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遥指杏花村,全国有十来处“杏花村”,那牧童指的是哪一处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牧童遥指杏花村,全国有十来处“杏花村”,那牧童指的是哪一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但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其中以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竞争最为激烈。但是在后来各方取证之下,湖北渐渐退出,主要之争在山西和安徽之间。

先来说,安徽的池州。安徽池州方面认为,池州西郊秀山门外有一个杏花村,出现于杜牧那个时期,距今有1300年了。他们还要考证认为,杜牧曾当过池州刺史,在池州呆了整整两年,面对江南杏花微雨的美景,杜牧很自然地就能写出《清明》诗了。池州人认为,杜牧没有去过山西,不可能写出《清明》诗。还有人说,山西气候干燥少雨,不可能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种只有江南才有的气候?听到这里,山西人当然就坐不住了。且不说当下的山西气候比唐朝时候更为干燥,雨量也比1000多年前少,但是现在的“清明节”也时有细雨蒙蒙,怎么会说山西不下雨呢?

同时山西方面,还列举了唐朝其他诗人描写的山西美景:鱼玄机诗句“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以及“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另外,稍晚于杜牧的诗人赵嘏,也写过“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说明在唐朝时期,山西在清明时节,下雨也是常事。除了诗的意境之外,山西方面还有一个铁证。那就是,在山西吕梁汾阳北15公里,有一个全国闻名的酒企,用的就是“杏花村”这个品牌,且杏花村出品的汾酒,闻名全国。据记载,山西汾酒起源于唐朝,根据山西的说法,杏花村的村名从出现起就一直没有改过。山西方面针对安徽提出的杜牧没到过山西,也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击:山西人认为,杜牧来过山西,证据是杜牧的《并州道中》以及很多涉及山西的诗文。而这首《并州道中》,就是写于杜牧从北都太原出发,南下去汾阳的官道上。除此之外,山西还有一个证据: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任汾州(西河郡,今汾阳)刺史,死后就葬在汾阳。大诗人王维有诗《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写的就是杜希望。作为曾孙,清明的时候,来曾祖父去世的地方祭祀,难道不很正常吗?

说到这里,安徽也是不甘示弱,他们也拿出了证据。安徽方面认为杜牧在池州时,经常去一个叫“杏花村”的地方游玩喝酒。明朝还有个叫林古度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可以作证,诗云: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清朝人郎遂写过《贵池县杏花村志》,也认定杏花村是在池州。两方争论不休,最后无可争辩,以至于对峙公堂。但是这也难倒了法官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判了个:安徽池州可以在旅游界打出杜牧杏花村的招牌,山西汾阳可以在酒市场上打出杜牧杏花村的招牌。不过,双方对此判决还是不满意的。

当年杜牧的诗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在山西还是在安徽呢

到了清明时节都要诵读杜老的诗句,又引发出杏花村的考证,其实专家之言都有推测的成份,各地都想借此抬高身价也是常情。诗人所说的杏花村并不是地名,而是牧童鞭指着前面说,那一片杏花树的地方有酒家。中原地区种杏树的地方很多,乡村的小酒家一般没有店名,自酿的酒也没有商标名,因此我说杏花村既不是地方名,也不是酒家名,更不是商标名。请各位网友看一看,这几天你们那里是不是雨纷纷,如果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话就有诗中的意境,就可以在路旁种点杏树,开一间酒吧命名为杏花村。当然还要养一条牛,配套有牧童短笛簑衣。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上一句是什么

汪佬歌别桃叶渡,

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说汪伦慕李白诗名,极想与诗仙结交,便函告太白,云其居处有十里桃花万家酒楼诳青蓮造访。爱花如痴嗜酒如命的李翰林便欣然前往。待到地方一看,哪有神马十里桃花万家酒楼?!不过有一渡口名十里渡,仅一处姓万的掌柜开一家酒馆叫万家酒楼!好在汪先生是求賢心切並无恶意,老李也只能逗留数日,每天喝点小酒赏赏野景,临行时留下一首送别诗,权当酒资饭费。这才有了统传千古的《赠汪伦。酒仙太爱酒,这次被忽悠,随手写应酬,芳香千古流。

“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当今在哪里还有满村的杏花吗

谢谢邀签,杏花村:泛指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天在安徽贵池县城西及山西汾阳县等地都有以"杏花村"命名的村镇,恐怕都是这首诗出名后才命名的,并非在当时真有一个叫杏花村的村子。

牧童遥指杏花村是指汾阳杏花镇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代代相传,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时间。这首诗歌不仅反映了一个节气的气候特征,也给一个酒水品牌打出了最好的广告。因为商业和旅游业上的一些争议,到了当代,关于诗句中的杏花村在什么地方,争执的一度十分激烈。

《清明》诗句

杏花村究竟是什么地方?恐怕张三说是张三家门口的杏花村,李四说是李四家门口的杏花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地方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各地和杏花村有关的地名(商标)多达几十个,多个杏花村自称自己是诗句中的杏花村。甚至曾今因为争夺杏花村这个专利,还有对簿公堂,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表面上看,似乎各地在争夺杏花村这个地名的专利,但是实际上在争夺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清明》

首先,我们就要研究一下《清明》的诗句。

关于诗句中的杏花村在什么地方,多数人把注意力放在诗句中的前半部分上。“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句很明确的描述了清明节气前后,当地阴雨绵绵的气候特征。再看看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气候,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地区,基本上是在我国的南方,长江流域到更靠南的区域,黄河流域在清明节气时一般是不会迎来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的,至少不可能每年清明时节都会阴雨绵绵,雨水多的让路人烦躁的地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杏花村不应该位于山西,应该在江南地区。所以后来晚注册商标的池州杏花村将此作为最好的证据,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杏花村。

池州杏花村

麻城杏花村

的确,从今天的气象资料来看,杏花村确实不应该在北方的黄河流域,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历史时期的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气候温暖的时期,我国气温、降水数值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气候寒冷的时期,气温、降水数值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气温,降水等水平应该是高于平均水平的时期。所以唐朝时,北方清明时节降水量是否和现在一样相对偏少呢?据很多地方志资料显示,唐代的山西在清明时节降水量也是不少的。

古代历史上的气候变迁

其次,我们更要研究研究《清明》的作者。

诗句的作者杜牧,出生于长安(西安),一生中出任过多处官职。不过在他外放为官的时期,就曾今在黄州、池州等地做官,恰巧,这两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杏花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都在杏花村的归属问题上有自家的看法了。按理说,杜牧写诗,肯定是在自己到过的地方,特别是自己为官的地方,可能性最大。

池州杏花村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杏花村似乎也不应该是在山西,而是应该在池州或者黄州。不过杜牧虽然没有在山西为官,但是也不能说杜牧一生就没有到过山西的杏花村,还是难以确定诗句中的杏花村一定是哪,或者一定不是哪。

山西杏花村(汾酒)

最后,在笔者看来,杏花村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酒酿好,把旅游设施开发好。

如果争夺杏花村的目的是为了卖酒水,那归根结底是要把酒酿的香,酿的好。毕竟消费者认可的是酒水的档次怎么样,不是你是不是唐诗里的杏花村。酒的档次太低,或者价格配不上口感,就是联合国颁布杏花村世界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