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第几个有原子弹的国家?朝鲜战争,麦克阿瑟要给中国投原子弹,为什么杜鲁门不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中国是第几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回答;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在新疆马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朝鲜战争,麦克阿瑟要给中国投原子弹,为什么杜鲁门不敢

1950年朝鲜半岛战争爆发,其实本身就是朝鲜半岛内部自己的内战,北朝鲜声明是南朝鲜军队非法越过三八线,所以自己才进行反击的,但是苏联解体后解密了这场战争的资料,朝鲜战争是北朝鲜得到斯大林同意后发起的,也就是说在开战之前,北朝鲜是去征求过苏联建议并得到同意的。

南北朝鲜半岛地界划分是1945年美国跟苏联商讨后认定的,以北纬38度线划分,半岛南边由资本主义阵营管,北边由苏联为首的阵营管理,这个分治也成为了两个阵营较量的前沿,同时成为了后来矛盾冲突的最直接导火索,其实这种做法他们也打算用在我们身上,也就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南北分治的做法,只不过我们没有让他们如愿而已。

朝鲜战争初期,由于北朝鲜的进攻,使得南朝鲜节节败退,美国支持下的南朝鲜不是北朝鲜的对手,这让美国大失颜面,同时代表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失败,这种是美国不能接受的,也是不愿意让半岛前沿丢失,这样影响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于是由麦克阿瑟率领十七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队加入朝鲜战争。

美国通过仁川登陆前后夹击北朝鲜的军队,加上北朝鲜军队指挥缺少应对能力,最终节节溃坝一直被压到鸭绿江附近,而在美国加入战争之前,美国就考虑过中国跟苏联参战的可能性,但是美国坚定的认为两国不会跟美国正面碰撞,在美国想一举把北朝鲜全部拿下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已经多次对美国发出警告不要越过三八线要他们退回去,但是美国没有当回事。

美国认为我们就算参战也不会有太多部队参战,根本不当回事,那个时候我们为了应对朝鲜半岛局势,组建的东北边防军大量集结,在警告无效后,东北边防军改名为自愿军跨过鸭绿江,对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队进行正面较量,美国军队根本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我们两次阶段性的战役打回了三八线附近。

麦克阿瑟感觉丢了颜面,自己的战败让自己的荣誉产生了影响,于是请求华盛顿扩大战争规模,并请求使用原子弹进行威慑,麦克阿瑟对外宣称,为了战争的胜利会使用任何手段,包括使用核武器,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在新闻发布会上面表示,美国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

麦克阿瑟其实是想使用二三十枚原子弹投放在中国跟朝鲜边境,制造出来一条核辐射带,阻止我们对朝鲜战场上的军队进行增援以及提供物资保障 ,同时这样做也等于是把战争扩大规模,甚至有可能引发核战争以及第三次世界大战,只是我们跟苏联没有被吓到,倒是美国的盟友被吓到不轻。

以法国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第一时间跳出来进行反对使用原子弹,当时只有美国跟苏联有原子弹,苏联1949年才有原子弹,我们跟英法都还没有,为什么英法他们那么害怕呢,其实是英法担心这样做引发核战争以及世界大战,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欧洲各国,苏联当时还没有能力把原子弹投放到美国除了阿拉斯加之外的本土。

但是苏联却是有能力对欧洲各国进行直接的打击,这样美国虽然没有事,但是欧洲各国就会收到最直接的攻击,这让他们不可能接受的,于是就是跳出来第一时间反对,美国为了全球战略布局,不得不顾及自己盟友的想法,加上第三世界各国都表示反对,印度便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使用原子弹,几乎全世界的国家都反对,美国还没有达到挑战全世界底线的程度,于是就没有使用。

当然在后面的几次战役里面,双方一边打一边谈判,麦克阿瑟多次要求使用原子弹,但是都被杜鲁门拒绝了,美国的小弟要求美国不要扩大战争规模,麦克阿瑟不愿意,让欧洲各国跟杜鲁门都觉得麦克阿瑟是一个危险的自私的固执老头,最终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由李奇微代替,杜鲁门同时通过轰炸机运输原子弹到关岛基地,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表达美国的态度,最终美国并没有使用原子弹,双方最后在谈判桌上结束战争。

不过这次战争给双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伤亡,我军在武器装备明显落后以及后勤保障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灵活运用战术跟美国周旋,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伤亡的代价把美国打回三八线谈判桌上,而美国在武器装备全面占优的情况下,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最终伤心的离开,其实这场战争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

谁是真正的“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还是钱三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962条回答。

我认为就是钱三强。

自然,原则上说中国没有原子弹之父。因为中国原子弹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但有苏联的大力帮助,也是无数科学家几十年心血的结晶,绝对不是某一个人能够搞定的。

我们熟知的两弹元勋就有: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程开甲、彭桓武等著名科学家。

其实美国、苏联、法国研究原子弹也是如此,都是一群精英科学家的成果。

所谓原子弹之父也是存在的,就是在研发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的人。

个人认为,这肯定非钱三强莫属。

钱三强除了是巴黎大学核物理博士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是原子弹项目的负责大将,是懂技术科学家中负责把握全局的人。

钱三强1948年带着妻女回国,1949年3月北平刚刚解放他就被重用。

钱三强被周恩来委任去巴黎参加和平大会,其实是去购买用于发展原子核科学的仪器设备。

当时砸锅卖铁筹集了5万美元,全部交给钱三强,足可见组织上对他的信任。

从此以后,钱三强就成为中国原子项目的技术线上重要负责任,起到的是掌门人的作用。

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前期的创建工作时,钱三强就是负责牵头中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研究机构,这是后来原子弹项目的根源。他就是物理研究所所长,诚邀彭桓武、王淦昌等著名物理学家加盟研究所。

由于中国底子差,原子项目需要从苏联学习和接受帮助。

但苏联援助中国原子项目是非常保密的,而又是钱三强负责带队访问苏联。

在被苏方列为高度保密的情况下,他还是有机会与“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进行数次长谈。

到了1956年主导核武器研究的二机部成立,钱三强顺理成章成为副部长。

需要说明的是,钱三强这个副部长是主管科研业务的,部长和其他大部分副部长并不懂技术。比如部长刘杰因参加革命,连中学也没有毕业,对核技术方面一窍不通,是政工干部。

说来说去,钱三强就是原子弹技术方面的总负责人,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

一份报告文学这么写:这时的钱三强,是科学前沿战场上指挥若定的领军大将,他总是在关键时刻,调配关键人物去解决关键问题。在谋划全局的时候,钱三强总能周密地考虑到布局上还有哪些环节是空白点。他不能让这几个空白点堵塞千军万马的必经之路。

事实证明,钱三强是胜任的。

1960年,苏联停止对中国的原子项目援助,党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

虽然当时中国已经掌握了原子弹的资料和技术,却严重缺乏经验。

原子弹不是二踢脚,独立自主研发的难度非常大,这又是一个大考验。

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又担任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实际上成为中国原子项目的一号人物。

也就是钱三强的掌握下,王淦昌、彭桓武、王承书、于敏、黄祖洽等人全部担当重任,并不拘一格举荐了邓稼先、朱光亚等大牛。

这些大将整合在一起进行原子弹攻关,终使我国在1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