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赞美老师(如何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老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老师

谢邀请;春蚕一直到死都在吐丝,蜡烛成灰才停止滴泪,人们生动地把老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高度的评价,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燃烧着自己,其喻意是说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知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

春蚕到死丝方尽形容老师什么

赞美老师无私奉献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了自己的一生的高尚品质。

拓展资料:

1、原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解释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3、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4、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现在为什么看不到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赞扬教师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确有人有一阶段成为“无私奉献“的赞美词,用在教师身上,也有不少。现在大多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来比喻教师的职业高尚和伟大。

为什么?我分析是:教师是一职业,这个职业确实有他的特殊性,即是塑造人的工作,胜任这一职业职责,作出奉献不止是吐丝到死,燃尽自己,终身从教,更重要的是吐出好丝织出好锦,发光更热,照得更亮。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也是职业,教师也是社会上人,也要生活也有家有老有小,也要退休养老安享晚年幸福,需要一定的待遇,现在教师的职业观念也在改变,社会上人对教师的认识观念也在改变,用那比喻教师职业不太确切,有点假大空。

用“燃烧自己,照亮刻人“,是指在职在岗,尽心尽职,淘精费神,发挥专长,发光发热,培育学生成长成才有效果,出成绩,即照亮别人。而不只是消耗生命,终身从教。

这既有社会环境改变,人的观念改变的原因,也或是我有点抠字眼。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句,常用来形容老师,是否真的合适

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来形容教师的辛苦与教书育人的初心,也并无不可。

现代人借古诗来比喻现在的人物或者事物,有许多例子的。比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人们,尤其是孩子们要珍惜、爱惜粮食,要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又如:“家书抵万金“,即可作为远行在外或工作或旅游等对家人的思念,也可作为国守边的战士们对亲人的眷念。

书归正传,“春蚕……“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这个无题,其实即为本诗的题目。作者要写的主题,因为在当时有顾虑,不愿意明白说出,所以当时许多诗人均用“无题“来做题目的。

这是一首写封建社会里恋爱不自由的诗歌。前边四句叙述了一对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得以会面,可是又不得不在一个困难的情况下被迫分离,时值暮春季节,春风无力,百花雕谢,更加令人伤感,他们只能是暗地里表示永远相爱相亲的决心。

“相见时难别亦难“,前一个“难“是“难得“,后一个“难“是“难舍难分“。

“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的是离别的时节,同时也写出当时失意的情绪。

“春蚕……“这两句的意思是,坚贞的爱情是到死的时候才能画上句号的,生前自是难舍难分。

诗歌的后四句,则描绘了别后思念的苦况和心情,也表达了力求克服障碍,继续取得相见欢会的愿望。

“云鬓“象乌云似的头发,这两句指的是妻子早上照镜子梳妆时,只愁头发改变了原来乌黑的光泽,而诗人也是如此,双方都是从早到晚在为爱情而苦恼。

“蓬莱“,古代的人想象的东海里的仙山。

“青鸟“,神话中的三足鸟,它能够传递东西,借鸟来说传递信息的人。

这两句把自己相爱的人比作仙人,说她住在仙山上,而两人之间并没有多么远的路程(自是对于仙人而言)!

提醒一下,对于古代诗词的引用,或用作比喻,一定要先弄清楚其中的含义,以免引用错误,恐贻笑大方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明明是情诗,为什么屡屡被用来歌颂老师

这属于借古人成句引申使用,此类例子很多。比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用来比喻新事物取代旧的、腐朽的事物。再有许浑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用来比喻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还有王国维讲的“三种境界”借用了三首宋词中的句子,而这三首词也是写爱情的。此类例子还有很多。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