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议会制度起源在欧洲,而不是其他地区是地理因素和分封制的结果吗?明朝的内阁制度能否发展成为议会制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为什么现代议会制度起源在欧洲,而不是其他地区是地理因素和分封制的结果吗

现代议会制度的形成其实是国家-社会之间的广泛权力平均的结果。早期议会的形成背后则是国家相对于社会的弱势,比如中央权威与地方权威之间的紧张。

这种紧张并不独特,比如印度也在孔雀王朝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是来自于家族制度的贵族阶层在其他文明中衍生出了相关的制度进行平衡,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奥斯曼帝国对封给骑士的封地只能限制在一生等。整体上,所有成熟的大型帝国都是依靠中央行政官僚集团实施对农民的直接统治,以尽可能地降低征税成本扩大税源,满足帝国运转与扩张的庞大需求。

欧洲在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历史上长时期内都没有形成庞大的单一帝国,欧洲并没有发展出更为成熟的国家组织,很多时候仍然没有形成绝对国家主导。在11世纪后,天主教教权时时刻刻都在投入与世俗统治者的持续冲突之中,任何世俗统治者要想扩大自身的统治,第一个阻碍就是教会。而由于世俗统治者建立绝对君主制在11世纪到15世纪以前基本上都流于失败,因此欧洲的领土贵族都保留了下来,国王并不是领土统治者,而是封建秩序的伙伴中的老大,这些贵族集团事实上也抑制着绝对国家的出现。国王最大的权利是仲裁者的角色。

弗朗西斯科·福山认为,这一模式形成了欧洲(除了俄罗斯)外的法治传统,而15世纪至17世纪出现的强度提高国际战争则促使了一些封建领主和王室实现了扩张,这种洗涤和淘汰最后扫清了绝对国家发展的障碍。在君主集权国家和抵抗团体(高级贵族、士绅阶层、市民)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四种结果:

  1. 抵抗团体单薄则会被国家售卖,出现专制政府,如俄国;

  2. 抵抗团体组织良好,就会出现相对软弱的专制,如法国、西班牙君主政体;

  3. 抵抗团体过于强大,就会反向对国家进行限制,形成失败的寡头制,如匈牙利和波兰;

  4. 如果抵抗团体和国家不相上下,就会出现负责制政府,而现代代议制往往就此产生,典型就是英国和丹麦。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其实在诺曼征服后就具备了欧洲同时期较强大的国家能力,这种能力则集中于维持社会团结、司法统一,这意味着一方面抵抗团体不会被国家收买侵蚀,另一方面则也意味着抵抗团体不会有很强大的离心倾向。而英国社会流动性更强也维持了稳定的议会,避免单一的集团成为控制议会的新势力,逐步构成抵抗团体的市民阶层(后来的工商业资产阶级)顺利地与议会一道被建制化,导致了英国代议制的稳定。

因此,现代早期代议制的出现其实有诸多历史意外结果共同导致的,与封建制有关而与地理关系不大。

明朝的内阁制度能否发展成为议会制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明朝内阁制度,同西方议会制度存在本质的不同。

内阁制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献策和议政机构,但真正的决策权在皇帝手上。

如果皇帝不批准内阁决定,内阁大学士们的建议就算个屁。

这是因为明朝是封建王朝,立国之本是君主独裁制度。

西方的议会制度,以英国为例,恰好同明朝内阁相反。

英国本来也是国王一个人说了算,贵族只能服从命令。

但贵族也不死心,不断继续力量,煽动民众反叛。最终一次次击败国王,搞出来一个议会制度。

议会制度的本质只有一点,从皇上手中夺权。

1258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妹夫西蒙·德·孟福尔男爵,带着一群卫兵武装冲入王宫,强迫国王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十五人委员会掌握。

在13世纪,议会制度建立,随后逐步扩大,成为贵族、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

议会最大的特点不是议政和献策,而是具有决定权,可以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

国王的命令如果没有议会批准,是无法生效的。

其实西方闹了这么多年,搞来搞去主要就是为了一个议会制度。

这是因为,议会是选举出来的,议员主要代表这个国家大部分民众的利益。

如果他不能保护民众利益,他就当不了这个议员。

换句话说,议员是代表老百姓在监督国家权力的使用,议会才是国家老大。

明朝的内阁制度充其量只是皇上的一套行政班子,仅此而已。

不过,古代的事情也要放在古代来看。

在十五十六世纪,明朝这套内阁制度也是先进的。

皇上其实只有最终决策权,大部分时候国家的大事都是按照内阁的意见进行处理的。

而内阁的大学士本身就是国家官僚机构的顶级精英人物,能力上是很不错的。

最低程度,这比清代事事都有皇帝决定,大臣只能跪着奉旨承办要好得多。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