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歌
发布时间: 2023-07-11

山村里的童年是那样的无忧无虑。吃过晚饭,一群野孩子漫山遍野地疯跑。

远远地,走来叫各自外孙回家的外婆。回家的路上,外婆唱起了儿歌。歌词可能并不是特别美,有天上的月亮,在学堂里要好好学习的孩子,也有在田野里优哉游哉吃着草的牛……

一些人的儿时记忆,在一群娄底山村奶奶的歌声中被唤醒。她们的一个视频,至少有50万多次观看。不一定所有人都听得懂,但大多数人想起了儿时外婆的歌谣。

本报记者王芊长沙报道

“奶奶们今天来讲故事了,月光光,海光光。”“担担水,洗学堂。”“学堂满,画笔忙。”……

在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吉寨村,几位年龄60多岁的奶奶有一个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她们在视频中用家乡话讲述山村里流传下来的段子、歌谣和趣事,唤起了很多网友的童年记忆。

而网友们不知道的是,每条看似简单的视频背后,是奶奶们一次又一次的“重来”。有的视频甚至要拍上上百遍才能出一条成品,但奶奶们都乐此不疲。

目前奶奶们的账号发布了37条视频,其中播放量最高的一条有50多万次观看,8000多人点赞。年纪最大的罗凤兰奶奶说:“我一辈子也没被那么多人看过。”

开端 一人一句唱山村的歌谣

带孙子、喂鸡鸭、围着锅台转是吉寨村里罗凤兰奶奶的日常,但从今年8月底开始,罗奶奶平凡简单的生活多了一抹亮色,她和村里的几个老姐妹一起弄了个短视频账号——乡村奶奶。在做农活之余,几个老姐妹经常凑在一起拍摄短视频,成了村里的“网红”。

“奶奶们今天来讲故事了,一箩穷,二箩富,三箩四箩背麻袋,五箩六箩提夜壶。”“奶奶们带你们玩游戏了。”“摇啊摇,摆啊摆,摇大吉几担柴烧。”“担一担煮茶饭,担一把,走亲戚……”

视频里,7个奶奶一人接一句,用家乡话讲着山村里流传下来的歌谣,每个奶奶都是笑容满面,活力四射。她们中年纪最大的是71岁的罗凤兰,年纪最小的是60岁的罗小华。

年轻小伙邹波是她们的专属摄像师,也是罗小华奶奶的儿子。去年8月的某一天,邹波陪母亲去跳广场舞,母亲和几个跳舞的姐妹聊起了小时候听的歌谣和段子。“以前没有电视和网络,家里的老人都用歌谣哄孩子,还有逢年过节村里人凑在一起津津乐道的故事,一起玩的游戏,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了。”

“那我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帮你们记录下来。”邹波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得到了几位奶奶的一致支持,“她们平时会用手机看短视频,我提议她们也能拍,她们都跃跃欲试,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过程 备好茶水,为拍好视频重来百遍

奶奶们的第一条视频,拍了一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老人逗小孩的内容,邹波回忆,这条视频至少拍了100遍才出成品。

视频一镜到底,每个奶奶说一句。拍摄中间经常出现忘词的情况,导致拍摄中断。拍第一遍时这个奶奶忘了词,第二遍又是另一个奶奶忘了词,第三遍还是会有奶奶接不上台词……每条看似简单的视频背后,是奶奶们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来过”。

展开全文

1月6日下午,几位奶奶又聚在了一起,原定下午3点开始拍摄,结果奶奶们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她们每次都会提前进行彩排,然后再把我叫过来拍摄。”邹波说。

每个奶奶身体都有一些基础病,有的奶奶在拍摄时会准备好茶水,说完台词就需要休息一会儿喝点茶水。即使如此,她们还是乐此不疲。有时候重拍次数太多,奶奶们会觉得不好意思,每当这时邹波就会鼓励她们。“我会跟她们说这一遍拍得非常好了,下一遍一定可以成功。我鼓励她们之后,后面就表现得更好。”

据邹波介绍,每一期的视频内容都是奶奶们策划的内容。“我妈妈是个很能张罗的人,她们有个微信群。平时我妈妈在群里号召大家想想下个视频拍什么,每个人都会想点子,确定好拍什么之后,再分配好台词,她们各自会在家里练习。每次开始拍之前,她们自己其实已经练习了很多遍。”

意义 “一辈子没被那么多人看过”

“乡村奶奶”的主页至今已发布37条视频,其中播放量最高的一条有50多万次观看,8000多人点赞。

对于一直生活在山村里的奶奶们来说,她们并不明白这是什么概念。

邹波跟奶奶们形容道:“现在要是把看过你们的人都聚在一起,我们村里都站不下!”奶奶们听完这话笑得合不拢嘴,说:“我们下次要拍得更好一些。”罗凤兰奶奶表示:“我这辈子都没被那么多人看到过。”

对于奶奶们来说,拍视频发布到网上是很新鲜的事。每个视频发布后,奶奶们会把视频回看一遍又一遍,还很关注网友们的评论,参考网友们的意见,然后在下一次拍视频时改进。“网友们的评论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她们都会觉得有意思。”邹波说。

很多湖南网友表示奶奶们的视频唤起了童年的记忆,他们评论:“这个歌谣小时候我奶奶经常给我念。”“小时候外婆每天都会给我讲,慢慢大了却记不起来了。”“小时候晚上一家人乘凉,爷爷奶奶就会教我们说,好怀念!”“谢谢作者的视频,感觉外婆就在我身边,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唱着这首歌谣哄我入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