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案件冤枉不冤枉?袁崇焕打了无数胜仗,努尔哈赤用了反间计被崇祯凌迟处死,为何士兵没有人来救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袁崇焕案件冤枉不冤枉

私开边贸,资敌养寇,擅戮大臣,欺君妄上,带兵入京,结交近臣等等。这些正史都有记载,你说袁将军还冤吗?第一,明史是张廷玉主修,抑明崇清是主旋律,借袁案贬崇祯实属政治站位问题。第二,不要以现代观点看历史,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冤与不冤只为皇帝一己之私。岳飞就是例子。而且崇祯不是昏君。第三最重要的,袁将军自己说“三年平辽东”,结果被满清打到京城家门口。其他都不算,就这一条无能,就该杀。国家举国之力,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杀了毛文龙,皇上没有一点怪罪。重点扶持蓟辽,可以说是国家战略,没见袁将军上马杀敌平定辽东,反而清兵日壮。不杀袁崇焕,难平民意啊!

袁崇焕打了无数胜仗,努尔哈赤用了反间计被崇祯凌迟处死,为何士兵没有人来救他

袁崇焕之所以备受争议,是因为袁崇焕的确是个复杂的人,袁崇焕有功,但是被崇祯处死,也并不冤。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他的主要功绩是建议修筑了宁远城,并且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还有那场颇有争议的北京保卫战。

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袁的旧部之所以不救,是因为袁崇焕在崇祯二年十二月被捕入狱,经过数月的审理之后,在崇祯三年八月,才被判处凌迟处死的,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袁崇焕之前带领入关勤王的军队,早已经被朝廷和孙承宗等大臣安抚,特别是情绪比较激烈的祖大寿。加上袁崇焕是被朝廷,按照流程,正式审理过之后判处的死罪,自然没人会去救了,除非想造反。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按照明朝当时的相关史料看并不是中了反间计,更不是中了努尔哈赤的反间计,努尔哈赤在袁崇焕被凌迟的四年之前已经死了。如果真有反间计的话,也应该是皇太极用的。

反间计之说完全来自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为袁崇焕做所谓的“平反”,就篡改推翻了大量明朝遗留下来的原始史料,形成了现在的《明史·袁崇焕传》的内容。给袁崇焕平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抹黑崇祯皇帝。因为清军入关的时候,是接受了吴三桂的请求,挂白绫,打着替崇祯报仇,帮明朝平灭叛匪的名义平定了李自成等起义军的,所以,得到了明朝旧臣和明朝百姓的支持。到乾隆时期,大局已定,不需要崇祯这个幌子了。

其实袁崇焕该不该判处死刑,看一下明朝政府对袁崇焕的判决书就知道了,原文如下:

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

总体上来说,就是袁崇焕对着崇祯吹牛皮,说多少年可以平定辽东,欺骗皇帝;还在辽东边境跟后金互通市场,把粮食卖给后金;又因为军饷之争擅自斩杀了毛文龙;这些都是事实,袁崇焕一点不冤。

袁崇焕还让皇太极率军长驱直入,袁自己却故意停留、绕圈不跟后金军决战。同时,还将四方来援的明军,全部遣散。这也是事实,不然也不会让后金军队抢掠的那么舒服,让京城百姓都愤恨不已,争着吃袁崇焕的肉了。

最后的“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喇嘛一般是翻译人员,应该是袁崇焕想劝崇祯跟后金议和,或者是崇祯之前想跟后金议和,袁崇焕想趁后金军兵临城下之计,逼崇祯签了和议。这点,袁崇焕做的的确过分了。特别是袁崇焕还想让自己带的军队进入北京城修整。外面是后金大军兵临城下,袁崇焕要带兵入城,还私自带了议和的翻译,这不管是在哪个皇帝看来都是要造反、要逼宫的节奏呀。崇祯皇帝当然不傻,不会让袁崇焕带兵进北京城,更不会在兵临城下的时候做议和的打算。

从明朝政府给袁崇焕的判决书来看,每一条袁崇焕都不冤,所以,袁的旧部怎么可能反叛救袁呢。

为什么毛文龙不在自己的地盘杀了袁崇焕,反而被袁崇焕杀了

谢谢邀请!

