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江雪》诗,为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柳宗元《江雪》、《渔翁》诗有什么意境与艺术风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柳宗元的《江雪》诗,为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柳宗元的《江雪》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这首诗,看似写景,其实很多人都误读了,真正的意境,其实是柳宗元自咏怀抱之作,他不屈从于权贵的性格也于言外可见。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通常都会配一幅寒江独钓图,在大雪覆盖的江上,舟上有一位穿着蓑衣斗笠的老人在垂钓,境界清寂孤单,风天雪地,他能钓到什么。所以柳宗元写的根本就不是景,而是想象之景。

柳宗元的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借景物抒写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现实的不满,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的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柳宗元的重要作品不多,成就不大,但他一生的创作极其丰富,长期的贬滴生活,对他的创作,都是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的。他的诗文,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所以他的诗作品独创性,也就非常突出,他写水、写木、写岩石和游鱼,无论写动态或静态,都很生动,精美异常,可见他在当时文坛上的影响是很大的。???




柳宗元《江雪》、《渔翁》诗有什么意境与艺术风格

柳宗元的诗以风格清峭著称。

《渔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的20个字,就把人带入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2O个字一幅图画,一幅冷寂到极致的图画。“千山““万径”对应“孤舟““独钓”再各自加上一个“绝““灭“字,顿时把寻常的景象一下变成了极端。结尾一个“雪“,则让人感受到这完全是一个雪的天地。在这样一个雪的天地里,渔翁在孤独地垂钓,这种不惧寒冷,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不可犯的形象,正是诗人心情的真实写照。押声促的入声韵,更增添了这首小诗的壮抑感。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江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一.二句的重点在“汲清江”“燃楚竹”两词,超凡绝俗啊!三.四句“欸乃”一声槳声,山水原来是这样绿的,又是造奇啊!结尾两句用陶潜意,是孤独心情的余音。全诗以奇趣为宗,于不合道.反常中传达出诗人既清高,又难免孤寂的心情。

柳宗元一生致力于古文运动,诗名不及文名,其诗中亦略可见其师古之风。

柳宗元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柳宗元应是中国第一个最著名、最擅长写游记的诗人和文学作家。今天的人们在头条的旅游频道上发的游记,多是流水帐式的记叙,如有柳宗元的文采,早成写游记的大伽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永济),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祖上历代游宦,迁居长安万年县,他出生在长安。柳宗元精敏绝伦,十一岁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六岁第博学鸿词科,任集贤殿正字,有机会广泛接触前代的文献资料。唐贞元十七年(801)调任蓝田尉,有机会直接了解社会下层情况。贞元十九年任监察御史里行,和韩愈、刘禹锡结下深厚友谊。唐顺宗即位后,利用王伾、王叔文等人进行某些政治改革,柳宗元被任为礼部员外郎,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并成为核心成员。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未到任,又改贬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被召入京,不久,又调任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病死于柳州任所,故又称“柳柳州”。

游记是一种专门纪游的文体,它以作者亲身见闻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题材,借以表达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见解。因此,游记和山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从来就密不可分。我国的山水散文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山海经》,不过,那还是一些神话传说。到《尚书·禹贡》写大禹治水,写九州山水之沿革,文字极为简约,可看作是最早的山水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东汉班固的《汉书·沟洫志》,记载两汉时期开凿渠道,兴修水利之事,记叙较为详备,但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山水散文。东汉时马第伯的《封禅仪记》,采用移步换形手法,将其一路所见一一写出,可以算一篇山水散文。从东晋时起,山水文学开始发展,特别是在南朝宋之后,山水自然景物大量涌入文学作品。如庐山诸道人的《游石门诗序》、陶渊明的《游斜川诗序》、谢灵运的《游名山志》、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等,对山水景物有极其生动的描绘,但这些作品侧重于客观景物的工笔描绘。北朝郦道元是描绘山水的能手,但《水经注》毕竟是一部地理志,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也仍多为客观描摹,更重要的是作品中往往没有作者自己的思想感受,因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游记。进入唐代,先于柳宗元写游记文的是元结,像他的《右溪记》,已属游记作品,但成就不高,影响不大,可看作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之先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大部分写于永州。永州虽然荒远,但景色秀丽。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说,柳宗元在永州“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新唐书·柳宗元传》说:“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是说柳宗元待罪南荒,无事可做,读书著文而外,自肆于佳山丽水之中,纵情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同时借水之美排遣自己孤寂抑郁的情怀。明代著名散文家、藏书家茅坤说,柳宗元“与山水两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永州的佳山丽水和作者的“堙厄感郁”,二者缺一不可。

柳宗元继承和发展了山水散文的优良传统,真正把山水自然景物作为文学作品描绘出来的一个重要对象,把山水之美和自己的主观之情融为一体,生动地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感受。他在永州和柳州创作了“永州八记”、《黄山记》等优秀的游记作品。这些作品既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又把诗人和作家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山水自然之美的艺术境界中,极富诗情画意。

他笔下的山水,往往是虚实相映衬,动静相转化,侧重于传神,并常把旷境和奥境结合起来描写,捕捉自然事物最独特、最精微的变化情态,丰富了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技巧。他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把山水景物人格化。写山水也就是写自己,山水美景的遭遇,山水景物的高洁美好,都有他个人的影子。他还创造性地在游记中大发议论,直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加上他优美精炼的语言,使其游记之文像一件件精制的山水盆景,陈列于中国文学的艺术宝库之中,成为人们百读不厌的艺术精品。

柳宗元开拓了散文反映现实与人生的新领域,开创了描写自然美的游记散文创作的新局面,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这种文体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被后人称为“游记之祖”。悠悠千载,时易世异,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却一直被人们所喜爱、所传诵,后世从事山水文学创作的人,莫不从中汲取营养。

柳宗元的诗中既然写到“万径人踪灭”,为何又有“孤舟蓑笠翁”呢

柳宗元的《江雪》诗中写到“万径人踪灭”,为何又有“孤舟蓑笠翁”呢?

看整诗: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此诗采用的是入声韵,铿锵有力,韵促味长。主要是为了体现出一个“孤”字。此诗之所以流传至今,而且深受广大诗词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其主要内涵就是:一个孤老头子,舍身世外,清新脱俗且寡欲,拥有独特纯净的心灵,体现出“孤独”也是一种美丽的境界。

写此诗时,正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之时,没有具体的职权,象是个空衔。整日无所事事,常与山水为伍。借山水来舒发悲愤、哀愁与凄凉之情。他自比愚公,曾创有八愚诗。全诗中,意境偏僻幽静,格调凄凉寂寞,饱含着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可算是一首古代最孤独的诗词之一。

感谢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