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讲什么的书?成语挥汗如雨出自《战国策、齐策》,你知道齐国故都是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战国策》是讲什么的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题的史学著作,主要记载着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一些事,最主要的是各国的游说之仕,纵横家的言论策略,显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特点。我们课本上所学过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唐睢不辱使命》等。

成语挥汗如雨出自《战国策、齐策》,你知道齐国故都是哪里吗

“挥汗如雨”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原词为“挥汗成雨”,词义也有所不同:

《战国策.齐策一》记载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游说齐宣王与赵合纵抗秦的片段。显示了苏秦令人信服的游说技巧。他先说齐国优越地理位置:

“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

再说齐国地大、兵多、粮丰:

“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

特别强调齐军战斗力之强:

“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若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

在这样的屏障下齐国富饶,人民殷实,志气高扬: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基因、走犬、六博、蹋踘者;临淄之途,车声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苏秦恭维齐宣王治理的齐国富庶,人们闲暇时可以玩声色犬马;做生意时熙熙攘攘,路途车穀相撞,人们的肩膀相互摩擦。可以说人们将衣襟连起来会成为幔帐,举起袖子来会成为帐篷,挥洒汗水会成为雨水。

这些都是齐宣王的骄傲,如果拱手献给秦国,一切将化为乌有。

最后苏秦点出齐宣王的要害:

夫以大王之贤是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苏秦接着为齐宣王分析韩、魏等国为屏障,齐响应赵国抗秦百利无害。齐宣王终于被说动,同意合纵建议:

齐王曰:“寡人不敏,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

在这里,“挥汗成雨”的原义是指人志气高涨,人们的汗水挥洒起来就像下雨一样。

成语“挥汗如雨”一字之差,词义不同,形容天热出汗多。

那么齐国的故都在哪里呢?就是苏秦多次提到的临淄,今为临淄区,山东淄博市辖区。

临淄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封太公姜尚为侯封于齐地,都治营丘。《史记意外.齐太公世家》记载: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

营丘为都城还有个“失而复得”的事件:

公元前867年,齐哀公不振遭纪侯谮言,周夷王烹杀哀公,而立其弟静为齐胡公。齐胡公上位受到齐哀公拥趸者的反对,只好徙都薄姑。薄姑在今山东博兴县湖滨镇寨卞村西北,小清河之阳,东南距齐都临淄城25公里处。

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菑。

齐献公杀胡公,驱逐了胡公的儿子,把国都迁回营丘。为防备别国入侵,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所以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

《左传》与《战国策》是史书还是兵法

《左传》作者是战国时期左丘明,《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整理编著。这两部书是中国古代早期历史著作,不是兵法。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左丘明为《春秋》作注解整理编藉的史书,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编年体史书。

《左传》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全书共35卷,十八万字,记述鲁国从公元前772年一公元前468年共305年的主要历史事件。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历史巨著,该书记载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和中山国等国主要历史事件。

全书共33卷,497篇,12万字,记述了战国时期240年的历史。书中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政治主张和他们的言行策略,是谋土们的从政外交实战手册,里边记述了纵横家们的奇思妙想,外交手段,并不被儒家主流思想接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