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莞将实现中小学校探究实验室全覆
发布时间: 2023-07-11

“开展‘科普430’课后服务,建设全市中小学科普课程资源清单”“举办10场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举办百场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资源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把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到中小学生心中,东莞在行动!3月16日上午,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新闻发布会在莞城中心小学举行,东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通过深入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深化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五大任务、共20条举措,推动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氛围更浓、基础更实、机制更活、成色更足。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南方+新鲜图解:

一图看懂|东莞“20条”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格局

大力开展科普教育纳入东莞2023年民生实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立足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未来人才,东莞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从东莞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市政府1号文,均提出做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推动科学家和科学知识走进校园。当前,“推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科学类课程探究实验室(或实验空间)全覆盖,大力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被列入2023年东莞市“十件民生实事”。

发布会上,东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解读《实施方案》,他指出当前东莞教育正处在从侧重于补短板逐步向侧重于增优势转变的新阶段,“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将作为2023年教育重点工作‘三大牵引’之一,加快建设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担当来强基础、当示范。”

展开全文

值得一提,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东莞也呈现活动多、参与面广、有一定的影响力等特点。数据显示,近年来东莞市组织开展各类专题科普活动226项,活动场次超过1500余场;全市82.9%的中小学开设了科普课程,每年举办科普活动参与的学生超过100万次;连续四年组织开展“院士校园行”活动近50场次,参与学生达155万人次。

全年举办10场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

探索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路径,《实施方案》从深入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深化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五大任务入手,推出20条重点举措,意在让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氛围更浓、基础更实、机制更活、成色更足。

具体来看,将开展“科普430”课后服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探索建立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资源推荐清单,将“430”课后服务打造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

与此同时,建立科普副校长制度、开展“科普研学”活动、举办百场“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全年举办10场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以镇校承办为主体,推动科学教育校本精品课覆盖全市。

在列入“民生实事”的推进科学探究实验室全覆盖方面,东莞市教育局将制定建设标准,推出标准版、适配版、高配版,让镇街、学校根据实际选择建设标准。确保2023年全市公办中小学校至少建设或完善1间探究实验室,2025年实现全市公民办中小学校探究实验室全覆盖,让每所学校的孩子都有机会走进实验室开展科学探究实验。

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将积极开展贯通培养,纵向推进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学段贯通、课程贯通、资源贯通,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实施联合培养,横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社区家庭,共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依托青少年宫阵地,培养“小小科学家”,举办“科创英才”特训营,探索“大学先修”科创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搭建成才的平台。

【重点关注】

关注一:

推进科学类探究实验室的建设,具体有哪些措施?

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杜润江透露,接下来教育部门将从制定标准指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加大投入等多面推进工作,做好标配版、适配版、高配版三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标准指引,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建设配置,让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有章可循”。

此外,将建立督查机制,把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和推进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纳入镇街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内容,通过数据监测、实地督查等方式,督促各公办中小学完成全覆盖建设任务。

关注二:

“科普430”计划的推进措施有哪些?将起到什么样的活动成效?

科普430计划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后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杜润江介绍将从建设一批“科普430”课后服务示范校,遴选一批规范、成熟的科普课程,发布“科普430”课程推荐清单等方面入手,丰富“科普430”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

通过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技能,扩展他们的科学视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接触到科学知识、学习到科学方法中,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加强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注三:

如何挖掘全市有关资源来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

东莞市科技局科技馆副馆长叶建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建立科技教育资源库,将全市的科技资源集中收集、整理、编目,建立科技教育资源库,供全市中小学校借阅、使用。同时,通过推广各种形式的科技教育项目,加强馆校企合作,组织中小学校参加各种科技教育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拓展中小学生的科技视野和知识面。

关注四:

市科协在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市科学技术协会三级调研员谭德阳介绍,科协将通过组织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等,设立青少年科学教育专项活动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利用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更深入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截至目前,共创建了101所东莞市科普特色(创客培育)学校,为在校科普教育有效开展筑牢了坚固的基础。

此外,充分发挥资源链接的作用,组织专家进行科普讲座和交流活动,推广科学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能力,促进科学教育改革和创新。

【统筹】王慧

【记者】黄婷 林群贤

【摄影】孙俊杰

【作者】 黄婷;林群贤;孙俊杰

教育莞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