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不赏的意思(为什么有人说石敬瑭是历史上最大的汉奸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为什么有人说石敬瑭是历史上最大的汉奸

提到石敬瑭,可能每个对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劣迹。为了当上皇帝,他向契丹称臣割地,拱手送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幽云十六州,并自称“儿皇帝”,对契丹毕恭毕敬,有求必应,最终在担惊受怕重死去,其一生可谓屈辱之至。那么,史称儿皇帝的千古罪人石敬瑭,真的是最耻辱的汉奸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口庞大,出现一些汉奸走狗也不足为奇,可要想做到像石敬瑭这样丧权辱国,低三下四,可谓难上加难,笔者认为,石敬瑭可以竞争最耻辱汉奸的头名。

其实,石敬瑭是汉奸这一说法存在一个小小的瑕疵,那就是石敬瑭根本不是汉人,他是沙陀族人。《旧五代史》中称,他是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但欧阳修主编的《新五代史》中则说:“其父臬捩鸡,本出于西夷……臬捩鸡生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石敬瑭之父的名字很明显并非汉名,其血统也就基本上和汉族扯不上关系,更别说高攀汉时名臣了。

景福元年(892),石敬瑭出生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根据《新五代史》记载:“敬瑭为人沈厚寡言,明宗爱之,妻以女,是为永宁公主,由是常隶明宗帐下,号左射军。”因为为人踏实低调,石敬瑭得到了后来当了皇帝的代州刺史李嗣源的重用,还娶了他的女儿。

他跟随李存勖征战,李存勖不慎被敌军围困,危急时刻,“敬瑭以十余骑横槊驰击,取之以旋。庄宗拊其背而壮之。”从此声名远扬。后来,他靠着自己的才智和武勇立下许多战功,多次带领一小队人马进行突击任务,并救李嗣源、李存勖于危难关头。

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而石敬瑭的功劳在开国功臣中数一数二,只是因为不爱邀功所以地位并不显赫。可就如白居易诗中所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石敬瑭也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李存勖、李嗣源相继去世后,皇位传到了李从珂。李从珂十分戒备石敬瑭,处处打压怀疑,于是石敬瑭便早做准备,暗中联系契丹主耶律德光。清泰三年(936),李从珂派出大军讨伐,石敬瑭向契丹许诺称臣、称子,割地、纳贡。于是“契丹耶律德光入自雁门,与唐兵战,敬达大败。敬瑭夜出北门见耶律德光,约为父子。”

天福元年(936),辽主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国号晋,史称后晋。石敬瑭则毫不犹豫地送出幽云十六州,并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年年进贡。天福七年(942),在外有契丹肆无忌惮,内有权臣刘知远拥兵自重的局势下,石敬瑭郁郁而终,死得十分窝囊。

“汉奸”一词原本是指汉族的败类,但后来泛指中华民族中背叛祖国和同胞的人。这样看来,石敬瑭无疑是个大汉奸。他为了和同为中原人的后唐争权,还敞开国门让契丹人进入,并割让土地,缴纳财物,认贼作父。要论起历史上最为耻辱的汉奸,他一定占有一席之地。

大将年羹尧威风八面,到底犯了什么过错,雍正皇帝必须痛下杀手

我们按正史来评论一下年羹尧为何被杀,是冤杀,还是该杀。是雍正卸磨杀驴。还是年羹尧居功自傲,必然要死。

年羹尧对于雍正有有拥立之功,亦有平外乱之事。君臣二人一开始也是如鱼得水,相得益彰。但年羹尧最终却赐死。应该说他的结局却是自找的,和雍正的关系真不大。首先就是年羹尧在平定叛乱之后,利欲熏心,僭越无礼。(贪污受贿这应该算小事)尤其是过于居功自傲。因此引发雍正强烈不满,年羹尧之所以如此,一是恃宠而骄,再就是有点二。混不吝。他就觉得这是他应该如此。这就让雍正饱受刺激。觉得这人是个刺头,不懂为臣之道。雍正也多次提醒于他。但并不好用。 在诛杀年羹尧中定罪一共有92条,虽说大都是牵强附会,实际也说明年羹尧的错误有多大。也创下了雍正13年间的最大记录。也可见雍正的愤怒。

