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为何能“闷声发大财”
发布时间: 2023-07-11

□余如波

癸卯兔年春节档,总共揽下超67亿元票房。众多影片中,有一部极其低调——《熊出没·伴我“熊芯”》。作为动画片,它没有名导、明星吸引观众眼球;在媒体、自媒体,它从上映伊始就备受“冷落”;在各大影院,它没有路演拉动人气,甚至缺乏现场物料布置……

在大片逐鹿、群雄厮杀的春节档中,《熊出没》安静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当人们将目光转向数据,却发现片方早就乐开了花:春节档7天,《熊出没》斩获近7.5亿元票房,仅次于《满江红》《流浪地球2》,位居第三,打破春节档动画片票房纪录,截至2月13日,该片总票房已达13.5亿元。

从2014年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开始,“熊出没”已连续9年亮相春节档,票房也从最初的2亿元出头,直至今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不仅带来了欢声笑语,也在暗中“闷声发大财”。

“票房奇迹”一词可能略显夸张,但它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剖析的现象。儿童观影,通常选择适合全年龄段的“合家欢”题材,但在这个春节档,这样的影片却很少。尤其是同为动画片的《深海》,尽管画面极其精美,技术上也有创新突破之处,然而由于其题材聚焦青少年抑郁症问题,并没有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

可以说,外部环境对《熊出没》十分友好,但要想真正“爆红”,还是得依靠自身修为。

互联网行业有个术语——“垂类”,或者说“垂直领域”,意即“为限定群体提供特定服务”。以社交平台为例,豆瓣用户对应文艺群体,虎扑对应男性体育迷,B站对应“二次元”,它们都有大量忠实粉丝。对于这类平台而言,它们的运营策略就是深耕某一“垂类”,专注服务于这一部分用户。

专注于“垂直领域”,尽管受众基数变小了,但只要始终专精于此,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内容,就有机会建立品牌效应和粉丝“黏性”。例如前几年,曾有乐迷在社交平台上提问:如何看待凤凰传奇的音乐?一位乐评人很诚恳地回答: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了最好。

《熊出没》与之类似。它从动画短片起步,单集时长10分钟左右,后来陆续推出大电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小观众及其家长。尽管比起国外优秀动画,《熊出没》在主题和技术上还有差距,然而在评分相对严谨乃至苛刻的豆瓣平台,《熊出没》系列动画片、大电影的评分也普遍高于7分,比“及格”还强那么一点。

《满江红》《流浪地球2》等春节档大片则不然,它们往往在演员、技术等方面推高拍摄成本,面临较大的资金回笼压力,必须在庞大的成人观影群体中“分羹”。这就要求在电影内容之外,通过各种营销、宣发策略来博取关注,甚至不惜动用一些上不了台面的炒作手段。这有助于拉动观影,也可能起到“反噬”作用。

笔者并非比较二者之间的优劣,而是提出一种设想:对于电影产业乃至文化产业而言,主流消费市场自然令人垂涎,但是如果这条赛道过于拥挤,另辟蹊径或许也是一种选择。当然,提出“点子”、发掘潜在的“垂类”只是第一步,对于从业者而言,修炼“内功”永远是最重要的,既要有专业度,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作者:余如波

来源:四川日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