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DNA牵出逃匿28年杀人狂魔,此人被抓时竟比警察要更冷
发布时间: 2023-07-11

提到高承勇这个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但若提到“白银案”、“红衣女子”等名词,或许会有部分人能想起那些年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心都胶着在一系列连环杀人案和一名极为可怖的变态杀人凶手身上。

2016年8月26日,随着公安人员在甘肃省某学校小卖部将高承勇抓获和高承勇的供认不讳。从1988年绵延至2002年,被称为“8.05甘蒙连环杀人案”的这一系列恶劣犯罪案件,终于在最后一案案发后的第14个年头画上休止符。

也正是这个恶魔,在14年时间里,专挑年轻女性下手,其中甚至还包括一名年仅7岁的女童。残忍杀害女孩后,甚至还要割下部分器官,组织作为战利品带走收藏,令人发指,让一座城的年轻女性为之恐慌!

这一年,距离高承勇最后一次作案已过去14年,距离他第一次作案则过去了28年。

两个14年,却整整贯穿了高承勇与11名被害人的命运轨迹。

展开全文

高承勇抓获现场

令人震惊的意外

2016年8月19日,甘肃省白银市公安机关技术人员在照常就“8.05系列杀人案”主犯遗留在案发现场中的DNA痕迹与近一年新录入DNA信息的数据库信息进行对比时,系统界面第一次出现了DNA—Y染色体27个基因座完全比对的情况!

这一惊人的发现让检验人员几乎要跳起来,因为这次用来比对的基因,是被称为新世纪第一悬案的“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凶手遗留在现场的生物痕迹。警方已经找了28年的人,就这样,随着基因数据库的一声跳动,第一次出现在警方的视线中。

DNA数据已经掌握,案犯人是谁,几乎已经定了。

办案人员迅速将该基因库进行了人员对比,发现该DNA信息属于高某明,乃是在外地因行贿入狱的违法犯罪分子。

现取保候审回到甘肃白银,并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人民路派出所被采集了血样,警方立即定位到高某明所在的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的高氏家族,并连夜找到了这一家族的17名高姓成员。

高承勇

警方几乎认定,如果白银案主犯依旧在世,必然是这17人之一;即便已经离世,也可以根据DNA技术沿着谱系找出真正的案犯人。总之,白银案真正有了下落。

出发前往白银市白银区工业学院寻找高承勇的办案人员有些紧张,这一紧张在高承勇在纸面上按下自己的指纹后达到巅峰。

“几乎一模一样!”

这是现场所有将白银案卷宗烂熟于心的办案人员的一致心声,十多年前,他们曾经就这一枚指纹对比了白银市十万余名男性,尽管已经无比肯定,但在没有最终调查清楚前,没有人能确认这就是白银案真凶。

“你知道我们来找你是干什么的吗?”

“知道,是因为我杀过人。”

“杀了多少个人?”

“11个。”

审讯室里的高承勇,身穿囚服,态度从容,清醒无比得交待了自己犯下的11起案件,所有案件细节皆清清楚楚,仿佛多年来时常回忆,未有一刻忘记。

这一冷静甚至有些冷漠的态度,彻底撕开那层憨厚、和善的面纱,随着讯问的深入,警方坚信,对面坐着的男人正是他们要找的真凶。

高承勇工作地点

14年失控,法网恢恢

白银案之所以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除了案犯二十多年没能落网,致使办案人员被质疑是“在粮食局上班”——吃干饭的外,其案件本身的残忍程度更令人触目惊心。在高承勇落网之前,世人对白银案真凶的形象刻画便有“几个十分”。

一是十分大胆。大部分有预谋的故意杀人案件都发生在夜里以及人烟稀少之处,这样一来犯罪对象落单的可能性十分大,二来借由夜色掩盖,犯罪后脱逃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而高承勇选择的犯案时间都在白天,且大多集中在一天的8时至11时、14时至16时。无论是犯罪对象的选择还是案发后逃离现场,这一时间段的选择都无疑增加了他的犯罪成本,但高承勇就是如此坦然得在选择在白天进入小区作案。

警方最初公布的嫌疑人画像

二是十分大胆。十一次入户便是十一名被害人死亡,期间竟没有一次失手,仅有一次是在2001年春节期间。高承勇尾随一名女工下夜班回家时,被该女工察觉,一把将其推出门外关上房门。

该女工事后回忆,当时高承勇不仅没有因失手立即离开,反而就站在她家窗外,看着她“阴森森”地笑,这是唯一一次有目击者看到高承勇脸的情况。作案手段十分粗暴,但是对作案痕迹丝毫不加掩饰,现场经常留有他的指纹、精斑等生物痕迹。

