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peridge(北宋宰相卢多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北宋宰相卢多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宋朝的宰相中间,卢多逊虽然不如蔡京、秦桧他们名声显赫,但他与蔡、秦之流一样,也是个悲剧角色,他的经历充分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官场险恶!

据《宋史•卢多逊传》记载,卢多逊,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出生于公元934年,时为五代后唐时期,虽然遭逢“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五代乱局,但卢多逊从小好学、勤学、苦学,加强十分聪颖,21岁便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高举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等职。

入宋后,宋太祖赵匡胤先任他为史馆官员,后提拔他为知制诰,担任自己的大秘,负责诏令的起草工作,从此进入了权力核心圈,深得皇帝的喜欢。赵匡胤为什么那么喜欢他?因为卢多逊不但有文才、有能力,而且还擅长奉承。

有一个例子:他在史馆时,知道赵匡胤喜欢读书,而且经常到史馆查阅资料,因为这个原因,卢多逊特交待史馆工作人员,把皇帝每次翻阅的书籍随时报告自己,他再去拿到这些书籍,通宵达旦地阅读。因此,赵匡胤每与大臣们论及书中之事,卢多逊总是对答如流,所以皇帝十分欣赏他,先任知制诰、后任翰林大学士,将他重用为朝廷重臣。

当然,卢多逊有着更高的理想,到了这种重要的位置了,与位极人臣的宰相之位只有一步之遥,谁不想?他后来也果然做到了。但他后来之所以提拔为宰相,与一个人的斗争有关,那人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闻名于世的赵普。

赵普是以谋略辅佐赵匡胤得天下的功臣,这人能力有,但才学却让卢多逊不屑,工作中虽多有交接,但互不买帐,《宋史•卢多逊传》说:“多逊知制诰,与赵普不协,及在翰林,每召对,多攻普之短”。赵普虽功高,但也确实有“短”,短不仅在学问上,而且在遵纪守法上,他自恃功高,多有贪腐之举,在卢多逊的攻击下,赵普“出镇河阳”,被赶出了京城,不久,卢多逊出任宰相。

卢多逊宰相没当多久,赵匡胤就去世了,兄终弟及,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是为宋太宗。当年,赵氏兄弟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前,曾向宋太祖交待遗言,让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接任,之后再传四弟赵廷美和赵匡胤的儿子们,此谓“金匮之盟”。

宋太宗继位不久,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便先后去世,弟弟赵廷美成了宋太宗巩权固位的唯一障碍,但要解决这么重大的问题,卢多逊有才无能,更无此手段,而赵普却无才有能,而且心狠手辣,因此,宋太宗重新起用赵普为宰相,与卢多逊平起平坐。

赵普这个人有一个优点,就是真爽,他任相后,就经常劝卢不要贪权恋位,免得到时候引火烧身,“未几,复用普为相,多逊益不自安。普屡讽多逊引退,多逊贪固权位,不能决。”然而,位高权重,人人敬畏,谁懂得抽身早的道理?

既然执意争锋,就别怪老子心狠!不久,在赵普的操持下,有人告发卢多逊与赵廷美密谋废主另立,七十四名大臣联名上章弹劾卢多逊,卢多逊被三代削爵,全家流配崖州(今海南三亚),最后惨死海外。

卢多逊之死,并非死于无才,也非死于无德,而是死于皇帝要实现个人目的残酷斗争之中。

莫里逊组的大型肉食恐龙有哪些

谢邀。

莫里逊组的大型肉食恐龙有哪些?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一下“莫里逊组”。莫里逊组是侏罗纪晚期的一个地质层的名称,它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美国科罗多洲的莫里逊,生物学家Arthur Lakes首次发现该地质年代化石的地方,因此得名。

莫里逊组的涵盖范围超过了150万平方公里,以美国的怀俄明与科罗拉多为中心,辐射到了加拿大的萨克基万、亚伯达。该地质层中的岩石以砂泥岩和石灰岩为主。

因此,要弄清莫里逊组有哪些大型的食肉恐龙,就要从侏罗纪晚期而且出土与北美洲的化石中寻找了。

▲上图为:莫里逊组的三种大型恐龙,第一种为迷惑龙,第二种为巴洛龙,第三种为梁龙

莫里逊组的食肉恐龙们?

由于莫里逊组是整个美洲出土恐龙化石最多的地质层,所以,无论是食草恐龙还是食肉恐龙的种类都有很多,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挑几种有代表性的说一下。

01 蛮龙

蛮龙是侏罗纪时期最强的食肉恐龙,也是侏罗纪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而且蛮龙的体型庞大,平均身长有12米,体重平均也有8吨左右,因此蛮龙又被称为“侏罗纪暴龙”。

蛮龙生活在距今约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它的化石在美国、葡萄牙、南非、坦桑尼亚、中国都有分布,而在美国分布的蛮龙就恰恰是莫里逊组中的。

因此,蛮龙不但是莫里逊组的食肉恐龙,而且是最强的存在。

02 异特龙

异特龙是北美莫里逊组中数量最多的肉食恐龙之一,当然它也是生存在距今约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龙。在众多的异特龙化石中,最大者体长9.7米,体重约有3.6吨。

从形态山看,异特龙与暴龙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它的眼睛上方有角冠,而且在头骨上有两个大洞,生物学家分析,它的两个大洞大幅度的减轻头部给身体带来的负担。

作为一种大型的食肉恐龙,异特龙的主要食物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龙为主,比如迷惑龙、剑龙等等。

(异特龙头骨化石)

03 角鼻龙

角鼻龙也是莫里逊组中常见的一种大型食肉恐龙,但是它的体型比起异特龙来要小一些,从已发现的化石看,角鼻龙的体长约在5米左右,体重平均在500公斤左右。

从外观上看,它与其他的食肉恐龙区别不大,但是相比而言,它的牙齿更加的锋利,在鼻子上方长有一个角,这也是它命名的主要原因。而且角鼻龙的尾巴长且扁平,与鳄鱼的尾巴非常接近。因此,生物学推断,它可能也是一种半水生的恐龙,而且在浅水区以偷袭其他恐龙以及水里的鱼类为食。

而这种推断恰好也解释了,为什么角鼻龙体型比异特龙这种大型食肉恐龙小,还能在同一区域生存的原因-生态位不同。

总结

以上三种恐龙是侏罗纪晚期体型最大的食肉恐龙,而且它们在莫里逊组的地质层中都有被发现。总的来说,在恐龙时代,从侏罗纪晚期开始,食肉恐龙的体型才真正的开始变大,到了白垩纪,大型恐龙比比皆是。像角鼻龙这种体型的恐龙,放在白垩纪最多算一种中型的食肉恐龙,但是在侏罗纪晚期,它勉强能够算得上大型食肉恐龙。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