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万岁和侯君集谁死的更悲惨?唐朝名将侯君集和明朝猛将蓝玉谁更厉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史万岁和侯君集谁死的更悲惨

史万岁和侯君集谁死的更悲惨?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将士其实对于朝廷都是有莫大的功劳,但是从历史故事中也不难发现,即便是这样的人才也难免会落得凄惨的结局。比如历史上的史万岁和侯君集,他们虽然都得到帝王一时的赏识,当时终究不长久,后来都没有善终。

先来说侯君集,其实他和李承乾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因为李承乾想要利用他为自己出谋划策,而当时的侯君集也急于找到靠山,就这样两人就因为利益而走到了一起。但是侯君集很早就看透了李承乾并不是能堪当大任之人,后来侯君集帮助李世民成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所以对于李世民来说侯君集是位功臣。可是后来侯君集的女婿将他曾经和李承乾的过往告诉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后依然认为侯君集对国家社稷有功,不想追究,但是无法抵挡群臣的反对,所以就将侯君集杀掉了。

史万岁出身很好,属于世家子弟,而且自身也非常有能力,行军打仗功绩突出。但是后来史万岁受到了牵连被发配边关,虽然在贬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但是依然难以掩盖他的能力。后来杨坚登基,史万岁再次受到重用,并为朝廷解决了很多战事。可是将士有才能就难免落得功高震主的嫌疑,史万岁也没有逃过掌权者的猜忌这一关,他也因此而丧命。

其实历史上的侯君集和史万岁虽然所处时期不同,但是都没能善终,有才能之人无法寿终正寝是莫大的悲哀,所以他们两者结局都很凄惨,难分伯仲。

唐朝名将侯君集和明朝猛将蓝玉谁更厉害

侯君集和蓝玉两个人分别是唐朝和明朝开国元勋,足智多谋,屡立战功。级别上,侯君集是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封陈国公,参政议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蓝玉官至大将军,凉国公,光禄大夫,出将入相,侯君集的地位高于蓝玉。两个人都因居功自傲,参与谋反被杀。如果论军事才能,大将军蓝玉更胜一筹。

侯君集是陕西人,自古关西出良将,侯君集追随李世民打天下,屡立战功,在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侯君集曾积极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投桃报礼,侯君集平步青云,官位不断上升,右卫大将军,兵部尚书,潞国公,在朝中参政议政,成为国家重臣。侯君集人品一般,跟军神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谋反。

侯君集久经沙场,谋略出众。唐初,吐谷浑(公元313一公元663年)屡次犯境,贞观八年(公元633年,唐太宗幵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候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等人五路大军征讨一。侯君集足智多谋,给李靖献上趁敌人没反应过来,长驱直入消灭敌人的办法,被李靖采纳,果然出奇制胜。

侯君集战功卓越,改封陈国公,吏部尚书,光禄大夫。西域高昌国是汉军垦田兵土后裔建立的国家,国王菊文泰认为唐朝相距遥远,中间又隔着两千里的流沙,不会把他怎么样,和西突厥关糸密切。李世民以高昌国不来朝贡为由,派侯君集率兵征讨。走到半路上,菊之泰病死,诸将主张趁他们下葬时倒袭。侯君集认为天朝大军前来兴师问罪,偷袭胜之不武,主张凭借唐军精良装备,打一场堂堂之仗,果然,迫使高昌国投降。

候君集居功自傲贪财,侵吞战利品被告发,李世民给他毁过自新的机会。ꪦ侯君集知过不改,心生反意。李世民知道他要造反,还把候君集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希望能感化他。侯君集鬼迷心窍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子中,被籍没家产,爵位,斩首示众,家属发配到领南。