只是当时受到技术限制,无法凭借这些痕迹找到案犯,只能凭借指纹比对,这无疑也增强了高承勇的犯案信心,使其更加肆无忌惮,渐渐开始破坏被害人身体并带走部分器官、皮肤。

三是跨度十分大。时间上从1988年第一起案件案发,到2002年最后一起案件结束,14年间作案11起,杀害被害人11人,竟没有可靠的目击证人;空间上从白银市白银区十起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一起,这起世纪大案始终是悬在警方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没人知道下一次犯案的时间、地点。

指纹对比

四是手段十分残忍。高承勇总会携带一把尖刀和绳子,或是尾随独自回家的女性,或是选择溜门进入。进入房中后,便一定是用刀捅刺被害人颈部、腹部、四肢,使其大量失血休克死亡,偶尔也有过用绳子、皮带等致其窒息性机械死亡的情况。

甚至,从高承勇的犯案轨迹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禽兽心态是递进式演变的。高承勇第一次犯案明确是为求财,在进入被害人一号家中时目的是偷窃,但中途被午睡在家的被害人发现,高承勇担心自己暴露,索性用带在身上的尖刀朝被害人一号捅刺二十余刀,致其失血休克死亡后迅速逃离现场。

六年后,高承勇再次带尖刀进入白银区某小区行窃,并用同样方式杀死被害人二号,逃离现场。三年后,高承勇在以同样方式杀死被害人三号后,并没有立即逃离现场,而是奸尸后离开,这里显然是高承勇残忍程度提升的关键点。

一年后的1998年是高承勇疯狂作案的一年,一月连犯两起,7月、11月各犯一起,除了一名7岁女童,所有被害人皆是20岁至30岁的年轻女子,手段依旧是暴力捅刺杀人,但其变态程度明显更上一层楼,甚至还用刀割下被害人部分器官、组织带走,毫无因此被查获的恐惧。

新闻报道图片

五是影响十分恶劣。高承勇流窜作案的那些年,尤其是1998年疯狂作案后,一时间白银城人人自危,城内城外相关报道铺天盖地,城内谣言四起,甚至当时的学校、补习班都为了学生安全将放学时间提前,也有姑娘听说白银杀人犯专杀红衣女子的谣传而将新买的红色风衣一压就是几十年。

公安部门和政府的压力更是重重,内部下了铁命令——谁要是漏掉案犯就立即滚蛋,为了比对一枚指纹而筛查了十万适龄男性。

2000年初,公安部更是多次牵头部署,成立专案组,多名专家会诊,从犯罪形象通缉到犯罪心理绘像,同时间段能用得上的技术手段都用上了,可是该系列案件跨度太大。办案人员空对着一堆证据,最关键的是犯罪人却一直毫无所获。

2002年2月5日,高承勇作完最后一期案件后,彻底没有了新犯案件,直到于2016年8月26日被抓捕。围绕着白银案的所有恐怖、担忧的阴影随着高承勇的抓获彻底散去,再也不用担心白银系列杀人案再添鲜血了,同时,却也是过往伤疤的揭开。

高承勇受审

14年后隐匿,终于落网

在邻居的眼中,高承勇老实、憨厚,虽然人话不多,总是沉默,但是有一副热心肠,邻里有什么困难的,喊一声他就能来帮忙。办案人员对高承勇的第一印象也是面善,看着挺好的,这样的人,如何能与十一起凶杀案的真凶画上等号呢?

自从高承勇抓获后,白银案在外界的色彩或许又要添上“十分冷酷”。

面对警方的询问,高承勇冷静得交待着犯罪细节,即便是28年前的第一起案件,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显然这几十年中他常常回忆这一切,却仿佛置身事外,仅作事实上的陈述,期间无论是办案人员还是法院为其指名的代理律师。

皆是冷言少语,在被问道:

“当时什么想法”“这些年来你不后悔吗”这些涉及情绪感受的问题时,他都会回以“这和案件有关系吗”?或是干脆沉默以对。

高承勇在询问室

十一起杀人案件,十一名被害人,十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甘肃省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为每起案件单独开了一场庭,受害者家属伤心而来,伤心而去。他们始终没能如愿见到真凶痛哭流涕,也没能感受到真凶的忏悔。

“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杀人”,“他这个人好像没有感情”,是高承勇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

或许连高承勇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杀人,隐匿的十四年中,他偶尔想起那失控的十四年,或许也觉得那人陌生。但是,他清楚得知道那些残忍的案件是他犯下的,只是他漠视生命,漠视感情,对他人冷酷,对自己也冷酷。

高承勇为自己的漠视与冷酷披上了一层名为沉默的外衣。他话少,没有交心的朋友,连在家中与妻儿也交流不多,早年常常辗转各地打工,也并不经常告诉妻子,所以他在外面做了些什么家中也不知道。在办案人员和代理律师口中,他对自己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心理素质十分好。

所以曾坦然出现在警方封锁现场的围观人群中,也主动就白银杀人案系列报道与邻居谈论,各种表现与他残忍的杀人手段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高承勇新闻图片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