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白的《静夜思》不符合平仄,该怎样看?李白的《静夜思》表现的是他当时怎样的感情和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有人说,李白的《静夜思》不符合平仄,该怎样看

假如给你一个机会穿越到唐朝,当面指点李白写的诗不符合格律,试想一下李白会有什么反应?

写诗唯格律论,本来就是一个误区。古人有大量的古体诗摆在那里,如今还是有人视而不见。一味强调写诗要格律,那是否意味古人错了?

诗没有必须格律的要求,要不要格律全凭作者的心情。而且李白不止这一首《静夜思》不合格律,大部分的诗都是古体诗。

在《唐诗三百首》中,把这首诗归类入[绝句]的范畴,这也是没有错的。

古人把四句诗称为一绝,绝句的名称由此而来。绝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标准格律写的,叫[律绝];而在此之前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叫[古绝]。

[古绝]是古体诗的一种,所以不拘平仄,只要求押韵即可,还可以押仄韵。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柳宗元的《江雪》就是押的仄韵。

好诗不看格律,看的是内容,只要能写出好的意境就是佳作。只有水平不足之人,才会拿[格律]来遮短。

更多诗词有关知识,欢迎关注诗词补习班。

李白的《静夜思》表现的是他当时怎样的感情和意境

谢大圣邀。李白生于唐代,享年61岁,一生写了近万首诗,存世的却仅有一千多首,既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深厚感情,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志得意满,李白所具的豪迈旷达的品质在其诗句中的表现的淋漓尽至,但是我认为,这么多的诗文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这首《静夜思》五言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是必修的,而且因为诗文本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往往会被许多家长用作学龄前儿童启蒙所用,甚至身边一些外国朋友最先接触的中国文化范文,也是不可或缺的,可见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这首诗创作的时间是李白离家远游扬州时因为思念家乡所写,正值26岁,他少年成名,十几岁已诗名远播,但由于种种原因,李白不能通过科举取士进爵,可谓怀才不遇一无所成,加之远离家乡的孤独和微恙,这时只有月亮明白他的心,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心朴素,韵味含蓄无穷,而且并无精工华美辞藻,平铺直叙,耐人寻绎,短短四句诗,尽是明白话;构思细致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单纯洗练,内涵丰富,自然洒脱,体味不尽。无怪乎有人赞叹“妙绝古今”,李白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千百年来感动吸引着古今海内外无数异乡流落游子……叹为观止!

李白《静夜思》是在多少岁写的他在什么情况写的这首诗这首诗的创造背景是什么

李白的静夜思是多少岁写的,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只知道窗前明月光,凝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可以说大众都知道。

李白的《静夜思》短短二十个字,为什么会用两个“明月”呢

谢邀;回答提问:

《静夜思》

床前寒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目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可能被后人更改过,应该是这么写吧)

李白的《静夜思》到底好在哪里

你没感觉到吗?首先是有画面感啊!

一束月光明晃晃照到床前,好像地上铺着霜,抬头望见窗外明月,低下头来就思念起(同一个月亮照耀下的)故乡。

对了,不仅有眼前的画面,还有眼前画面引发的想象中的画面,还有动感,抖音一样。

其次,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顺口溜一般,没有丝毫的雕琢,没有丝毫的装腔作势,生活本身一样自然。

只有大家才敢这样写,越是才气不够的才越爱故作高深装模作样。

第三,通俗易懂,形式与内容高度和谐。看见月亮,思念故乡,没什么好装的。

第四,流畅铿锵,富于音乐美。

第五,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屋里见月光,人人都那样想,但唯有李白写得那么到位那么好。今后谁还要写,都会因为李白题诗在前头而停笔——他已经写到最好。

李白的《静夜思》是什么季节写的

秋天写的。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吗

《静夜思》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这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所以千百年来能激起人们的感情波澜,被人们如此广泛传诵,是因为它道出了天下游子普遍具有的感情,即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其意味深长,耐人寻绎。

俏人窗外静夜思,如何出下联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这个提法是有问题的!

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词的名篇,是李白大诗人的通俗易懂的代表作。

题主借用“静夜思”作为对联的上联,也就是出联的567位置的字,化用比较好。这是优点,值得肯定,出联对对,增强作品内涵是很不错的选择。

但是,对联有其格式,古人对联很讲究,不能出格。题主的问题对联中,尾字思,在平水韵中,是仄声字,出联尾字仄声也是对的。不过,看尾部三字“静夜思”,是仄仄仄,属于典型的三仄尾,不符合联律,是对联的忌讳。

如何出下联,这个提法也需要商榷,如何对下联比较合适,也可以说“出联”和说是“对联”。

总之,对联有其规律和格式,诗词爱好者,要从基础开始,反复琢磨,出好联,推动发展。当然,爱好者之间,也可以随心所欲,出对、对对寻求乐趣,也是可以的!

为什么李白的《静夜思》如此深入人心,流传千年而不衰

《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于开元十四年(726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了扬州。在一个秋日的夜晚,他抬头望见天空中的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巜静夜思》。

这首诗即使在今天,也是绝大多数人离乡背井,在外打拼的真实写照。因此,这种思乡之情与现实相融产生共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