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状元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坚守祖宅,无水无电行乞为
发布时间: 2023-07-11

前言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从古至今,对于人才官吏的选拔,都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发掘有才之人对于家国天下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合适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就很重要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科举制度了,对封建时代王朝的影响甚大,持续的时间也较为长,前后一共经历了有1200多年的历史,科举就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采用的是分科取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科举制度也是非常严格,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将学校与科举制度考试紧密结合,这在一定层面上可以扩展国家引进人才,同时也可以吸收大量的社会人士进入统治阶级,在某一程度上显示了社会的进步性,使得中国文化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但是事务总会有两面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对于科举制度都有很多种说法。但肯定的一点就是科举状元可是很难取得的,简直就是天选之子,“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古时候登科及第就意味着真的是要高于他人一等,毕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也能够理解,但是那些状元的后代们的现状如何呢?

河南的明月坡村里面,就有一人就是状元的后人,名叫牛师静,其祖上牛风山是清代道光皇帝钦点的武状元,如今牛师静并没有当年祖上的那般风光,他隐居在深山里的状元府,守护着祖宅,家里没水没电而且还靠乞讨度日。牛师静住的地方就是在牛风山被钦点为武状元之后才修建的,当时村里的人们帮忙给牛风山修建了一座符合他身份的府邸,这座老宅旁边就是山,共有四十一个孔洞,三十多个房间。

展开全文

牛师静的祖先有两个很厉害的人物,其中一个就是牛风山,在钦点为状元之后一路升到了总兵,牛风山虽说成了状元,但是也非常的和善和谦虚,所以深得民心,在牛风山之前世代都是农民,也算得上从他开始家族才慢慢走向兴盛的道路。除此之外,大儿子牛思瑄也非常厉害,在书法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文章受到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赏识,后来进士及第之后又进入翰林院工作,很快牛家就成了当地的大家族,风光无限。

物必极反,后来清王朝被人们推翻,科举制度也被人们废除,往日的牛氏家族也逐渐走向衰败,曾经的状元府如今也是人去楼空,诺大的府邸里面只住着牛师静一人甚是冷清。其实牛师静也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会写一手好字,但是后来因为精神受到了打击,这才沦为了乞丐。

牛师静虽说在行乞,但是村里人对其非常的尊敬,因为他从来不向别人要钱,只是有一口饭吃就行,当地政府也有发补贴给牛师静,但是他都舍不得花掉而是将其捐献给了村子里需要的人,他膝下没儿没女,只有自己一个人生活,如今已经七十岁了。虽说日子清苦,但是他的脸上总能够看的到笑容,邻居们也愿意来找他说话,还会送被褥或者是饭菜给牛师静。

结语

牛师静还有几个兄弟,后来相继去世,他如今无欲无求,对于生活很是满足,有时候为了吃上一顿饭都得要走上四十多公里,但是他就是不要钱财,填饱肚子就能够满足。但是遗憾的是牛氏家族确实是衰败了,时代在改变,人生坎坷,也正是这个道理了。人生不可能一直处于上坡路,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下坡路,新的时代有新的需要,这也好比大自然中的物竞天择,面对家族的兴衰还需要用平常心来对待,至少牛氏家族以前辉煌过,这就已经足够了。

图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