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苏州市中心之间将实现地铁直通,现代农业有多重要?全国卷、地方卷年年都考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上海与苏州市中心之间将实现地铁直通

3月1日,苏州轨交11号线(原名S1号线)开启不载客试运行,预计年中正式投入运营,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在花桥站无缝换乘。这意味,两座城市市中心之间将实现地铁直通。

地铁“同城化”时代

苏州轨交11号线全长41.25公里,设站28座,西起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终点设于昆山花桥站,可与上海轨交11号线在花桥站实现换乘。

展开全文

通车后将成为苏州市区、昆山和上海间重要的交通联络通道对实现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从行政边界的角度,上海与苏州之间“通地铁”实际已有十年历史了。2013年10月16日,上海11号线昆山(由苏州代管)花桥段开通运营,上海地铁正式挺进江苏,成为中国首条跨省地铁线路。

十年后,苏州轨交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将实现无缝换乘,则在上述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两座城市的市中心以地铁方式连接了起来,沪苏就此可以说真正跨入了地铁“同城化”时代。

网友对此热议纷纷。有网友表示:“苏州买房上海工作更方便了”,还有网友调侃:“到底是上海市苏州区还是江苏省苏州市”、“这是苏州没有机场的原因之一吧”......

沪苏越来越像“一座城”

城市群、都市圈时代,轨道交通的跨区域运行,越来越变得不再稀奇。除了沪苏,珠三角的广州与佛山,中部地区的武汉与鄂州,西部地区的西安与咸阳,以及与沪苏同处长三角的杭州与绍兴,都实现了跨市地铁连接。

但真正是城市市中心到市中心的直通,并不多见,苏州轨交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的对接,算得上是一个突破。同时,考虑到目前多数跨市地铁都是在同一省内运行,而沪苏跨越了省级行政区划,这种突破性就更大了。

沪苏之所以能够走在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上的硬实力,应该是最基础性的原因。要知道,沪苏是中国目前最发达的城市群长三角中,经济体量前两位的城市。

2022年,上海GDP稳居全国第一,苏州GDP排名全国第六,合计接近7万亿。这一体量放在全国任一区域都堪称是难以被超越的强强联合。两座城市在产业等方面也出现了趋同性。这样的现实之下,谋求协同、互补,以实现更好的共赢发展,对两座城市而言都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沪苏同城化的一个重要内涵。

公共服务方面,上海苏州深化医疗保障合作,率先实现跨省就医不见面备案,老百姓异地门诊费用刷医保卡直接结算;跨省定点零售药店联网结算也开始试运行。

在未来沪苏将越来越像“一座城”,整个长三角则将越来越像“一个省”。对标这个目标,沪苏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显然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你印象中的农业生产是这样的吗?

其实现代化的农业是这样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更是用33条措施部署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这些内容其实已经是高考中的常客了。今天我们就系统复习下和现代农业相关的内容。

01什么是现代农业?

农业,就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属于第一产业。

那“现代”这两个字该怎么解释呢?

就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投入先进的技术、装备,运用现代的经营管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建立面向市场的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生产体系。

相比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类型更加丰富,还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等特点。可以看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核心,就是技术进步。

在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的占比较大(尤其是第三产业),但这并不意味他们不重视农业的发展。我们不能只看到第一产业产值的占比小,还得看到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基数)大,所以,发达国家的农业产值是很高的。

继工业化、城镇化之后,农业现代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重要的阶段。中国在正走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具体要如何发展,我们马上来看一个实例——山东寿光蔬菜。

02现代农业的案例

历经30年的发展,山东的“寿光蔬菜”已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产品销往国内300多个大中城市,甚至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寿光是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呢?我们可以从生产、加工、销售三个方面来找找答案:

生产

生产

传统农业多靠天吃饭,蔬菜大多喜光喜热,而山东地处我国北方,冬季光热条件不足,该怎么办呢?老天不给力,那就靠技术来弥补。

【设备装置】

他们创新研发出“冬暖式蔬菜大棚”(建造成本约50万),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都可以远程调控,可以有效改善不利的气候条件。

【人员素质】

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减少了,而素质在提高。当地培养了大量农民蔬菜科技人员为生产过程保驾护航,其中高级技师38人,中级技师401人,助理技师486人,初级技师12286人。

【提升产品品质,重视新品研发】

为保障质量,寿光制定了农产品全产业链生产标准。他们生产的大葱、独根红韭菜等多种菜品因品质优良,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称号。并且紧跟时代,面向市场,研发了功能蔬菜,如补钙菜、降血压辣椒等。

【专业/门化生产】

因地制宜、走差异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寿光各区(村),有的发展苦瓜黄瓜套种,有的是桃子带葡萄,还有的只生产耐运输的厚皮紫茄子,这就使得寿光的蔬菜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品类齐全。各区合力发展,共同打响了蔬菜品牌。

左图:寿光现代化蔬菜大棚 | 图源:经济日报

右图:AI智慧大棚里的传感器设备 | 图源:新华网

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

不仅是第一产业,寿光还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工业。通过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以玉米为例,他们已经实现了“从一粒玉米到可降解材料”的蜕变,除了生产传统的饲料,还有很多新型材料产品,如乳酸、丙交酯、聚乳酸、淀粉基热塑性复合材料等。未来还准备开发可降解垃圾袋、手提袋、餐具和纺织品等。

寿光某加工企业展示的产品

销售

销售

蔬菜保质期短,过去受交通条件的限制,蔬菜销售范围小。而且销售方式也较被动,除了农户自己送到集市上贩卖之外,大多是等菜贩子上门来收,这些销售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

现在的寿光,每年4-5月会举办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极大地提高了寿光蔬菜的知名度。而且每个村都有合作社开办的交易市场和物流园,集农产品、种子交易、仓储降温、冷链加工、信息交流、物流配送于一体。每天园内流动就业人口过万,近2000多辆其他省份货车出入。

95后的第三代菜农,还通过直播+电商的模式,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直播截图

寿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及从种植方式、经营方式、组织架构、品牌框架、质量保证等多个方面入手,将蔬菜发展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构筑了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乡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通过了解寿光的蔬菜产业,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农业具有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 、信息化、品牌化 、产业体系多元化、科学技术水平高 、从业者素质高等诸多特点。

03发展现代农业

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呢?

现代农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作用/效益/意义),这是试题中的常见的设问角度,如果遇到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一起来看下面几道例题:

【例1】比较传统的设问角度是分成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来问,在下面这道题中我们牢抓“社会经济”的方向就可以了。

(2023·全国·高三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德红茶具有特有的浓强鲜爽和自然花香,于2017年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公示清单。英德市处于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地带。英德红茶多种在丘陵缓坡和台地。下图示意英德市地理位置和地形。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英德市茶园生产引进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采用“‘1+N’+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即智能化、全程连续化、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使科技创新落实到家庭农场。

(1)简述“‘1+N’+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例2】2020年天津卷的设问切口较小。这题直击“销售环节”,我们要思考与销售相关的产品成本、经济效益、客户反馈等,还要根据材料中疫情的提示考虑到人员的安全性问题。

(2020·天津·统考高考真题)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山东寿光地区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地为武汉及其他地区提供大量新鲜蔬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