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哪些人没有去打方腊,究竟是为什么他们分别是谁?方腊集团南国四大元帅、杭州24将都有谁,结局如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水浒传》中,哪些人没有去打方腊,究竟是为什么他们分别是谁

如果说要聊这个话题,我觉得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第一个问题就是《水浒传》中,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的,因为与水浒有关的周边作品有很多,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其他的文学作品,在一些细节上都与《水浒传》有一些变动,比如说央视版的水浒,林冲就是先于征方腊之前病故,鲁智深也因此没有去征方腊;而且在很多作品中流传的武松单臂擒方腊也和《水浒传》有出入,所以类似于这一类的与《水浒传》原著本身不一致的地方不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之列。第二个就是没有去打方腊,这个是“打”与“没打”的问题,而不是打成没打成的问题,比如杨志在作战之前就病死了,可他依然是在征方腊的队伍里面,所以他也做不得数。说完这两个问题,咱们就可以回到题目本身上来,这六个人分别是谁,根据原著的描写这六个人分别是:入云龙公孙胜、玉臂匠金大坚、圣手书生肖让、铁叫子乐和、神医安道全、紫髯伯皇甫端。 下面咱们就可以顺着题目来说一下这几个人的结局了。 第一个就是入云龙公孙胜,这个人绝对是属于梁山上的元老级人物,在智取生辰纲,高唐州,收樊瑞等事件中他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梁山上掌管机密军事的他与吴用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吴用是习惯于出谋划策,而公孙胜更擅长排兵布阵,这一点地煞的朱武与他更为接近。公孙胜本就上按108星宿中的“天闲星”其实的意思就是这个人本就是一个闲散人,他是一个修道者,本意就无意于官场,而且书中也说过,他的师父“罗真人”跟他讲过“遇汴而还”,所以当他们征完淮西王庆,驻兵陈桥(在今开封即汴京东北)时也就到了而还的时候,况且这个时候宋江兵强马壮,他也想不到后来还有南征方腊一事,就以回家孝顺母亲而离开了梁山,从此云游江湖,没有参加对方腊的作战,不过,依照我的个人情感来说,我更喜欢公孙胜的另一个结局,就是《水浒后传》中的,公孙胜托生为天英曜星活神仙贺云龙。 第二个就是玉臂匠金大坚,金大坚在《水浒传》中的结局是,御前听用,最后在内府御宝监为官,金大坚的上梁上,完全是被梁山人裹挟、胁迫而入伙的,他本来就是一个雕刻的手艺人,擅长篆刻,在书中对金大坚有诗为赞:凤篆龙章信手生,雕镌印信更分明。人称玉臂非虚誉,艺苑驰声第一名。而当时的皇帝宋徽宗是个地地道道的艺术家(这里对宋徽宗做个小评价,其实宋徽宗本人是有做皇帝能力的,他登基之后也曾致力于变法,而且还几次征西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是他更喜欢艺术,再加上之前留下的很多朝局和国家的隐患,使得他一步步的变成了昏君),方腊造反就是由于花石纲一事而起,而宋徽宗对于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对于石头的加工有着特别的兴趣,所以留下金大坚完全就是因为宋徽宗对于艺术的一种偏执。下面说一下内府御宝监这个官职,其实这个得分开说,一个是内府,内府其实就是王室的仓库,而御宝监这一职位,在历史上并没有存在(可能是施耐庵先生先生根据明朝宦官的二十四衙门自己原创的这么一个官职,因为宋朝时期确定他没有存在过,而明朝的二十四衙门里的十二监也没有这么个官职),不过可以从字面上的意思分析一下,就是皇帝的宝物,内府御宝监的意思就是皇室的宝库,这个官职如果按照明朝的十二监来看的话最高是正四品,不过以玉臂匠的情况应该不会是监令这种掌管者,而应该是里面专职玉器雕刻一类的技术人才,大概在从七品、正七品吧。 写到这里我想改一下几个人的介绍顺序,想把紫髯伯皇甫端挪到前面来说一说。皇甫端是张清推荐给梁上的一个擅于相马和医马的兽医。也是属于专业性人才之一,他的上山倒是也没费事,一唤就到,可能当时施耐庵先生写的时候也着急了(揣摩一下施耐庵先生的心里:一百零八将什么时候才能齐啊,可算到最后一位了,算了不详细描写了,赶紧让他如何,群星汇集了)。书中对于他的诗有点长,就不写了。他的结局是什么呢?书中所说他后来也是御前听用,做了御马监太使,这个职位和他的专长也相符,不过这里我不礼貌的给施耐庵先生纠正一个错误,御马监一职宋朝也没有,这个职位是明朝所创立的,和上面说的二十四衙门一样,也是个太监当值的官。宋朝类似于御马监倒是也有一个机构叫太仆寺,这里简单讲一下这个机构,太仆寺掌管马政的最高机构,而宋朝的太仆寺也是命途多舛,因为宋朝王安石变法的缘故,很多机构的隶属总是变来变去的,太仆寺的最后一次变动,是在崇宁二年。这次变动的结果是太仆寺依旧制不治外事,归尚书驾部。