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九弟曾国荃军事能力怎么样下场如何?作者为何把李逵写的杀人如麻,穷凶极恶,坏的变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曾国藩九弟曾国荃军事能力怎么样下场如何

曾国荃是一个很奇特的人物。

镇压太平天国的几场著名恶仗都是他主打的,而且这些恶仗最后都以他的胜利告终。

可是,人们更愿意赞许李鸿章、左宗棠,甚至他手下败将陈玉成、李秀成的军事才能,却很少有人去提及他的军事才能。

他为朝廷所猜忌,为同僚所嫉妒,却不如他哥哥曾国藩一般老练,反而捅了不少篓子。

换作别人,他应该活不了几集。

可是,他不但得以善终,还在晚年身居高位。

中兴将帅

与哥哥曾国藩一样,曾国荃也本是读书人。

1856年,石达开横扫江西,曾国藩被困于南昌,形势危急。

曾国荃与吉安知府商议后,向湖南巡抚骆秉章申请,招募3000湘勇,开始了军旅生涯。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

曾国荃虽少负奇才,但从他文章来看,他和哥哥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要是靠科举这条路,他是很难混出太大名堂的。

投笔从戎,曾国荃开启了一段开挂一般的军事生涯。

曾国荃募得兵马后,攻取安福等地,进围吉安。

太平军固守吉安,曾国荃遂采取挖壕筑垒,长围久困之法。

这一围,就立下大功一件。

石达开出走后,原本是想在江西打开局面的。

可是,由于曾国荃在吉安的围困无法被解开,石达开、石镇吉在江西难以打开局面,遂转入浙西,从而开启了大远征。

曾国荃长围久困,攻克吉安后不久,湘军在三河镇大败。

其后,太平军又破江北、江南大营,东征苏南,形势复振。

可是,太平军的复振,又因曾国荃围困安庆而嘎然而止。

曾国荃在安庆城北、城南挖掘壕沟两道,内壕围困安庆守军,外壕抗拒援军,再次采取长围久困之法。

陈玉成调集大军来解围,曾国荃先是依托壕沟与之大战,待陈玉成力竭转移之时发起反击,连破太平军营垒18座。

陈玉成所部精锐,包括一些捻军精锐,悉数折损于此战。

其后,曾国荃又连败陈玉成、杨辅清、洪仁玕等援军,并于9月攻陷安庆。

曾国荃攻陷安庆,使太平天国由“中兴之像”秒变“濒临灭亡”。

随后,曾国荃又挥师西进,进攻天京。

曾国荃孤军深入,居然只以水陆不满2万人进逼天京城下,逐步展开对天京的围困。

李秀成率十三王,30万大军(号称60万)而来,与曾国荃在雨花台大战46日。

但是,曾国荃居然扛住了李秀成,站稳了脚跟!

其后,曾国荃逐步攻占外围阵地,收紧包围圈,使天京内外断绝。

在围攻近三年后,曾国荃攻破天京,太平天国灭亡!

可以说,镇压太平天国最为关键的安庆之战、天京之战,都是曾国荃主打的。

围吉安,使石达开无法在江西立足,被迫远征,威胁大减。

围安庆,使刚刚展现中兴之像的太平天国迅速变得危亡。

围天京,最终灭掉了太平天国。

曾国荃,由此跻身清中兴将帅之列。

军事才能评价:一招鲜,吃遍天

曾国荃连番立功,其实套路都是一样的:“结硬寨,打呆仗”+“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这个套路,打太平军是真好使。

太平军自军兴以来,横扫东南,所依仗的是其运动战能力。

至于攻坚固城池、工事,则一直办法不多。

当年,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打到南京。但他们对一度只有数千守军的桂林、长沙却久围不克。

