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湘南-关于炎帝的传
发布时间: 2023-07-06

四、关于炎帝的传说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列山氏,神农氏 ,《国语·晋语》:“炎帝以姜水成”,《水经注·渭水》:“歧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相传其母名女登,一日游华阳,被神龙绕身,感应而孕,生下炎帝。传说炎帝人身牛首,头上有角,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还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

炎帝神农氏

关于炎帝的发祥地及其活动区域,有陕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说法。其中,就发祥地而言,影响较大的有陕西宝鸡说、湖北随州说、湖南九嶷山说,还有一说,即炎帝生于黔中,即今湖南沅陵西,包括今会同。

陕西宝鸡说的主要依据是《国语·晋语》:“炎帝以姜水成”,《水经注·渭水》:“歧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炎帝死后,黄帝在宝鸡常羊山祭祀炎帝。还有宝鸡地区发现大量的包括北首岭文化在内的仰韶文化遗址,以及广泛的民间传说。

湖北随州说的主要依据是郑玄所注《礼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帝王世纪》:“神农氏,……故曰炎帝,其起本于烈山,又号烈山氏。”晋杜预在其《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中更确切指出,厉山在“湖北随州四十里”。

湖南九嶷山说的主要依据是屈原《远游》:“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张守节《史记正义》说“神农氏,……又曰连山氏”。而九嶷山地区古称连山县(郡)。

从这些传说中至少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炎帝部落的一些活动轨迹。《淮南子》说神农“驰于国中”,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阳谷,西到三危。另据《世本》所载,炎帝后裔曾分出百余国,遍布于上述所说地区和四川、安徽,如再加上他们向华南、西北、西南等部分地区的迁徙活动,那么,古代炎帝的活动区域达大半个中国。

历史学家杨东晨先生认为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名号,这些传说中的炎帝故里是炎帝族后裔迁徙形成的。炎帝神农氏的父族有熊氏和母族有蟜氏,都是古代中原以郑、洛为中心地的古氏族,至炎帝时已处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社会经济、文化已有较大发展,所以便将许多发展创造都集记在炎帝身上,加之其裔族广布于渭水、汾水及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南,故又形成大江南北有许多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和遗迹。

宋代人罗泌在《路史》中说:“炎帝柱,神农子也”,“以从事于殖畴百疏,区百谷,别其疏遬深耕,圣作以兴。岁天均时而地均财,于是神农之功广而天下殷赈矣。任公而不物,任法而不数……亦曰列山氏,五帝以来稷之。”据一些史书记载,这个列山氏柱可能是因为兄弟之争,也有可能是贤让,从今陕南宝鸡带领部分族人,沿后世称的武关道,经河南西南部,辗转进入湖北随州。列山氏是神农氏炎帝之子,自然也号称炎帝。至列山柱之子农时,氏族部落发展壮大,部分人又向南迁徙,进入今湖南省南部地区,将炎帝神农氏、列山柱的遗迹也随之带入。

继承了炎帝名号的第八代孙榆罔帝是炎帝另一个儿子的后代,也带了大部分族民离开渭水沿黄河南岸东迁,先入居陈,后又迁入鲁,居于大庭氏故邑,与当时东方的少昊部族关系较好,曾封泰山禅。之后因战争变故,榆罔帝的部族大部分与黄帝族融合,形成华夏族。不过榆罔帝不甘心受黄帝制约,带领部分族民南逃江汉地区,后又徙入炎帝列山氏农的居地厉乡。由于一地难容两位炎帝,于是榆罔又与族民辗转南徙今湖南南部一带,受到当地土人和炎帝柱的裔族的欢迎。《帝王世纪》说炎帝晚年为民治病,采药到湖南,应指的是榆罔帝。

炎帝部落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时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开创了华夏一统的局面。因此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后人姜尚为吕氏,亦称吕尚、呂望、师尚父,辅佐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灭殷商王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分封齐国,“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吕尚为齐国的第一代君主,传20世,32位国君。公元前386年,齐国相田和自立为齐君废齐康公为庶民,吕氏齐国遂为田氏取代。

另据一些学者考证,古代所谓“四夷”多是炎帝的后代,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属炎帝族系,历史上的古羌人、鲜卑人、氐人曾自称炎帝后裔。后凉太祖吕光先祖吕文和为刘邦皇后吕雉的族人,在周勃等诛灭诸吕的大难中从沛县逃脱,西奔略阳(今甘肃天水),与氐人杂居,世代为当地大族。据《大荒西经》记载,氐与羌均被认为是炎帝后裔,氐人酋帅与羌人同,亦多姜姓。因而认为氐、羌同源,氐出于羌。

越南人举行祭拜雄王活动

而越南人也自称是炎帝的后裔,根据《大越史记全书·外纪·鸿厖纪》、《岭南摭怪·鸿庞氏传》等越南古籍的说法,鸿庞氏系出炎帝神农氏。炎帝三世孙帝明在南巡五岭时,娶婺仙女,生泾阳王(名叫禄续),也就是越南的雄王,系炎帝四世孙,本来可以继承神农氏帝位的泾阳王“固让其兄”帝宜,后帝宜继位统治华夏北方,而泾阳王被封到南方,统领位于南方的百越,也就是越南人认为的越人之地,国号赤鬼国,以壬戌年(公元前2879年)为元年。

雄王庙

据《岭南摭怪》所说,泾阳王具有“能行水府”的神力,并娶了“洞庭君龙王”的女儿,生貉龙君。其后,泾阳王“不知所终”,由貉龙君“代治其国”。貉龙君就在越南建立了文朗国,“教民耕稼农桑,始有君臣尊卑之等,父子夫妇之伦”,最后被越南人追认为国祖。相传雄王传了18世,君王20位。每年农历3月初10越南都会祭祀共同民族始祖雄王,为国家公祭日,还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文化盛会。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