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首次见钱其琛,冲口而出:钱司长好!办公室内哄然大
发布时间: 2023-07-11

近年来,华春莹、赵立坚等人所组成的“外交天团”,引发了国民对于外交部的喜爱和好奇。

由此,不少极具代表性的外交部发言人被人们所知,外交部也成为了国家政府部门的一个“门面”。

那么,对外交部影响最深远的人是谁呢?有人会说是周总理,因为他不仅是个出色的外交家也是我国首任外交部部长,在外交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但是,许多人却忽略了一个,对我国外交部的发展壮大,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的人物,那就是前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钱其琛。

那么,钱其琛对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图丨中国外交部

历经外交风云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钱其琛作为外交官,曾驻苏联、几内亚,调任回国后,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等。

至1988年,钱其琛由外交部副部长升任外交部长,一干就是十余年,后来还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外交工作的同时,也担负起了港澳、侨务等工作。

在他就任期间,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以往与我国友好的苏联与我国关系僵化,而作为曾经驻苏联的外交官,钱其琛在此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是外交部的一个定心丸。

作为曾经在苏联、非洲都当过外交官的钱其琛来说,他清楚的知道,当时的中国,最重要的外交任务就是,争取更多的建交国家,更多的国际盟友。

作为新任的外交部部长,身负这项使命的他,也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他的信任,顺利完成了中韩建交,功绩不可谓不大。

展开全文

图丨钱其琛

要知道,中韩关系自上世纪50年代后,一直是一个相互隔绝的状态,两国之前也没有直接往来过。

但是,作为中国的邻国,韩国背靠美国,如果一直保持这种戒备和敌视状态,对中国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事情很快就有了一些转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中韩建交成为了可能,首先是在文化、体育领域上的破冰。

1986年、1988年,中国运动员先后参加了,韩国主办的第十届亚运会,和第二十四届奥运会。

1990年,韩国代表团参加了中国主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那时候,两国还未有建立外交关系,但是明显已有所缓和。

图丨中国运动员参加汉城奥运会

趁着这股东风,1991年11月,钱其琛带着友好交往的重任,赶往韩国汉城参加亚太经合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当时在任的韩国总统卢泰愚接见了他,这是韩国向中国释放了一个友好的讯息。

次年4月,韩国外交大臣李相玉,确认出席在北京举办的亚太经社理事会第四十八届年会。

有了这互相往来的两次和谐外交,钱其琛明白,中韩正式建交的序幕已经拉开,自己能做到的就是把建交谈判落实。

在双方的有意安排下,钱其琛终于在钓鱼台宾馆会见了李相玉,两人就中韩建交的可能性展开了讨论,后均给出了积极答案,并达成了友好协议。

于是,中韩外交正式进入谈判阶段,同年8月24日,中韩公开宣布正式建交。

图丨钱其琛

此次建交意义重大,是自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国又一次突破西方外交封锁。

两国在经济、政治上的交易往来,不仅推动了国内东北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大大稳固了我国的东亚政治格局。

除了在与他国建交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外,钱其琛在香港、澳门回归的多次外交谈判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分管港澳、侨务的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对于港澳回归事宜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

他明白,只有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美好设想才能落到实处。

而外交谈判上的胜利,是澳门、香港回归的重要一环,他时刻准备着为国家争取最大利益。

图丨钱其琛

在香港、澳门回归前期,钱其琛做了很多工作,为了让香港、澳门的同胞们相信“一国两制”并非大陆为了统一的谎言,而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伟大尝试。

他举办了不少次联席会议,热情邀请港澳爱国人士参与会议,并向他们普及“一国两制”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港澳发展的益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港澳与大陆关系缓和,对于回归事宜不再过于抗拒抵触,也为之后的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

在香港回归谈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小趣事。

图丨钱其琛

1993年10月,香港顺利回归问题成为了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于是,钱其琛为了争取与英国方面的友好交流,于是乘着联合国大会的开展,他争取到了与英国外交大臣的一次默契的见面机会,双方就香港回归问题展开了讨论。

当时,英国处于强势一方,在回归问题上一直都是霸道形象。不过,钱其琛并不怕这些,他言语坚定,不让分毫,坚持维护我国利益,于是双方争执不下,气氛陷入僵持。

然而,会谈结束后,钱其琛却私下与外交部随行的同事们高兴地分析,表示这次会谈,还是有积极成果的。

跟随在钱其琛左右的李肇星有些不解,钱其琛与英国那位外交大臣吵得那么凶,眼看着要谈崩了,钱其琛又是从哪里得出的这样一个结论呢?

