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散文特别好,谁能说说她散文的特点是怎样的?怎么给美文配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李娟的散文特别好,谁能说说她散文的特点是怎样的

有幸第一次看到李娟的散文,是在电子书上下载的《阿勒泰的角落》,刚巧,这正是她的成名作。

李娟,一个出生新疆的七零后,高中毕业后加入阿尔泰家庭牧场的游牧生活。可以说,她的散文就是游牧散文,通过她的文章,你仿佛置身期间,体会游牧生活的艰辛、幸福与厚重。只要你留意,可以从李娟的作品中多少品味出余秋雨大散文的味道。《阿勒泰的角落》一书,是她在各大报纸发表散文的汇编集,正是凭借这部作品,她获得王安忆、陈村等名家的青睐,继而荣获第四届天山文艺奖等殊荣。

我之所以喜欢李娟的散文,就因为她的文字太真实,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虽身处荒凉之地,但她笔下的每个生活细节都是那么令人动容。灵动的心里活动描写常常令人不禁哑然失笑,可爱的牧民、小孩、妈妈、外婆、小妹,都是个性十足。连狗狗、鸡鸭、兔子就像是家庭中的一员,加上那些读来画面感十足的文字,不得不说,李娟拥有一颗超极热爱生活的心。因此,就算生活环境再怎么艰苦,日子再怎么平淡,照样可以绽放出希望的花朵,活出属于她的一份精彩。

有道是:高手在民间。相信每一个读过李娟散文的文字爱好者,都会发出类似的感叹。

怎么给美文配乐

这个问题我们用经验回答。我们“等你FM”有个播客电台,都是美文类的播音,里面配的有音乐,如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听听感受一下。下面把我们的经验写出以供参考:

一、 给美文分类。

1、 体裁

比如散文、诗歌等。

2、 情绪

有的美文情绪柔和婉约,有的则激昂,有的伤感,有的愉悦等,不同情绪风格要搭配不同的曲风。

3、 年代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美文风格,这种标签也决定了音乐选择的差异性。

比如:古典文学、民国文学、现当代文学等。

4、 区域

比如城市、乡村、民族等。

5、 国别

中、西方文学等。

二、 配乐公式

这个配乐公式是我们根据经验总结的,如各位看官有更好的方式欢迎交流。

通常情况下给美文配乐以轻音乐为主。

  • 古典文学、民国文学 + 古筝曲、笛、排箫、琵琶曲、埙曲、古筝琵琶混搭等(选用古典乐器类演奏的音乐,古色古香淡雅清新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 现当代城市散文 + 钢琴曲、大提琴曲等(曲风柔和舒缓。如文章内容比较时尚俏皮,也可配欢快的纯音乐)。

  • 现当代乡村文学 + 二胡曲、唢呐、笛子纯音乐等(民族乐器为首选)。

  • 现当代诗歌 + 钢琴曲、交响乐等。(诗歌感情相对浓郁一些,如遇较激昂大气的诗歌,可以选用雄浑的交响乐,更能烘托诗歌的气氛)

  • 地方文学 + 弹布尔、冬不拉、马头琴、京胡、三弦、札木聂等。(选择当地特色乐器演奏的音乐,更有代入感)

  • 西方文学 + 钢琴、大提琴、手风琴、吉他、萨克斯等。(多选用西洋类乐器演奏的音乐)

  • 影评+电影插曲(配插曲是最容易点燃情绪的)

三、 找音乐

网上搜索下载,或在音乐软件如酷狗音乐、酷我音乐、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搜索下载。具体下载方式可以上网搜索。

四、插入音乐。

以今日头条插入音乐为例:

打开头条发文页面,在菜单栏里找到“插入音频”的图标,如下图。

点击该图标,出现“选择音频”按提示上传音乐即可(注:要在音频格式许可范围内上传,否则无法上传)。

宋代的政论散文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宋朝在科举中广设文职,大量笼络读书人,鼓励他们上书言事,阐述救国救民的道理和对时政的意见,政论散文成了当时文人们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工具。

他们以此参加政治斗争,议政说理,抨击时弊,论辩驳难,显示了巨大的战斗作用,同时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总的来看,此时的政论散文主要呈现出以下4个艺术特点:

1、行文尖锐犀利,真率无忌,无所畏避;

2、镇密如针,不拘一格的论证;

3、利用比喻、对比及骈散结合手法,使得说理更有感染力

4、具有嫉恶如仇,真挚浓厚的感情色彩

我将从这四点出发,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回答问题。

01 行文尖锐犀利,真率无忌,无所畏避

宋代政论散文的作者大多是儒生,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由于自幼饱读诗书,谙熟历史典故,注意总结整理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作为治国治本的借鉴,故此,他们观察敏锐,思想深邃,总是力图从史学的角度来分析现实问题,大都具有一种了然心中的气态。

又由于他们当中许多人在朝为官,直接参与政事,因而对朝政腐败,外族侵扰,百姓困苦不堪的生活有深切的感受。指摘朝政,精辟确当,揭露弊窦,尖锐犀利,许多见解出语惊人而又合乎情理,甚至常常有预见性。

如苏轼的《教战守策》,在宋朝所谓百年无事的“太平盛世”就居安思危,透过繁华热闹和平安定的面纱,看到隐伏的政治军事危机,估计到战争不可避免。他意味深长地指出:

“当今生民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战者,必然之势也……”

他通过对当时严峻形势的分析,警告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生活,对战争危险丧失警惕的人们战争必然会发生。这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种预见的科学性。

宋代政论散文还体现了“发言真率,无所畏避”的特点,坚定地亮明自己的政治观点,说出应该说而别人不敢说的话。这样的文章才尖锐、有内容,有力量。

如欧阳修的《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就是一篇“不避群邪切齿之祸,敢于一人难犯之言”的典范作品。这件事发生在仁宗统治时期,当时新旧势力斗争十分激烈。

守旧派阵营十分强大,优柔寡断的皇帝为其所左右,他们极力排挤新派人物。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一批正直官员相继被罢黜,赶出朝庭。

众官明哲保身,或噤若寒蝉,不肯为一语,或随声附和,模糊是非。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挺身而出上书皇帝,为这批人员抱不平:

“杜衍为人清慎而谨守规矩,仲淹则恹廓自信而不疑,琦则纯信而质直,弼则明敏而果锐,四人为性不同,皆归于尽忠……此四人者,可谓天下至公之贤。”

并向皇帝含蓄地指出,四人一旦被罢黜,天下之士,都会认为朝廷不用贤人,隐隐地暗示出皇帝的错误和危害性:会使人们在思想上产生混乱,难辨真伪,同时会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出现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

在封建等级观念严重,皇帝金口玉言、出口即法律的封建时代,欧阳修如此大胆的抨击无疑是触动逆鳞的,稍有不慎,即可罢官、入狱。

然而,也正是由于有这种敢于坚持真理,许言直谏,不向压力屈服的精神,才使他们的文章掷地有声,流传千古。

02 镇密如针,不拘一格的论证

一篇优秀的政论文也必须像砍木柴一样顺着它的纹理运斧,一步一步深入下去,把道理析透。紧紧抓住关键向题,不枝不蔓,一线贯穿,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进行论证,做到烦而不乱,肆而不流,开阖有法,形成严谨的结构。

宋代政论散文大都体现了这一点。如苏轼的《隐公论》,论述了鲁隐公、李斯等五位历史人物所遭遇的祸福,指出五人的“智”、“愚”,从而揭示了赵高等形形色色乱臣贼子的本质。

苏轼把他们比作强盗、毒蛇,不论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