先简单介绍一下袁崇焕、毛文龙的身份、毛文龙被杀的时间、地点。

袁崇焕是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权力极大。

而毛文龙当时是平辽总兵官,属于袁崇焕的部下。毛文龙的军镇在皮岛,位于鸭绿江口以南的大海之中,靠近朝鲜,向东三十里是朝鲜的铁山,向北距离后金的地界不到一百里。

崇祯二年的五月,袁崇焕从宁远出海,名义上是慰劳和检阅各岛的将士。抵达旅顺附近的双岛之后,在岛上停留。

此时毛文龙正在山东的登州催请兵饷,他部下的明军主要散布在沿海的岛屿之上。

得到督师前来的消息之后,毛文龙立刻率兵渡海,赶往双岛。二人在岛上见面,经过几日长谈之后,袁崇焕声称要离开,并于六月五日宴请毛文龙,随即在席间宣布毛文龙十二条当斩之罪,迅速将其斩首。

现在回到问题本身,毛文龙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地盘上杀掉袁崇焕,反而被袁崇焕杀死?

首先,双岛算是毛文龙的地盘,也是袁崇焕的地盘。

毛文龙是袁崇焕的部下,并无谋反之心,绝不会以下犯上。

当时的明军还是绝对服从上级,很受节制的。此前不久,宁远驻军因为兵饷问题发生兵变,扣压总兵官,打伤巡抚毕自肃,就被看成非常严重的兵变,后来闹事的十几个士兵被处死。很难想像,谁敢杀死督师袁崇焕。

其次,毛文龙完全没有料到自己会被斩首。

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开始统管辽东全局,认为毛文龙的将士数量太多,占用了过多的兵饷,应该适当裁减。而且毛文龙驻扎的岛屿距离辽东太远,作用有限。

毛文龙的兵饷一直是由商船从山东的登州、莱州出发,向东江运送。第二次出山之后,袁崇焕要求改变作法,在宁远设置东江饷司,由觉华岛供应东江的军饷。

毛文龙不同意这种改变,二人矛盾加深。见面之后的几天当中,这个问题也是交谈的重点。但不管有多大分歧,都不至于掉脑袋,所以毛文龙完全没有准备。

估计除了袁崇焕自己,很少有人料到这样的结果。

第三,袁崇焕是有备而来,精心设计。

毛文龙号称拥有马步兵十万,其实没有那么多,有战斗力的大概不到三万。毛文龙出海去登州,再转往双岛,随身会有许多部将护卫,但不会把全部人马带在身边。

而袁崇焕有备而来,地位又高,身边将士应该比毛文龙多一些。更重要的是,他是心有定算。《明史》中说:“(袁崇焕)先设幄山上,令参将谢尚政等伏甲士幄外。文龙至,其部卒不得入。”

毛文龙的卫士全部被挡在山下,毛文龙和袁崇焕等人登山,在那里突然宣布毛文龙死罪,将其处死。然后出来向将士们宣告消息,并且强调:“诛止文龙,余无罪。”

结果,毛文龙“麾下健校悍卒数万,惮崇焕威,无一敢动者”。这种说法不准确,双岛上的毛文龙部下肯定没有这么多,加上袁崇焕在各方面做好了精心准备,并没有引起更大的事变。

关于《窃明》里对袁崇焕的描述,你有什么看法

我以前刚看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后来也翻了下资料,很多都是有确凿记载,但说袁是内通后金的汉奸过了。

我认为,袁一是好大喜功,言之无物,看奏折大致就是这个风格,过于夸张,当然我看到过当时包括毛文龙得奏折,也是过于夸张玄幻,,,可能是末代的风气

其二是具体的军事能力并不强,宁远守城之法,,怎么说呢,丧失宁远对后方屏蔽作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