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二战时的日本天皇是军部的傀儡,你认同么?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为什么会出现“下克上”的现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有些人认为二战时的日本天皇是军部的傀儡,你认同么

首先,近代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和日本实行的天皇制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陷入了这一误区,以为日本的天皇和西方国家的国王一样,没有实权,这是个错误的认识,而日本的天皇制恰恰相反,在明治维新后,天皇在日本的生活中,作为万人之上、至高无上的君主,拥有崇高的权利,天皇是名副其实的独裁者,集国家权利和精神权利于一身,神圣不可侵犯。

明治年间,日本御用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在《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中写出了大量的有关拥护和神话日本天皇的故事,书中说,天皇是掌管一切权利的神,掌管万物生长的神,是至高无上的神。

而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日本天皇没有实权呢?

其重要原因就是,日本裕仁天皇在日本战败中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作为日本帝国最高的统治者,作为侵略中国的制定者,推动了一些列的战争和屠杀事件,残忍的杀害了成千上万的亚洲军民,纵容手下的士兵实行惨绝人寰的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是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之一,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颁布投降后,居然没有受到一点惩罚,令世界人民何以同意。

日本战败后,日本国内还是无比地拥护裕仁天皇,作为日本道德和军事和绝对的统帅,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爱戴,无数人民为他开脱罪责,各界人士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编织了各种谎言,应对各国人民的问责,为天皇推卸责任。而作为世界上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的美国,为了将来日本未来不会与自己为敌,操控同盟国不起诉日本天皇,而当时苏联极力反对,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再一次挽救和拥护日本裕仁天皇,最后他也没有被起诉。就这样日本天皇跳脱了世界人民的问责。

所以,在学习西方的文化之后,人民就容易陷入这个误区,以为日本天皇和西方国家的国王一样没有实权。

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为什么会出现“下克上”的现象

前面网友列举了例如二二六等几件著名的日本军队下克上历史事件,不再赘述

再补充列举几个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典型的“下克上”细节:

1、接到进攻命令,抛开协同部队、擅自冒进、发动万岁突击、企图抢头功

2、接到撤退命令,以退为耻,发个电报表忠心,烧了军旗,再来一次万岁突击

3、接到投降命令,拒绝执行,杀了长官,直奔皇宫要清君侧、或者面对天皇方向切腹自杀

如果你浏览那段历史就不难发现,日本不仅仅是军队和军人有这样的表现,日本男女老少、上下左右都有这种下克上的理念。这就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是历史问题,是当时日本民族核心价值观问题。

因此,个人认为日军二战时出现的“下克上”现象同日本民族当时的核心价值观、日本军队和军人尚未完全从武士阶层和武士思想发育成现代军队和军人思想有关,同时也同日本国民当时被军国主义教育蒙蔽有关。

当时日本民族核心价值观中天皇崇拜为绝对核心,“愚忠、愚勇”占重要甚至主导地位。日本天皇崇拜深植于全体日本国民的意识之中。而往往体现出“忠勇”气质的“下克上”不被追究或者从轻发落。只要以效忠天皇为名义就可以做出任何下克上的举动,因为再怎么克上只要不克皇上,只要献身皇上就可以被原谅。这就是为何美国在改造日本之初首先想到过要绞死天皇的道理。

然而,这种下克上的现象和缘由无形中,也就一直伤害着日本军人及他所处的体系。成为日军在战术上战败的原因之一。我文中开头列举的这些现象虽然在天平洋岛屿战中经常发生,但很少有被追究,以至于在任何一次战斗中,毫无保存实力理念的战术几乎绑架了所有普通士兵的生命。几乎所有战役,日军都会发动毫无意义的自杀冲锋,甚至,部队长官,那些受过良好军事教育和训练,已经积累了十几年作战经验的中高层指挥官最后也只能光着膀子嘿咻嘿咻地带头冲向美军的交叉火力网中。

