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书法精选作品真迹图片(吴昌硕篆书作品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吴昌硕篆书作品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是个不折不扣的“全才”。

少年时吴昌硕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对于书法方面的研习,也算是涉猎甚广了。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的吴昌硕作品赏析

吴昌硕的楷书,开始学习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颜鲁公,隶书学习汉代石刻,篆书学习石鼓文,吴昌硕的行书,学习黄庭坚、王铎风格。 吴昌硕的篆刻,今天学习的人很多。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从1898年开始就向吴昌硕请教,并向日本篆刻界介绍,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吴昌硕的书法创作中,无疑以篆书、行草为主,但吴昌硕学习隶书的时间并不短,在青年时期便曾临习汉碑,如“张迁碑”、“嵩山石刻”、“张公方碑”、等,同时又受到邓石如、吴让之、杨见山等人的影响,笔法近似杨见山,他在三十五岁时书的一幅隶书还是“张迁”的风格,结体方正,用笔尚拘谨、小心。吴昌硕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已变长,取纵势,如这幅“奉爵称寿,雅歌吹笙”,用笔雄浑、饱满,从一些线条看,具有篆书的痕迹,可以说这时吴昌硕早已将篆、隶溶为一体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目。
吴昌硕的楷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中年以后,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并不以刻意模仿徒求形似为满足,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自出新意,风格独特。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刚柔并济。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

求懂字画大师这是吴昌硕的真迹吗

看后面落款写的确实是这位艺术家尼,不过,怎么跟你说尼,这种已故的艺术家作品,很多都真伪难辨的,需要专业人士及专业的鉴别器材才行,这样才不容易错,光看字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建议找专业的老师先帮忙看一下,不行的话,再上机器进行鉴别即可。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