图丨钱其琛

钱其琛哈哈大笑,回答道:“我们双方讨论这么激烈,那是因为我们都很重视这次回归,这释放了一个好的讯息。

再者我们虽然在许多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但是双方都没有把话给说死,这说明,他们还是愿意继续沟通的,这怎么不算是一个好结果呢?”

钱其琛这一番充满智慧的发言不仅折服了李肇星,也获得了赫德的赞同。于是,此次外交小冲突造成的紧张氛围被一下子冲散。

作为一名外交官,钱其琛最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第一次担任外交部发言人的时候,他曾在自己的书中回忆其当时的场景。

图丨钱其琛

1982年,正值中苏关系僵化时期,政治上的对立使得双方关系跌至冰点,此时,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突然在3月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有关中国的讲话。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他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承认,以及“中国拥有台湾的主权”。这一番讲话一下子成为了国际热议的焦点。

毕竟,过去的这些年,苏联一直秉持着赫鲁晓夫当任时对中国的态度,如今态度转变,这种“求和”的味道,也意味着中苏关系的微妙变化。而此时,中国不得不作出回应。

那么,派谁来回应呢?邓小平同志给出了答案,他当时就发出了指示,命外交部派出一人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做回应。

这个人最后选定为当时还是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于是,钱其琛成为了我国第一任外交部发言人。

图丨钱其琛

而这场发言也成为了建立发言人制度的一个契机。3月26日,外交部召开了发布会,无数个镜头聚焦在钱其琛身上,他站在了讲台中心处发布了简短的声明。

“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就是这短短的一段话,不仅在国内引发了讨论,也使得全世界都开始揣摩中苏关系的未来走向,西方媒体都猜测,这是中苏关系缓解的前兆。

事实也确实如此,中苏关系在此次隔空对话后确实有所缓解,至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也不曾放弃与新成立的俄罗斯之间的建交,当时钱其琛也曾代表中国给俄罗斯外长通了电话,承认了俄罗斯政府。

图丨钱其琛

钱其琛与李肇星

作为中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之一,钱其琛不仅自己拥有出色的外交能力,还很注重对于后辈外交官的培养。

曾任中国驻美大使、外交部长的李肇星,就是钱其琛最为看中的后辈,他与钱其琛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说到李肇星,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作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大使的他,在北约联军轰炸中国驻南联盟领事馆事件中,所表现的强硬手段。

此次事件伤亡人数众多,情节恶劣,若不采取行动,那么将无法面对沉浸在悲痛的国民。

同时,这是国外势力对中国的一种挑衅,中国若是在这时候退让了,无疑是一种外交上的失败。

图丨李肇星

面对美国政府“只是误炸”和“深表遗憾”的话语,中国政府以“中国主权尊严受到侮辱”为由,要求美国政府必须严正道歉。

当时正担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与美方博弈5天,最终迫使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开“道歉”。

2001年1月29日,李肇星离任,华盛顿市为表彰他做出的卓越贡献,宣布将这一天定为“李肇星日”。

那么,这样一位出色的外官与钱其琛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图丨李肇星

李肇星是钱其琛的老下属了,1977年,李肇星从非洲调任回国,任北京外交总部新闻司翻译,刚好这时候的新闻司司长就是钱其琛。

两人的第一次会面让李肇星记忆深刻,刚上班第一天,小组组长方平便提出要带他去见见新闻司的司长钱其琛。

当时,作为新人的他很是紧张,尤其是当知道自己即将见到鼎鼎大名的钱其琛,他一直都敬佩的外交官前辈时,他兴奋不已。当组长将他带到钱其琛面前时,他激动地挺直了腰板,大声说了一句:“钱司长好!”

谁料原本安安静静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同事们听闻后,都抬头看他,并哈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