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成语“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成语“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

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人,不仅知识渊博、扎实,而且善于使用、创造新的格言与寓言,“杯水车薪”这个成语就是他在和人谈话时临时说出来的。

孟子在五十岁左右,认为自己已经把儒家思想的精髓领会贯通了,这一点客观地说他并没有自吹自擂,后来的史学家司马迁在评论孟子时就用了三个字—“道既通”来评价他,认为他把孔子的思想精髓全都掌握了。孟子也想学习孔子周游列国,去游说各国的君主,来实现他的“仁政”思想。

孟子周游列国到齐国的时候,当时的国君齐宣王和孟子接触过之后非常赏识他,就让他当了最高国家顾问,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地位非常高,待遇也非常丰厚,还能经常和齐宣王见面。

有一次见面时,齐宣王问孟子说寡人对百姓这么好,但是百姓怎么就没有一点改变、变好呢?孟子这时想都没想,立马就脱口而出,说大王您对百姓好不假,但您这是在“杯水车薪”啊!孟子的性格也实在是太急躁了,也不顾齐宣王的面子。孟子说的意思就是:一辆装着满满柴火的车子在路上着火了,而您却只用一小杯水去救火,这样能把火扑灭吗?要想扑灭大火,只有用许多水才能扑灭呀!孟子对齐宣王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说,您行仁政是对的,照顾百姓的做法是好的,但是您要长期坚持做下去呀!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做了一点对百姓有益的事情就停了下来,这样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的。

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薪,指柴草。

【意思】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读音】bēi shuǐ chē xīn

【出处】《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拓展资料

【近义词】

人浮于事 《礼记·坊记》:“人浮于食。” 原指任事人的职位高于所得俸禄的等级。后作人浮于事,指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浮:超过。

出 处:清·张春帆《宦海》:“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

【反义词】

聚沙成塔 也说积沙成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出 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杯水车薪的车是什么意思

杯水车薪,意思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典故:

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然后再跑回去,盛了满满一杯水,想要灭火,但再跑出去时,柴草已化成灰烬。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