而太仆寺的官职也有不少,但我觉得皇甫端应该是做不了什么太仆寺卿,少卿什么的管理职位,应该就是太仆寺的一个主簿,也是个从七品。 咱们接下来说一下另一个人,神医安道全。这个人是个倒霉蛋,梁山为了救宋江,设计陷害他,把他裹挟上来。反正有吴用在,梁山上看准了谁都得给弄上山就对了。不过安道全最后也成了一个人生赢家。他的结局是太医院紫金医馆。太医院就不用说了,那是皇家的医院,里面的待遇以及与皇帝的亲密程度很多宠臣都望尘莫及的。宋朝的医官到了宋徽宗在进行了改制,由之前的十四阶增加了翰林医官、翰林医效、翰林医痊、翰林医愈、翰林医证、翰林医候、翰林医学,听听这个名加了翰林两个字立马就感觉不同了,而紫金两个字个人觉得应该是和所穿服饰有关,宋朝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穿紫服佩金鱼袋,这么推演一下的话,安道全可能是一个高阶的太医,由一个江湖郎中变成一个有高品阶的太医,安道全应该是赚大了。 下面说一说圣手书生肖让,这个人后来当了蔡京的馆下先生,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馆,蔡京本人就是著名的书法家,所以说他应该是对肖让有一些欣赏的,书中说了肖让精通蔡米苏黄四家书法,可以模仿的惟妙惟肖,在闹江州一个大回目中,为了救宋江,梁山好汉裹挟肖让模仿蔡京笔体,就连蔡京的儿子都看不出端倪了,可见其功力之深,其实蔡京这个人对于人才还是很欣赏的,在他为官初期也并非一个奸臣,只不过因为经历的问题他最终向那个时代妥协了。肖让虽说没有像上面三个人在朝廷里谋了个一官半职的,但作为宋徽宗的第一宠臣蔡京的馆下先生其待遇也应该是不错的。 最后一个说一说铁叫子乐和,这个人其实有很多的故事,单看看《水浒传》中对他的评价:是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器尽皆晓得,学着就会。做事见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介爱。可以说是个文武双全,类似于浪子燕青的人物,只不过水浒中人物太多,也就忽略了对他的描写。说一下他的结局,是被王都尉指名要走,留守京都。这里的王都尉,有可能是水浒六贼中的奸臣王黼,因为当时的梁山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不是随意的一个人就能从里面要走人的,虽然说官职有点对不上,但我说是王黼也有我自己的一些道理,王黼这个人擅于揣摩上意,他的升官每次都是凭借对上了宋徽宗的兴趣爱好来的。而王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去按照皇上的爱好而学习,他要走宋徽宗完全有可能是因为想和乐和学习音乐,用来帮助自己讨好宋徽宗。这么一看,乐和的结果应该也可以的,和肖让应该差不多,虽然没品阶,但有不错的经济条件。不过本人更喜欢的乐和的结局是《水浒后传》中,离开了京都,发挥自己一身的才干,帮助李俊称帝的那个轰轰烈烈的乐和。 先说完了这几个人的结局,咱们再来讨论一下他们没有去打方腊的原因。公孙胜就不用说了,他是尊师尊旨意的。那么其他人呢?如果说是因为他们有一技之长的话倒也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梁山上有一技之长的人很多。李云是个建筑大师,这一点也很对宋徽宗胃口,宋清,蒋敬善于算账,这点对于主管经济的蔡京来说也是很大的助力,凌振之前就是朝廷的将领,可为什么这些人就没有留用呢?我来说一说我的观点,一个是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劣迹可言,没有占山为王的经历,也没有杀人越货的事件,说白了招安之前的历史很容易洗白,属于没有什么危害可言的人。二就是他们对于征讨方腊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东征西讨的事情这些文弱的人也做不了什么,当然安道全作为军医除外,个人觉得可能留用安道全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方腊削弱梁山的力量,没有人医治伤者梁上的损失就会变大,那些一般的士兵由普通的随军军医就能解决,可是很多好汉的伤病就得安道全亲自来了,而梁山好汉在后来损兵折将一个重要原因也确实包括了医治不及时这个问题(如杨志因治疗不及时而病死)。三就是他们的特长也符合宋徽宗和蔡京等人的个人喜好,有人说那皇甫端是怎么回事呢,宋徽宗对于马的喜好也是有历史记载的,每次有重大活动,宋徽宗都会带头簪花骑马。还有一点就是对于金大坚和肖让留用不仅是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而是我个人觉得蔡京担心肖让和金大坚再来一出闹江州那种事情,这个时候梁山已经是朝廷的兵马了,如果再模仿一次自己,以自己的名义发出什么命令对自己的危害可就太大了。 这些也只是我一个人的观点,我是姑妄言之,各位呢是姑妄听之。至于对与不对呢,我们也无法再向施耐庵先生来进行考证了。如果对大家有帮助呢,那是最好不过,如果没有呢,就当茶余饭后的一个乐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