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等书目谈谈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认识?中文系需要掌握哪些书目基本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结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等书目谈谈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认识

粗浅的理解:文献学是一个工具属性偏强的学科。它的本质其实只有两点:整理资料和甄别资料。  如果广义的讲,任何学科的研究其实都离不开文献方面的功夫,即使是理工类学科,你在确定一个课题之初,也需要进行大量地研究资料整理,例如前人的研究方法、角度,现阶段已经确定的结论,以及尚待研究的问题,等等。这是搜集资料的方面。  而甄别也是文献学经常需要处理的问题,举个例子。国内书摊上经常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的《老子》、《论语》这些书籍,相对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些书社,这一类书籍无论是备查还是待读都不可取。这种情况在古人那里也是存在的,明代书商经常干这一类事情。并且,古代还有一种重要的风气叫“拟古”、“仿作”,他们的初始目的可能并非作伪,只是练习或者竞赛。但因为时代久远,传到后世往往不能分辨,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文献学的知识来进行甄别。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这类情况如“苏李诗”、“古诗十九首”“二十四诗品”,至今仍在争论。以下内容摘自我学习文学文献学时的讲义材料,由四川大学王红老师讲授,暂未曾获得老师授权(12.29注:已获得王老师首肯),十分感谢她在我对文献一窍不通时开的这门课程:一、 何為“文獻”?  《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朱熹:“徵,證也。文,典籍也。獻,賢也。”按朱說,文獻包括歷朝典籍和賢人的學識。   今“文獻”意義縮小,但指歷代典籍。  文獻學三內容:   1、目錄  2、版本  3、校讎二、何為“目錄”?有何作用?  詳余嘉錫《目錄學發微》“目錄學之意義及其功用”。“治學之士,無不先窺目錄以為津逮,較其他學術,尤為重要。”  重在目录之“用”。用途:  “辨章(彰)學術,考鏡(竟)源流。”(章學誠《校讎通義·序》)  “即類求書,因書究學”(章學誠《校讎通義·互著》)具體作用:掌握古籍基本狀況;瞭解著作大要;略探學術源流;初窺讀書與治學門徑。  張之洞《輶軒語·語學·通論讀書》節錄:  “讀書宜有門徑”:氾濫無歸,終身無得;得門而入,事半功倍。或經,或史,或詞章,或經濟,或天算地輿,經治何經,史治何史,經濟是何條,因類以求,各有專注。至於經注,孰為師授之古學,孰為無本之俗學。史傳,孰為有法,孰為失體,孰為詳密,孰為疏舛。詞章,孰為正宗,孰為旁門,尤宜決擇分析,方不致誤用聰明。此事宜有師承,然師豈易得?書即師也。今為諸君指一良師,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讀一過,即略知學問門徑矣。析而言之,《四庫提要》為讀群書之門徑。三、學習文獻學的目的 解決讀書、研究的一些基本問題1、收集資料  (1)原始的(非二手)、經典的、常見的、考實的  (2)電子古籍如何用(在具備閱讀紙本文獻常識的基礎上謹慎使用。)  例,研究生“魏晉六朝韻文研究”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文選·潘岳〈西征賦〉》:“過延門而責成,忠何辜而為戮?陷社稷之王章,俾幽死而莫鞠。”  李善注:《漢書》曰:“成帝時,日有蝕之。王章奏封事,召見,言王鳳不可任用。帝謂章曰:‘微京兆直言,吾不聞社稷計。’後上不忍退鳳,章遂為鳳所陷,章罪至大逆,死獄中。”  【箋注】《漢書·馮奉世傳》:“是時,成帝長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八九年矣,時數有災異,京兆尹王章譏鳳顓權不可任用,薦野王代鳳。上初納其言,而後誅章。”(該事《漢書》多處記載,最接近李注原文的是《元后傳》!且馮奉世傳記該事明確說“語在《元后傳》”,你若讀的是馮傳原文就一定會看到。)  (3)竭澤而漁,小題大作  (4)歸納法而不是演繹法2、使用資料:明源流,辨真偽,別雅俗  極重要,作論文最易於此處犯錯誤。  源流:  例:博士生《後漢書》、《三國志》順序弄錯問題;  《晉書》材料來源問題;  《舊五代史》問題:修于宋初,薛居正監修。歐陽修新史出,北宋並行,金章宗時削舊史,止用歐陽。元時舊史不行於世。四庫館臣邵晉涵等從《永樂大典》輯,又用《冊府元龜》、《通鑒考異》等補,恢復原貌十之七八。今為輯本。注意中華書局出版說明(從現在起,養成讀書先看序跋、出版說明、凡例等的習慣)。  真偽:  尚書今古文,《文選》的一些作者,偽書問題。  還有較複雜的辨真偽,應參看群書(孤證不可靠)。  例:過去有同學課堂提出《唐六典》載“工商之子不入仕”問題,實際情況如下: 《唐六典》由玄宗時興起,手書白麻紙,依據《周禮》“建邦之六典”:治(避諱改爲“理”)、教、禮、政、刑、事,由三代宰相三個班子完成(張說、張九齡、李林甫)。韋述在《集賢記注》中有說明,其中提到“工商之子不得預於仕”,並未實行,《唐六典》僅是理論。韋述認爲“書雖成而盡不行”,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認爲《唐六典》還是實行了一部分。盧杞《建中二年奏》卷五五認爲它常被人引用。《四庫提要》卷七九疑當時討論典章已相引據,而公私科律則未嘗事事遵用。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五章《新樂府·道州民》認爲《唐六典》常被引用,但實行起來非事事遵行。《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職官》也提到《唐六典》,可參看。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引文原作者沈轲,侵删!

中文系需要掌握哪些书目基本技能

听说读写,会说一笔好的字,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写好的文章,领悟能力强 。

一级书目 :

1、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2、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3、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王光东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

5、郭沫若:《女神》(1921)

6、郁达夫:《沉沦》(1921)

7、鲁迅:《呐喊》(1923)、《彷徨》(1926)

8、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

9、茅盾:《子夜》(1932)

10、沈从文:《边城》(1934)

11、萧红:《生死场》(1935)

12、艾芜:《南行记》(1935)

13、曹禺:《雷雨》(1936)

14、老舍:《骆驼祥子》(1936)

15、张爱玲:《传奇》(1944)

16、柳青:《创业史》(1960)

17、陈映真:《将军族》(1964)

18、《朦胧诗新编》(2003)

19、张炜:《古船》(1986)

20、王安忆:《长恨歌》(1995)

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1995)

二级书目 :

22、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35-1936)

23、周作人:《自己的园地》(1923)

24、鲁迅:《坟》(1927)、《朝花夕拾》(1928)

25、沙汀:《淘金记》(1943)

26、沈从文:《长河》(1945)

27、巴金:《寒夜》(1947)

28、《穆旦诗选》(1986)

29、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1956)

30、赵树理:《三里湾》(1953)

31、老舍:《茶馆》(1958)

32、白先勇:《台北人》(1965)

33、西西:《我城》(1979)

34、张承志:《心灵史》(1991)

35、贾平凹:《废都》(1993)

36、阿城:《棋王》(1984)

37、史铁生:《我与地坛》(19)

38王朔:《动物凶猛》(1991)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计94种) 对应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1-5 中国古代文论1-2 一级书目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注析,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诗经》全注本,如陈子展《诗经直讲》等)

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楚辞》全注本)

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5、《论语新解》,钱穆注解,三联书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