所以,即使在攻克南京,几十万大军气势正旺之时,杨秀清也不愿先攻打就在天京城门口的江南大营,而要千里迢迢北伐、西征,继续打运动战。

所以,曾国荃只要把硬寨扎稳,太平军办法不多。

另一方面,自1855年以后,曾经辉煌的太平军水师已经被摧毁,湘军已经掌握了制水权。

而曾国荃与太平军争战,皆是沿江作战(围吉安时为吉水,围安庆、天京时为长江)。

因此,表面上看起来曾国荃深陷敌围,但因水路在手,后路不断,补给不绝,有长期坚持的条件。

相反,由于曾国荃围困的是太平军最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外围太平军来援时,反而缺乏足够的补给。

结果,面对“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的曾国荃,反而是“主场作战”的太平军先坚持不下去。

历来,官军与起义军作战,最怕的就是起义军机动灵活,官军被牵着鼻子走。

曾国荃“结硬寨,打死仗”,使太平军被迫放弃其最擅长的运动战,只能与曾国荃进行其不擅长的攻坚战,变成拼消耗。

而水师之利,以及湘人独特的霸蛮之气,又使曾国荃的“硬寨”有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

曾国荃“结硬寨,打呆仗”,陈玉成、李秀成又是“围魏救赵”,又是“进北攻南”,玩得跟花一样,却还是一筹莫展。

“一招鲜,吃遍天”。

只会这一招

镇压太平天国期间,曾国荃经常上演以1、2万孤军击退对方名将所统帅的数十万大军。

如果只看镇压太平天国的表现,曾国荃简直可以与任何军事家相媲美。

然而,从曾国荃此后的军事表现看···曾国荃,真的只会这一招!

1866年,曾国荃担任湖北巡抚,镇压捻军。

他到任后,大刀阔斧,裁汰冗兵,增湘军6000。

他“以贼多骑,难以追逐,欲困之山地”,还是要搬出长围久困这一招来。

可是,当年曾国荃这招奏效,是因为“围敌必救”,任太平军千变万化,始终还是要跑来解围,跳不出曾国荃的计划圈。

如今,捻军没有那么多“必救”,不吃这一套。他们机动灵活,照样牵着湘军的鼻子走。

结果,曾国荃的猛将郭松林大败,爱将彭毓橘战死,一败涂地。

曾国荃摘顶,被撸了。

此次被撸后,曾国荃表示:从此不再带兵。

看来,曾国荃算有自知之明:他就会一招,那招不灵,自己就不行了。

此后,曾国荃在海防事务上,也继承了“结硬寨”。

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时,他对海防提出了许多看法。

他海防的基本思路是:“水面、水岸兼防,互为犄角”。

任职期间,“这一时期南洋海防经费主要用于沿海的炮台建设”。

曾国荃在各地修建炮台,购置大炮。

有学者、朋友认为曾国荃这一思维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务实之举。

其实,单纯依赖“塔防”来搞海防,无异于守株待兔。

拱手让出主动权,大沽口也好,旅顺港也好,修建得再好,也根本不堪一击!

何况···曾国荃花费巨资修筑的炮台体系并不好。

当年打太平军修硬寨时,曾国荃可以严格把控,质量过关。

而此时修炮台,则遍布区域大,曾国荃根本看不过来。

因此,当曾国荃走时,接任他的刘坤一、张之洞大吐苦水:南洋年耗50余万,船多而烂,至于炮台,“大多荒谬无法”。

如果说镇压太平天国时,曾国荃是“挥金如土,杀人如麻”,那么,搞海防,就是“挥金如土,破铜烂铁”了。

显然,曾国荃将“扎硬寨”的思想搬到海防,结果是灾难性的。

“一招鲜,吃遍天”,仅靠一招,玩好了,也能成事。

但是,只会这一招。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那结果自然就不好了。

这也是曾国荃是真正军事家之间的差距所在。

“幸运”

以曾国荃的性格、处境,换做别人,早就被弄死了。

攻破天京,意味着他和他哥哥面临“兔死狗烹”的危险。

早在围攻天京时,大清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