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穿越到明末史可法身上,面对清军攻扬州,该如何守住?吴三桂为啥不接受削藩做富家翁不香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假如穿越到明末史可法身上,面对清军攻扬州,该如何守住

谢邀,其实面对这个问题,我只想说扬州之败是死棋,史可法之前的步步错,导致了扬州必败的局面。那我们看看史可法是如何步步错的。

我们知道史可法被架上主帅的位置纯属南明无人可用,还有个原因是史可法在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伍,所以被撵出去打仗,他是个彻彻底底的文臣,没有什么打仗的经验可谈,并在其治军用人以及调度上,展现了一个文人的重心计,搞阴谋,自命清高的缺陷。

在扬州保卫战之前的形势看,他可调度使用的军队其实就是“江北四镇”,而他又认为只有黄得功是可以用来委以重任的人,其他三人“皆骄悍,不可法度使”。

而当史可法督师江北的时候,由于对四镇之一的高杰不太信任,企图用黄得功节制高杰。结果导致内部争斗,自相残杀,双方损失惨重。史可法虽从中调节制止了争斗,但二人已有间隙,留下隐患,这就是史可法的阴谋导致的。 更为迂腐的是,史可法居然派高杰北上,协助清军打李自成。而高杰在睢州,被准备降清的河南总兵许定国杀死,许定国率部降清。此时还认为李自成要比多尔衮更需要对付。可能是想先给先帝崇祯报仇吧。这等迂腐愚忠也真是害人不浅。而后来清军入淮南的时候,由于大明祖陵在此附近,史可法理应积极做好扬州的防御布置,但他可好,率军计划护卫祖陵,也真是大明王朝的好干部啊。

这还不够,史可法让高杰7岁的儿子高元爵继承父志,并让高元爵拜了提督江北兵马粮饷的太监高起潜为义父,高杰也是镇守一方的将军,让其儿子认个太监做义父,看不起谁呢?自己当人义父,拉拢高杰旧部作为中坚力量不好吗?

这还不算,面对局势变动,阎尔梅劝史可法渡河复山东,西征复河南,留徐州为河北望,皆被拒绝。 一路南撤,退守扬州的史可法,让清军兵不血刃夺取黄河南岸广大地区,南明的北方防线全面暴露于八旗军的铁骑之下,以至于扬州最后成为一座孤城。

黄得功由于之前的矛盾率兵袭击扬州的高杰旧部,扬州城大乱。史可法到扬州后加以安抚才稳定住局势。两个月后清军入淮南。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南明朝廷内乱,史可法不得不回去勤王,而再返回扬州时, 因传闻降清的许定国要来扬州向高杰旧部复仇,扬州城内大乱,军民逃散者众多。史可法下令各镇救援,无一响应;上书朱由崧求救援,同样未获响应。

清兵十万大军攻入扬州城,总兵官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降清,史可法手下无兵可用,率文臣官吏登城拒敌,怎奈无回天之力,扬州城失陷。史可法拔刀自杀被亲兵夺下,一名参将护送他从小东门逃出,在城外被清军抓获,史可法大叫:“我是史督师。”因不接受清军劝降,被杀掉并肢解。

《明史》载“众尸蒸变,不可辨识”,也就是城里到处都是腐烂的尸体,史可法的尸体都找不到了,因为清军将领多铎在破城之后下令屠城,十日不封刀,史称“扬州十日”。

这盘棋是史可法自己一步一步玩死的,当然,也是南明确实无法与强大的清军抗衡了,犹如一只困兽,再怎么折腾也无济于事了。但史可法在扬州死守的气节却值得我们瞻仰。

吴三桂为啥不接受削藩做富家翁不香吗

在满人入主中原的喜悦减退时,女真人头脑中满汉有别,“满贵汉贱”的理念,一定会与华裔之别大于君臣之义的正统中华文化产生矛盾和摩擦,对汉臣汉官必然会产生歧视和不信任,因此,在笼罩着歪解你、往坏处想你的气氛下,“吴耿尚”三王要想平安落地,从艰难处境中抽身已根本没有可能,精神和肉体被消灭是必然的,不同的是什么时候、以什么名义进行,大家还记得雍正朝的岳钟琪吗?他的存在不是引起了一些汉人,特别南方文人的一些想法吗?此为同一逻辑。

