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300字(李白事迹300字左右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李白事迹300字左右

李白的生平事迹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长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旧彰明县青莲乡。
二、循江东游到离开安陆(725-735年)
李白二十五岁出蜀,目的就是访道、求友和游览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去国,辞亲远游」,是很有抱负的。他离开长江三峡东下,经荆门、江夏、到浔阳登庐山;访金陵,游扬州,浪迹吴、会之间;再回舟上,由江夏溯汉水,过襄樊,走临汝,其间曾与孟浩然相遇;又从临汝到安陆(公元727年),娶故相许圉师孙女,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曾应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次年春天返返安陆不久,就移家东鲁。
三、移家东鲁到离南陵入长安(736-742年)
李白从安陆移居山东,在任城安家。又隐居徂徕山,与孔巢父等五人时时酣饮,号称竹溪六逸。其间曾回汉、襄一次,并且北游东都、南阳,返东鲁不久,又南下吴越,遇到道士吴筠。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长安。
四、在长安(742-744年)
李白随同道士吴筠到长安,又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推荐,经唐玄宗亲自召见,任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而没有正式的官职。他以经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则以文学侍从看待,常常被召唤去做一些所谓“应制”之作。对这样的遭遇,看来他并不满意,再加纵酒狂放,目中无人,就难免开罪於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终於蒙谗出京。春风得意,不啻昙花一现。可惜长安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他在这里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对当时日趋朽没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认识,他搜罗了大量的诗歌素材,丰富和充实了作品的内容。
五、离开长安到长流夜郎(745-757年)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南北,他从梁宋、齐鲁而幽燕,又多次来往会稽、金陵、宜城之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结下了不朽的友谊,两人又一起和高适,李邑等诗人和大书法家登山临水,诗酒往还。安禄山乱起,他正在宣城,此后辗转溧阳、剡中,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避居庐山屏风,碰上永王璘过浔阳,相邀参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永王违抗肃宗的诏命东巡,兵败丹阳,他受到牵累,下浔阳狱,定罪长流夜郎;以五十七岁的垂暮之年,抛别妻子,独冒洞庭三峡的险恶风涛,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长道路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当涂(758-762年)
李白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东还,在江夏、巴陵、
衡阳、零陵一带稍事盘桓,就回到浔阳。以后又重游金
陵,来往宣城,历阳等地。临卒前一年,李光弼东镇
临准,抗拒史朝义,他闻讯请缨,还想为国效力,不幸中途因病折回,於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在当涂令李阳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李白的故事300字

1: 李客没有当过官,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大商人,对家里的子弟要求很严。李白是李客第12个儿子,从小聪慧过人,学习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爱他,而且精心培养他。
李白5岁时,李客就指导他诵读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辞赋,并常对他说:“孩子,你要为我们李门争气,希望你将来也成为司马相如那样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亲的殷切期望铭记在心,立志做一个超过司马相如的文学家。
李白10岁那年,开始动笔学习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他想到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一次逃学回来,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问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说:“磨成针。”李白想,我学习辞赋,只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父亲的要求办。”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李白求师赴深山缩写300字

缩写李白求师赴深山300左右字作文
一天清晨,李白像往日一样到一家酒店买酒,忽见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在哪里?”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接着,便听见此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此人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店小二,店小二告诉他,这是一位隐士,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自食其力。每天把柴卖掉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路过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便一连几天来到柴草行等那位隐士。谁知,天天落空。他下决心进深山去寻找。这天黄昏,李白拖着疲惫的身子转过山口,只见迎面的一块巨石上刻着几行字。他上前辨识,原来是一首诗。诗云: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奂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连续三遍,失声赞道:“妙哉!真仙人之声哪!”他心想,见到那位隐士,一定得拜他为师,好好讨教。虽说自己作诗几十年了,但像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是头一回领略哩! 
  李白精神大振,他四下望去,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他边欣赏醉人的景致,边等那位隐士来收谷。 
  太阳下山了,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来到石崖旁。他打量着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客 
  “我是李白。”说着,李白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他说完,收起谷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人的衣袖,哀求道:“老人家,我千里赴深山,好不容易遇见了良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打动了老人的心。老人便将李白引到自己的隐居处,饮酒吟诗,切磋诗艺,那琅琅的笑声,经日不息地在那空旷的山野里回荡。

李白的小故事300字

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客,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