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作者(怎样赏析孟浩然千古名篇《宿建德江》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怎样赏析孟浩然千古名篇《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照人。

读诗要从诗中读诗人的心境,才能读出诗的妙意来,而无需去了解清诗人的经历,再去了解诗的寓意。如果了解清诗人当时的处境,再去读诗往往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诗,难以体会出此诗的意境。

诗中第二句中有个“愁”字,说明诗人当时心情并不好。此诗在说,“我”划着小船,在江水中无目的划着,远远看到一个沙洲,就划了过去,沙洲上云雾濛濛。这时,天气已晚,“我”站在沙洲上,望着远方,愁绪从心头油然而起。放眼望去,远处旷野一片寂静,天地相合,看上去天际比葱郁的树木还低,这时月亮已升起,清清的江水映着月亮,月亮在江水中波动,“我”的身影与月亮和江波一起跳动,此时“我”的心情也变的高兴起来。

孟浩然这首诗,寄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在“愁”的境遇中,游旅于自然之中,进入了超然忘“我”的境界。


为什么说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是“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

孟浩然这首今天看上去比较“丧”的“幽怨”的五言律诗,历来评价都不低。夸它的人不少,而说它是“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的,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冯舒

冯舒和孟浩然相差了900多岁,拍古人的马屁,也得不到什么现实回报,这么下狠手死夸,可能是真心觉得有这么好吧。

下边,任襟亚就斗胆和大家一起分析分析,为啥他要这么夸这首诗!


失意的背景

公元728年,39岁(周岁)的孟浩然心情超级郁闷,因为他落榜了。

浑身才华,一肚子文章,满腔报国激情,另外还有王维、张九龄等一众业内高手的肯定。这么优秀的条件竟然没啥卵用,考个进士都没考上。憋屈!

就是在这种极端沮丧的复杂心境下,《岁暮归南山》诞生了。


失意之作《岁暮归南山》以及它和唐玄宗的小故事

咱先把《岁暮归南山》这首诗全文摆出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下面,我们还要对它做详细的分析。

先讲个故事。

《新唐书·文艺传》记述了一个有关皇帝唐玄宗和这首诗的小插曲,更为这首诗的“失意”增添了几分力度。

王维和孟浩然诗风相近,都长于写“山水田园”诗,世称“王孟”。

或许是为了安慰这个老大哥(王维比孟浩然小了整整一轮),王维私自把孟浩然领到了办公的官署。好巧不巧,唐玄宗居然大驾光临。孟浩然就赶紧躲了起来。

或许是小王同学年纪轻演技不纯熟,或许是他想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搏一搏,拉帮孟大哥一把。总之,他决定不藏着掖着了,向皇帝坦白。

皇帝一听,挺高兴。早就见识过他的诗,听说过这个人,别躲着了,出来当面拉拉吧!

这就得怨孟浩然了,给皇帝朗诵啥诗不好啊,《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这首当时应该还没写出来【捂脸】它不香吗?再不济,至少也给他读个表达渴望出仕的《长安早春》行吧,——偏偏他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

大家看看,他这首诗的颔联第一句是啥?——“不才明主弃”

看了这个,你要是皇帝你不急眼啊?

唐玄宗当场就不爱听了,抛下一句狠话转身走了。说的是:“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你不想当官是你的事,我可没有不要你,老子可不“背锅”!

故事有点雪上添霜,这首诗是不是看上去更“丧”了?

够失意吧?

还没完呢!这件事情之后六年,孟浩然再次进京考试,结果——依然保持同样的“点背”。

就这样,他人生中离皇帝最近的一次机会,就在这首《岁暮归南山》的手上溜走了!

那么,前半句“一生失意之诗”,是不是算解释通了?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千古得意之作”那一部分。


得意之处

所谓“得意”之处,自然是指它的优秀和优秀引起的肯定。

这一方面,我打算从以下三个点做个简单的分析:第一,作者本人的自我肯定;第二,历来评论家们的高度赞赏;第三,本诗文本水平的过硬。

1.首先,诗人自己得意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连我们都看出来把这首诗读给皇帝有点不妥,为什么孟浩然还要这么做呢?

估计有两个原因:第一,他高估的皇帝的气量;第二,他实在是对自己的这首诗很满意。

否则,他非要给皇帝读,就是缺心眼了。

明人在《唐诗归》中评论说:浩然于明前诵此二句,自是山人草野气。

“山人草野气”,今天我们把它理解为率真、坦诚,没毛病!

2.其次,历来许多评论家们都认可它的“得意”

(1)早在冯舒之前,南宋词人刘辰翁已经有过和他类似的评价,他说“是其最得意之诗,其最失意之日”。

意思很明白:这首《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在最失意的时刻,写出的最优秀的诗作。

(2)元代的方回在他编写的唐宋两代的诗选《瀛奎律髓》中,盛赞这首诗“八句皆超绝尘表”。都“超绝尘表”了,算“得意”没问题吧?

(3)明代徐增《而庵说唐诗》:此作字字真性情,当是浩然极得手之作。

另外,有评论说它是真气贯注”;有说它“最为清雅,不求工而自合”;还有说它“结句意境深妙”……

考场失意不假,诗作被“众口铄金”而“千古得意”也不算虚!

3.从《岁暮归南山》诗作文本本身来看它的“得意”

行家都说好,那么它怎么个好法?

在中国诗坛,或者说文学史上,因人生失意而成就了作品的,颇有那么几个。比如杜甫、苏轼、元好问他们老哥几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诗圣杜甫。

老实说第一眼看到“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这个评语,我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杜甫的“千古七律第一”《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旦把它们放在一起多读几遍,会发现,《岁暮归南山》还真有点《登高》的味道。(注:杜甫比孟浩然小23岁,《岁暮归南山》比《登高》早39年。)

“多病故人疏”不就是“百年多病独登台”吗?

“白发催年老”不就是“艰难苦恨繁霜鬓”吗?

一样的怀才不遇,一样的理想湮灭,一样不可排遣的忧愤,一样的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