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和定义有什么区别?怎样理解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内容的区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概念和定义有什么区别

概念和定义这两个词语,从不同的范畴中,所具备的含义也不同。一般社会语言当中就是看公众怎么理解,而行业专用语言中就会有固定的意思。所有研究语言意思和结构的学问都属于认识论范畴的工作。

一般来说,概念是一种理念的概括,这里的“理念”一词就是对事物认知的总结,把总结概括下来,简化描述出来,然后通过特殊的共通认识进行使用,就是概念。

例如,说到水资源这个概念,我们往往想到河流湖泊泉水,但是专业角度看,净化的海水、处理过的废水、工业污水、冰构成的小行星等算不算水资源?两个不同行业的人对水资源这个概念就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是大致上可以利用的水就叫水资源,所以我们就有一个概括的方式去形成交流中的概念。

说完概念,定义就好解释了。由于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有不同概念,所以往往会引起争议,还说水的例子,我说氨含量超标的水可以当浇花浇地,也是水资源,另一个专家说,氨浇地会引发空气污染,不能算水资源,这样我和专家争论起来后,就要参照一个定义,是否能把氨含量超标水纳为水资源?

于是,相关部门就会制定这样一个定义,并制定相关条例,科研机构和部门也会提供制定定义的学术依据,最后民间和专业就会在这种定义下统一起来。

定义、公理、概念都具备不同的意思,虽然差别是微小的,但是较起真来,如果没有清晰的说法,势必无法化解相应的矛盾与冲突,对此多多了解会给工作带来不少帮助。

把所有词汇都严格定义的做法,是一种语言形式化工作,对生活是没有帮助的。语言学的发展,是伴随社会的,社会各个领域的共通认知才能解释最终一个词是什么意思。但我们的社会比较发达,公民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所以我可以提供这些社会各界共同理解的概念与定义的意思,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理解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内容的区别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识和记载的,是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概念是思维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凡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这是概念的基本特征。二者有着确定的区别,又有些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涵义角度看,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所反映对象的适用范围。在逻辑学中,内涵必须掲示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必须涵盖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例如,“人”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会劳动、能制作工具,等等特征。“人”这一概念的外延就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

从联系角度看,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特征的具体化。例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仅有两条边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内涵和外延存在相互制约。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再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概括说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换成“男人”,内涵就会增加一点,就变成了“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人类啦,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

任何一个概念都必须是内涵和外延的完美结合,否则也会造成逻辑混乱。

以上仅为个人所见,望大家不吝赐教!谢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