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到,谚语“立夏见三象,处处有灾荒”啥意思三象是什么?今年5月5日立夏,老话“立夏怕晴天”为什么怕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立夏到,谚语“立夏见三象,处处有灾荒”啥意思三象是什么

立夏是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立夏的到来意味着田间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农民进入一年之中耕种最为繁忙时节。

农谚说:“立夏看夏”,立夏节气一过,夏粮丰歉基本已成定局。古人云“立夏阴晴,占年丰歉”。立夏对广大农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立夏时节的天气变化对庄稼的生长也尤为重要。那么谚语“立夏见三象,处处有灾荒”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三象”说的又是什么呢?

立夏见三象

一象:刮西北风

《开元占经》中记载“立夏日,风从乾来,其年饥、夏霜,麦不利。”乾,指得是西北方向;“风从乾来”说的就是西北风。

西北风是干风,西北风的到来意味着雨水减少,天气炎热,可能会有干旱的情况发生,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二象:久雨不歇

俗话说“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对于立夏后即将成熟的小麦而言,适当的降水是好事,一直下雨就不好了,会让小麦产量降低。对其它夏生作物来说,一直阴雨绵绵的天气,会导致光照时间减少,不利于生长开花授粉。长久的雨水天气,还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

三象:天不热

俗话说“立夏不热,五谷不结”,立夏日过后天气越来越热才符合节气运行规律,天不热,说明节气不符,违逆了节气,对农作物生长不利。正所谓“春争日,夏争时”,长久的低温天气不利于春播农作物的生长不说,还会对接下的农事产生影响,耽误夏播作物的播种,从而使其生长期减少,将来收成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对农民来说也是一大坏事。

今年5月5日立夏,老话“立夏怕晴天”为什么怕呢

导读:今年5月5日迎来立夏节气,村里有经验的老人经常说:立夏怕晴天,为什么怕呢?

今年北京时间5月5日迎来立夏节气,立夏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立夏过后庄稼生长旺盛,冬小麦杨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南北大地气温快速回升,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温度明显身高,炎暑降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农村老话:立夏怕晴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怕呢?

在民间有“迎夏”的说法,因为立夏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气,立夏当天民间有吃饺子和鸡蛋的习俗,寓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并且人们还会举行“迎夏”仪式,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立夏怕晴天”是怎么回事?

农村俗语:“立夏日晴,必有干旱”

“晴”指的是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干旱”指的是因为长期不下雨,导致庄稼干旱。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夏当天是晴天的话,那么往后天气也是以晴天为主,长期不下雨庄稼肯定会干旱,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立夏晴天并非好的预兆,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农村俗语:“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犁耙”指的是农用工具,以翻土为主要功能并有松土作用的土壤耕耘机械。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夏当天不下雨,那么未来一段时间也是不会降雨,土地干旱,春耕播种没有办法进行,农民们无奈的会把农用工具全部收起来了。

总结,今年5月5日立夏当天如果是晴天并非好的预兆,预示着今年将会是缺少雨水干旱的年景。

5月5日立夏到了,你那里是晴天还是雨天呢?

为何立夏后的节气,称小满

谢谢邀答!

小满小满,渐生渐满;小满不满,小得盈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代表孟夏已月的中气。从阳历观之,小满总在5月20号前后交气,交小满时,太阳到达黄经60度。为何会叫“小满”?顾名思义,那是针对中原地区主种小麦而依小麦结穗状态而得来。立夏之后,麦类等夏熟有壳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但水份尚多,还没有完会成熟充实饱满,故称小满,不是大满全满。满是装满,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

二十四节气之取名是有其丰富内涵的。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是反映四季气温特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反映作物生长特点。春播夏管秋收冬藏是是反映人对农作物生产管理特点。搞农业要看天时气令,冷热变化,干湿不同,适时而为,二十四节气,就是反映表现这些的。二十四节气取名,分为三大类:一是表示四季变化的有四立,二分二至,最重要的四节四气;一是表示天气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十二个五节七气;一是表示农事物候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三节一气。小满是表中气,反映物候的,表麦类有壳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小小有满,不是饱满。

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小暑至。气温渐高,湿度大,夏熟作物相继成熟。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小满不满,高田不管;小满不满,黄梅不管;小满不满,无水洗碗;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的说法不少。

今年5月5日立夏,老话“立夏怕寒潮降温”为什么怕呢

导读:今年5月5日迎来立夏节气,村里有经验的老人经常说:立夏怕寒潮降温,为什么怕呢?

今年北京时间5月5日迎来立夏节气,立夏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7个节气,立夏过后庄稼生长旺盛,冬小麦杨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南北大地气温快速回升,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农村老话:立夏怕寒潮降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怕呢?

在民间有“迎夏”的说法,因为立夏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气,立夏当天民间有吃饺子和鸡蛋的习俗,寓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并且人们还会举行“迎夏”仪式,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立夏怕寒潮降温”是怎么回事?

农村俗语:“立夏不升温,急煞种田汉”

“升温”指的是气温回升,天气炎热”,“急煞”指的是急得了不得,“汉”指的是农民,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夏当天气温没有回升,天气还是不炎热,那么就会把农民急得了不得,为什么说天气不热,农民就急得了不得呢?因为天气一直寒冷,不利于庄稼生长,农民依靠种田为生,农作物生长不好,粮食产量低,农民收入就降低。

农村俗语:“立夏不起阵,起阵好收成

“阵”这里指的是阵雨,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夏不下雨,但是只要一旦下雨就意味着当年的收成好,庄稼大丰收,农民笑开颜。

立夏时节正是小麦最后一次浇水,称之为灌浆期浇水,这是确保小麦丰收的关键期,此时如果下雨了,哪怕是下了一阵大雨,对小麦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

农村俗语:“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东风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