吴三桂为何停留长江以南三个月错失大好良机

康熙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持续了将近一年的三藩之乱,随着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三藩的节节胜利,长江以南包括陕西、关中一带尽入三藩之手,此时的局势对于亲政不久、年纪又轻的康熙皇帝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甚至于康熙皇帝本人都有了御驾亲征的念头,想着毕其功于一役,和吴三桂决一死战。

可就在这时候,本来已经打下了湖南、湖北等地,离清军大本营只有一条长江之隔,随时都能越过长江直捣北京的吴三桂,却出人意料地在长江南岸的松滋一带停留了下来,一呆就是三个月之久。这三个月的时间,给了康熙从容调度的喘息机会,也让吴三桂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在起兵反清开始之处,吴三桂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在吴三桂举兵造反之前,康熙皇帝早已对三藩做出了很多调整,本意就是缓步削弱三藩的实力,以便日后彻底解决掉三藩势力。皇帝过河拆桥的举动引起了各地为清兵夺取天下的汉人武将的不满,而在吴三桂所占据的云南,上下都充斥着一片“兔死狗烹”的凄凉感,这时候只要吴三桂再煽动一下,起兵造反,恢复汉室江山的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于是吴三桂一面骗康熙派来的使者,说自己愿意服从朝廷的命令,主动举家搬到辽东居住,一面在暗地里组织军队,打造兵器,还派人去联系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台湾的郑经集团等一起出兵。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吴三桂以为永乐皇帝服丧的名义,在云南起兵,自号“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
吴三桂一起兵,四川、贵州、陕西等地就势如破竹,当地镇守武将基本都是汉人,大多也都投降了吴三桂,为其摇旗呐喊:

  1. 最先接到消息的贵州总督甘文焜不愿为吴三桂效力,派弟弟去北京禀报,命令各处将领把守城池,不让吴军南下,可是贵州提督李本琛曾做过吴三桂的部下,是被朝廷分割到贵州的,他的手下也不愿为清廷办事。甘文焜无奈之下,只好逃亡湖北,结果镇远守将也响应了吴三桂,甘文焜全家被迫自尽,贵州一地全入吴三桂之手;
  2. 云南、贵州的得手可谓是毫不费力,康熙十三年,吴三桂自立为“周王”,分兵攻略各地:马宝部进兵湖南、湖北,王屏藩进军四川、陕西,策反了陕西提督王辅臣,而吴三桂率领大军,从镇远进入湖南,迅速地拿下了长沙、岳州、辰州等地,还得到了长江以北的湖北武将的支持,谷城、郧阳等地守将纷纷起义,幸好当时的湖北治所襄阳守备还算完备,吴三桂的力量一时之间还无法在湖北发展起来;
  3. 而康熙那边,由于消息闭塞,一直到吴三桂谋反后十几天才收到了消息,康熙皇帝震惊之余,立刻做出了防范:硕岱大军镇守荆州,以遏制吴军北上,拉拢吴三桂之外的势力:封广西孙延龄(已故定南王孔有德女婿)为抚蛮将军;停止撤藩以安抚尚可喜、耿精忠;加强对吴三桂各处进兵路线的防御;原属吴三桂,后被分派各地的将领,一律授予职权,不加连坐。

事实上,康熙的做法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位君王所该有的冷静和远见,可惜康熙毕竟还是太年轻了,论政治手段根本就玩不过南方这几只老狐狸,三藩之中,吴三桂已反,除了尚可喜还算坚守岗位之外,福建的耿精忠,加上广西的孙延龄都反了。

短短几个月时间,吴三桂已经拿下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四省,声势震天,而在北京、河北等直隶地区,也爆发了杨起隆、蔡禄等,打着前明朱三太子的旗号公然造反。到后面,台湾的郑经集团也开始进兵,大将冯国轩率军自福建登陆,配合耿精忠占领了漳州、泉州等地,并在当地招兵买马,以及蒙古察哈尔部也起兵造反,要恢复蒙古的威风,就连本来就仇清的朝鲜、被郑经胁迫的琉球、越南的交趾都开始举起反清旗号了。

吴三桂的军事一路顺风,让康熙皇帝左支右绌,焦头烂额了,可是此时八旗军的实力犹在,康熙是进攻不足、自保却有余

康熙虽然靠高官厚禄拉拢了一下南方各地,可人心隔肚皮,康熙不可能依赖他们来平定吴三桂,何况吴三桂兵锋正盛,重兵压境之下,各路诸侯极有可能反清投吴,所以此时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