有任何建筑相关的信息。我们不能确定后一张照片是对之前分析定位的回应,但确实有这种可能。

最后一个风险在于:我认为开源情报会让世界变得更快速更透明,很多人在吹捧这一点,但这也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难以管理。

在今天的世界中,开源情报的收集者和生产者可以比政府更快地行动,他们让所有事对每个人都变得透明。但了解危机应对的人都知道,速度可能真的不利于解决冲突,甚至会使事情变得更糟。透明度将领导者逼入绝境,使他们更难妥协。在需要挽回面子、让步、谈判、缓和矛盾、达成妥协的时候,保密实际上非常有价值。从古巴导弹危机中我们就能知道,避免危机的关键不是速度和透明度。他们当时有时间进行思考,对吧?如果肯尼迪在危机发生的第1天而不是第13天做出决定,我们很可能会进入到核战争。因此,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带来更好的选择,也可以保护妥协的秘密,而解决危机的关键往往就是达成秘密的交易。在开源世界中,危机管理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