雍正要杀年羹尧应该起于雍正三年,为此筹划了两年,在雍正五年赐死年羹尧。而年羹尧此时的行为也是一步步给自己挖坟。在西北一手遮天。无人臣之礼。而雍正却是一个薄恩寡义的皇帝。而且他自律性极强。这样的人对臣属的骄横自然不满。而且年羹尧干预人事。一个武将干预朝局,简直就是死催。对比李卫,显然李卫知道什么是主子,年羹尧不知道什么是奴才。

帝王无情,显然年羹尧不懂为臣之道。年羹尧肯定不会造反,他就是自恃功高飞扬跋扈。雍正刚刚登基,政局不稳。只好暂时忍耐。也算给年羹尧一个机会。但年羹尧没有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继续作死的节奏。最终自己把自己给做死了。而在这件事上,雍正表现得城府极深,他奖赏年羹尧的时候,高官厚禄毫不吝啬,杀年羹尧的时候,也是毫不留情快刀斩乱麻。帝王心术玩的如火纯清。

我是清水空流,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呢

《康熙王朝》中,康熙并没有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和正史上一样,都是自杀。但王辅臣之死的确和康熙有关。

在剧中,康熙第一次见到王辅臣的时候,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对王辅臣的履历是精心研究过的。

当时吴三桂即将反叛,而王辅臣却在家候补了十几年。虽然此前他曾经是吴三桂的亲信。用王辅臣的话说,“吴三桂待自己如手足,出则同车,寝则同衾。”

吴三桂当初之所以对王辅臣这么好,是因为王辅臣人称“马鹞子”,当初吴三桂入关,连续拿下百城,其中一大半都是王辅臣拿下的。所以这是当初吴三桂对待王辅臣如此礼遇的重要原因。但是功成之后,王辅臣入朝当官,但是混不灵了,因为得罪人,犯了官场大忌,被顺治罢了官,在家候补了十几年,而此期间,吴三桂并没有伸以援手。

吴三桂要反,连周云龙这样的角色都已经跃跃欲试。康熙微服私访的时候,实际上一来打探虚实,二来也是为了暗中争取人才。结果看走眼还封赏了周云龙,周云龙可谓是吴三桂的铁杆死党。

所以这样一来,康熙实际上就被打了脸,这说明此刻的康熙在识人上还差那么一点火候。但是在王辅臣的问题上,康熙其实就是在赌的这些年王辅臣落魄,吴三桂没有施以援手。

于是康熙说吴三桂对你大方,我要比吴三桂还要大方。于是起用了王辅臣为甘陕将军,统领甘陕的八万兵马,驻守平凉。也就是把自己的西北肘腋交给了王辅臣。因为甘陕的部队原本也是王辅臣的兵马。

康熙有一点赌对了,那就是的确王辅臣不可能再和吴三桂走到一起了。也就是不可能和吴三桂一条心来对付康熙。但是康熙还是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不妨碍王辅臣拥兵自重,作壁上观,谁赢了倾向谁,谁输了他分而食之。

在此后的三藩形势一路势如破竹的时候,为了防止王辅臣倾向吴三桂,康熙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予安抚。

甚至将王辅臣的儿子放归王辅臣处,以兑现当初自己对王辅臣的承诺,处处体现对他的信任,最危急的时候,甚至康熙更王辅臣称兄道弟。康熙能把架子放到这个地步,不单单说明了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更说明了和三藩之战的胜利必然属于他。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王辅臣实际上,还是决策失误了至少两次以上。在形势对康熙最不利的时候,自己妇人之仁,并没有联合吴三桂对康熙动手。但是同时也没有对吴三桂出兵,去表现一下自己对康熙的忠心,和坚持。

在三藩和康熙较量的整个过程中,实际上最占有优势的王辅臣,结果两边的好都没讨到。对于王辅臣而言,无论是吴三桂赢了,还是康熙赢了,他的结局实际上已经注定是个悲剧了。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别看王辅臣曾经打仗说起来厉害得不得了,但是在政治上,无论比起比自己大的吴三桂,还是比起比自己小的康熙,简直就是一个婴儿。在最关键的点上,最该站队的时候,他却搞了个两不靠。白白错失了自己最有利的条件。

所以当三藩局势基本平息,周培公和图海转身兵临平凉城的时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