大将军蓝玉是常愚春的小舅子,朱标太子妃的亲娘舅,算是皇亲国戚。蓝玉是常玉春帐下的先锋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后来又随徐达,傅友德,冯胜等人东征西讨,战功无数。当徐达,常愚春等名将凋榭后,蓝玉成为一员独当一面的大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大将军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出大宁,庆州,抄近路,昼夜兼程,直奔捕鱼儿海(呼伦湖),一战消灭北元军队主力,俘虏七万七千多人,牛羊十多万头,一战封神。朱元璋闻讯大喜,把蓝玉比作古代名将卫青和李靖。

大将军蓝玉一介武夫,居功自傲,私幸元妃,攻关入境,私养庄奴,养子,打前来调查的御使,洒宴上,敢顶撞皇帝,把自己送上绝路。洪武26年,锦衣卫蒋御使告其谋反。朱元璋下令将其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夷灭三族。受株连官员一万五千多人被杀。“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为什么说蓝玉的军事能力比侯君集历害呢?这可以从二个人独立指挥作战的战果可以看出来。候君集指挥大军灭了高昌国,唐初军事力量正在上升时期,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高昌国是城邦国家,仅一座孤城而矣,根本没几个兵,西突厥人听说唐军到了,西逃千余里。侯君集灭高昌国,除了距离远,后勤不便外,在战场上没有一点难度。

蓝玉捕鱼儿海一战,面对的是十多万能征惯战的蒙古骑兵,兵力上没有多少优势。一战俘虏七万七千多人,兵甲无数,牛马羊十多万头,作战非常生猛。洪武七年,蓝玉带兵兴和(张北)之战,重创北元军队,俘获高级官员数十人。所以,从二人独立指挥作战的战果来看,明朝大将军蓝玉比唐兵部尚书侯君集历害。

侯君集是凌烟阁功臣, 又是玄武门政变核心人员, 为什么却被杀

家天下的本性就是自私,任何帝王容不得他人在卧榻边安睡。所以中山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提出“天下为公”。虽然古代大臣也有“公忠体国”的说法,但是那个公是以忠为核心的,是要把自己献给帝王的公。

所以无论是侯君集还是刘君集,李君基。在家天下的制度面前必死无疑!

李世民晚年为什么要杀掉重臣侯君集

没有一个领导愿意和背叛自己人一起共事,何况是皇帝,一个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唐太宗李世民靠政变起家的皇帝,他能容忍反叛自己的人存在吗?当然不能,你看看历史上功高盖主,略有二心的文臣武将哪几个能得到善终的?韩信、彭越、邓艾、钟会、狄青、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都是什么下场?唐太宗杀侯君集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原打算想网开一面,流放他了事。并没有想赶尽杀绝,也是“仁至义尽”了。下面就简单谈谈侯君集,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侯君集(?-643年),本名不知,字君集,豳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人,唐朝名将,侯君集年少时以才力雄豪见称。隋末被李世民招入在秦王幕府做事,跟从秦王征讨屡战有功,历任左虞候、车骑将军,封为全椒县子。参与谋划诛除隐太子李建成时尤为得力。秦王李世民继位后,升任左卫将军,进封为潞国公,享受封邑一千户。贞观四年,升任兵部尚书。

侯君集是北周平州刺史侯植的孙子,也算是名门之后,少年时期,养成了顽劣的性格、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为人比较浮夸,弓箭、刀枪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自诩如何了不得。直至遇到了李世民,才脱胎换骨。后又跟随大唐军神李靖学习兵法,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这才成长为一代名将。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也就是李渊自晋阳起兵的第十个年头,天下基本初定,皇宫内部诸王子关于皇权的斗争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成的太子党联盟,与秦王李世民集团斗得异常激烈。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太子李建成拉拢尉迟恭不成,于是派人刺杀。尉迟恭与侯君集劝谏李世民早下决心与李建成了断,支持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 这年六月初四早晨,侯君集率军控制唐高祖和朝臣,尉迟恭等人诛杀李建成及李元吉全家。终于在分出了胜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晋封为太子。

“玄武门兵变”,秦王李世民给侯君集分配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控制李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