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你知道多少?在鲁迅与孔孟之间,一曰:“仁义道德”,一曰:“吃人”,该如何看待这两套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仁义礼智信”你知道多少

你好!

仁像刘备一样的,逃难不忘百姓!

义像关羽一样的,华容道放曹!

礼像关张一样的,在大哥面前不说二字!

智像孔明一样的,空城一计退司马!

信像谁一样的?待我想想。

在鲁迅与孔孟之间,一曰:“仁义道德”,一曰:“吃人”,该如何看待这两套话语

感谢邀请!

按照“马后炮”原理,以及“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原则,试解如下:

孔孟所提倡的是“德”,要求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有德之人”,可这仅仅是要求,却不是命令,更不是法律。

只是提出了“有德”,可如果“无德”,却没有相应的制裁或惩罚办法。所以,这个“仁义道德”便显得空无着落,虚伪至极!而更让人愤恨的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事情,偏偏就没有人提出来,甚至反而将“德”做为一个幌子,或者婊子门前的牌坊!

孔孟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可是,讽刺的例子贯穿了整个历史。

君如果是昏君或暴君,那臣子也必须是忠臣,面对暴君,你不能杀,只能劝。哪怕辞官不做也不行。如果为了天下百姓而杀掉昏君,对不起,那叫弑!

父亲如果不慈不善不德,那儿子也必须要孝顺,父亲以恶毒的打骂儿子,儿子必须忍着,不能还嘴,更不能还手,否则再有道理,也是枉然。

也就是说,可能在鲁迅先生看来,儒家的仁义道德严重不对等,颇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的意思,而且这个意思还挂上了仁义道德的外衣。

我想,这就是鲁迅先生所极为厌恶的行为!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社会黑暗,物资匮乏,民不聊生,更重要的是社民大众已经被仁义道德给弄得麻木不仁,有如行尸走肉!

面对不公平,面对不公正,面对黑暗,面对腐败,面对侮辱,面对打杀,面对侵略,都采取了忍让的态度。

因为他们是臣,是子,是民!

而这种意识形态的背后,正是孔孟的“仁义道德”。

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吃人!

孔孟吃的不是人的躯体,吃的是人的思想和灵魂,把中国人吃成了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要么被皇帝宰,要么被官僚宰,要么被侵略过来的外国人宰,总之,人民就是一头温驯的鹿,谁看到都可以宰。

被宰,是因为孔孟赋与了统治阶级宰人的规则和权力,赋与了普通人群被宰的意愿和义务。

因为儒家思想里的政治内容,所讲的就是规则,它支持,维护,悍卫统治阶级的权益不受侵害。

所以,鲁迅先生骂天骂地骂人!当一种思想被故意歪曲并利用时,往往会将有利于自己的一面无限地放大,并放在金字塔的顶端。

孔孟的仁义道德,对不同阶层的人要求也不尽相同。

凭什么?

《论语》《孟子》很好,尤其关于学习,修养,为人方面的论述相当精妙,值得学习并且按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但是,里面的政治观点害人不浅。或许孔子孟子当年或许没有想那么多,更没有想到自己一生心血会被后来的儒家子弟以及他们所勾结的统治阶级所利用。

这个锅,他们必须背!

不可否认,鲁迅经常骂过火了,骂错人了。

更不可否认的是,毕竟鲁迅骂了,可惜只有他一个人骂了!

更可惜的是,我们只有一个鲁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