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真正含义(中秋节的意义和象征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中秋节的意义和象征是什么

中秋节象征着亲人的团圆以及丰收的喜悦。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睦、幸福美满,它不仅寄托着人们对故乡的眷眷依恋和对亲人团聚的殷殷渴盼,更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深切的家国情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习俗

1、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古时候一开始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2、赏月

中秋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

中秋节有什么意义呀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定于每年八月15。其中的意义既有神话故事,也有文人骚客的传奇诗句,还有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意义很多,这里给大家列举几个。

第一重意义:嫦娥奔月,以此发展为情侣们之间的节日

可能大家都觉得情侣之间的节日不是七夕吗?但其实中秋节也是具有浪漫的情侣氛围的。在神话故事中,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了长生不老药,但是后羿舍不得自己的爱人嫦娥,所以就不舍得吃。但是嫦娥却好奇心很重,想要上天上看看,所以就把长生不老药给吃掉了,然后便飞升到了月亮之上。所以二人便分开了。因为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圆,后羿觉得八月十五的时候是月亮里自己最近的时候,也就是嫦娥距离自己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到八月十五,他就会坐在房顶上赏月,就好像是欣赏自己的爱人嫦娥一样。

第二重意义:象征着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最后一句话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就深刻地表达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且希望他们平平安安的和自己一起欣赏月亮。还有著名诗人写的静夜思中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都具有深刻的意义,表明了八月十五应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象征着家里的人圆圆满满。

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中秋节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多重意义,这种意义已经深刻的雕刻在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现如今,我们每到中秋节,都会全家人坐在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一起聊一聊家里面发生的一些事情,每到中秋节,家里面的氛围都会和和睦睦的。

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

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

  每一个节日都有着它特殊的意义,那么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

  在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里,中秋节被看做中国人的第二大节日。春节是第一大节日,春节也被中国人俗称“过年”,有“百节年为首”之意,也有人把中国春节称作“年节”,以示“年”与“节”位置的不同,树立“年”高高在上的地位。“节”很多,“年”只有一个,在处处讲次序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这一点显得十分重要。这样看来,中秋节在除去“春节”这个“年”之外,就又上了一个台阶,可以看作中国人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了。

  中秋节是浪漫的、温馨的,同时,也是家庭性的。中国人享受到的节日欢乐就是“几代同堂”的幸福,不喜欢外人进入,狂欢会打破节日的温馨,所以不赞成“狂欢”,相反有很多节日的禁忌,这一点小孩子或者青春期的青年男女们会感到有些“闷”,不过瘾,不像西方人那样可以“嗨”。

  但中秋节不是专为年轻人过的,它是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过的。它的核心主题就是寄托中国人的期盼团圆的家庭情感和民族情感。

  从时间上看,一年之中,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已经过去了一年中的大半年,夏收完了,秋收也完了,在农业社会中,漫长的一年时光终于到了该歇歇了。这时,恰恰到了一年明月最圆的时候,触月思人,情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在北方,天高云淡、景色怡人,也是一年中月亮最皎洁的季节。

  在中国,明月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负载着悠久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游子的心中,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儿女,是爱人,是千山万水无法阻隔的浓浓亲情。

  在这个传统的老节日里,人们吃着月饼、赏明月、举家团圆,体现地格外有意义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民间拜月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

  月饼

  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