美军一直看不懂这种战术模式,搞不懂对手为何会以这种自残的方式消耗军力,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士兵同美军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方为生而战,一方却为死而战,因为在每一个日军官兵脑中植入的理想是:忠君报国之死可以占据靖国神社的一席之地,从此由人变神

慧识文武,个人观点,供参考

日本会为安倍晋三举行国葬吗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将于7月12日(下周二)下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表示,可以考虑以国葬方式为安倍晋三下葬。

安倍夫人与亲属及友人商议后表示,安倍晋三前首相一直希望国家稳定,在现在新冠的局势下,国葬会给国民造成困扰,所以感谢岸田首相的好意,希望以普通国民的身份下葬在山口县的家族墓园。

根据日本的《国葬法》,只有对日本有巨大贡献,或者是有特别功绩的人才能享受国葬。以往只有位列皇族、公爵,有元帅军衔或首相大臣级别的人,才能享受国葬。

国葬的葬礼费用由日本政府全额支付,日本在战后只为1967年去世的前首相吉田茂举行了国葬。

安倍晋三已经死了,他死了以后享受什么样的待遇,都是日本人自己的事情,和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有人认为,安倍晋三的待遇会反映出日本的某些倾向,其实,我们根本用不着去管别人怎么样,我们让自己更加强大才是更重要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都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不停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才能够在风云变化的国际环境里立于不败之地!

二战时期日本陆海军之间的矛盾有没有后人夸大的因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矛盾其实是很严重的。

为什么太平洋战争,似乎日本海陆军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因为海军的一系列作战,几乎不要陆军配合。

比如偷袭珍珠港、珊瑚岛海战、中途岛海战等等。

陆军需要的只是乘坐海军的运输船登陆,然后自行作战,接受海军的补给即可。

当然,大家注意,陆军参加的大规模作战主要局限在东南亚,而难度并不算大,当时盟军在东南亚的防御已经接近崩溃。

其他不扯,我们就看看抢占青岛期间,海陆军拆台。

由于军事战略原因,日军从北向南攻打山东,青岛位置过于靠东,已经没有防御的意义。

所以,南京于12月13日失守后,青岛市长沈鸿烈执行了总撤退命令。国军将日本在青岛的价值约二亿多日元的几座工厂,从18日夜至19日晨,全被炸毁。此时,青岛港口已用沉船予以阻塞,灯塔亦被破坏,附近海域也敷设了水雷。  

当时青岛附近已无国军主力,仅有海军陆战队约2000人,地方保安部队约3000人。至12月底这些部队连同市政机关已迁至城外,市内仅留少部警察和主要由德国及其它第三国侨民所组成之特别警察队,暂时维持市内秩序。

显然,此时日军不用占领而是接收青岛。

根据日本海陆军的协议,青岛应该由青海方面占领。

具体为:1938年1月7日夜间,日本海军军令部以大本营的名义向在上海的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发出在执行封锁中国沿海任务的同时,相机攻占青岛。

为此,日军第4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在12月下旬已组成了进攻青岛的水上部队,并于1月2日即开始在辽东半岛的貔子窝、城子疃南部的里长山列岛基地集结。

然而,明知道青岛应该由海军占领,陆军却横插一脚。

1月8日,日本陆军竟然以大本营的名义,令“华北方面军”进攻青岛。

9日,寺内寿一的“华北方面军”即将该命令下达到西尾寿造的第2军。

担任沿胶济线向东攻占青岛任务的第2军第5师团,在铁路、公路已被抗日军民所破坏的情况下,仍然沿着被破坏的道路高速前进,试图抢在海军之前占领青岛。

先头的长野佑一郎大佐之第10联队不惜代价,在1月13日才到达青岛。

海军方面发现陆军试图强占青岛,果断提前出兵。

1月10日18时30分,青岛市被敌第4舰队占领,陆军无功而返。

资料中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