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后赵构后悔过吗(岳飞在被秦桧以莫须有处死后,赵构为何却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呢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岳飞在被秦桧以莫须有处死后,赵构为何却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呢

宋朝的大将岳飞是一个非常悲情的将军,他一心精忠报国,但是最终却被奸臣所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人们都说是秦桧杀了岳飞,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那在岳飞死后,宋高宗赵构在岳飞的灵位前,为什么要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这样的话呢?岳飞在被秦桧以莫须有处死后,赵构为何却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宋朝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积贫积弱,面对外敌的入侵时,宋朝的统治者一味采取屈辱求和的态度,既进贡金银珍宝又俯首称臣,可谓是非常窝囊的。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弱小的王朝,诞生了一位非常有血气的大将,这个人就是岳飞。

这句话虽然并非来自史料,但是,却很好了诠释了历史上的赵构、岳飞,所处的尴尬境地。有时候,做一些事情,并非出自心甘情愿,而是实属迫不得已。

宋高宗赵构的这句话,就透出了无尽的无奈。这里无意为赵构杀岳飞开脱,高宗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担负责。这件事,从不同角度来看,也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可是赵构杀了一个英雄岳飞,受到谴责也是理所应当的,这是高宗理应承担的后果。

赵构为什么会说这句话,想要理解赵构的内心,那就要从他的经历开始说起。

对于赵构的行为,世人都是不解的,但是倘若站在他的角度而言,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赵构杀岳飞,是可以有好几个理由的,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原因或许便是“功高盖主”了。显然的,皇帝是不希望有一个人,威望比自己高,并且手握重兵的,因为这样可能会给他的皇位造成威胁。当然,赵构说出“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的言语,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个理由并不足以让赵构杀了岳飞。而真正的理由其实非常明显,因为岳飞想要“迎回二圣”。 

那位高人知道岳飞死后赵构是什么下场啊

赵构的下场很惨,病死的。但是是在80岁。赵构在岳飞死后,开始对秦桧冷淡,以至于到最后秦桧在病中被赵构吓死。事情是:赵构探望生病的秦桧。秦桧的儿子问皇上下一任相国是谁。皇上回了一句:“这不关你的事。”当晚秦桧死。

杀岳飞的真的是赵构吗他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杀死岳飞的是赵构,在岳飞死后,赵构还活到了八十岁,但是他没有后人,而且他死了之后一年才被埋葬。相信大家对岳飞这个人物一定非常熟悉,岳飞是民族英雄,为国家抵抗外族侵袭、抗金战争付出了很多,为了国家的和平安定,他离开了需要他孝敬的年老的母亲、需要照顾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从年少直至死去几乎永远在战场上,永远在为国家的和平安定而奋斗,而这么厉害的一个民族英雄,最后却死在了一个他一直效忠的君主手中,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岳飞死后,赵构的结局如何。

一、岳飞死后,赵构与金签订了合约,牺牲了民族的节气。

赵构为了与金求和,答应了金的要求,并且将岳飞杀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就这样被胆小怕事的君主杀害了,实在悲哀,而且还得向金进贡财物和丝绸等物品,丧失一个一个大国该有的节气,如果赵构没有杀死岳飞,凭借岳飞的实力说不定还能够打赢金兵。

二、即使不是金的要求,赵构也会杀死岳飞。

岳飞在世的时候,为国家和民族都做出来非常大的贡献,所以他也有非常高的威望,他的风头甚至盖过了赵构,而且当时也有些人说岳飞比赵构更适合当皇帝,所以赵构也慢慢起了杀心,我想就算是没有大金的要求,赵构也一样会除掉岳飞,而且赵构是主和派,只要不发生战争,他什么都愿意付出。

三、赵构没有留下后人,而且死后也没有马上被埋葬。

赵构的儿子在还没有长大的时候就中途夭折了,所以他后继无人,只能找个同宗之人作为继承人;赵构去世后,他的棺材当时并没有埋葬,而是在过了一年多后才埋葬,这也算是上天给他的报应了。

你对于赵构还有哪种认识呢?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宋高宗杀了岳飞后有没有觉得对不起岳飞

从心理上分析,宋高宗肯定有遗憾的,毕竟少了一个帮他抵御外敌的大将。但是岳飞的口号让他不爽,迎回两帝后让他怎么办,谁来当皇帝?所以不可能为岳飞平反,因为就是高宗想让岳飞死的。

在岳飞死后,为何皇帝赵构没有将他满门抄斩

首先要知道岳飞为什么死,是因为他不肯痛痛快快的交出兵权,在兵权被夺的情况下闹情绪,甚至影响部队的稳定。为此赵构才杀了岳飞。秦桧知道赵构的目的,帮一把而已。甚至都没有深入参与岳飞案,因为他是丞相,不负责岳飞案,前期负责岳飞案的是何铸,何铸认为岳飞谋反证据不足,不可以判死刑。秦桧劝他按照皇帝的意思杀了岳飞,何铸不服,并替岳飞鸣冤。于是秦桧用万俟卨换掉何铸,万俟卨对高宗的心思心知肚明,在谋反罪证不足的情况下,另外找了两项罪名判岳飞死罪,罪名是临军征讨,未按照命令如期执行和指斥乘舆。因为没有确定谋反罪,这两项罪名与岳云和张宪关系不大,所以大理寺没有判两人死罪,只是罚奉和徒留。但是赵构为除后患,追加了岳云和张宪死刑。

秦桧在岳飞案中大部分是辅助和支持,并没有直接参与,所以即便是岳飞赦罪官复原职,并追谥武穆的时候,秦桧的名誉也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在理宗朝,秦桧被定为奸臣,岳飞追封鄂王,都没有人把岳飞的死归罪于秦桧。

在整个南宋时期,说岳飞的死是秦桧主谋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岳柯,但是他的这一说法未得到广泛认可。直到元朝编纂《宋史》,在收集资料时,采纳了岳柯的资料,秦桧害死岳飞才正式载入史册。这时候,岳飞死了200年了。

岳飞死后20年就被赦罪官复原职了,岳飞复官以后,秦桧在孝宗朝和理宗朝两次被追夺封号,打入奸臣行列,并大书特书秦桧卖国行径,即便如此,宋孝宗和宋理宗都没有把岳飞的死算在秦桧的头上。为什么?

解释起来非常麻烦,简单点说,岳飞死不是冤案,就不需要任何人为冤案负责,特别是皇帝。如果岳飞死是冤案,根据宋朝冤案终身追责制度,与岳飞案相关的审案官员、死刑复核官员,所有在死刑判决书或者核定书上签过字的都要被追责,而皇帝是最终死刑核定者,也需要背负判断不明、误杀忠良的责任。但是恰好秦桧不会被追责,因为秦桧是丞相,岳飞案的审理和死刑复核都不在他职权范围,不需要他签字。是不是很尴尬?那怎么办?好办,岳飞犯罪事实清楚,应当处死,但老皇帝感念他曾经立下很多功劳,死后不再追究,追复原官职,并宽待他的后人。皇恩浩荡,皆大欢喜。

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那岳飞到底冤不冤?先说好了,别骂街,看完了再骂,按照审判书上的罪行,岳飞死的不冤,犯罪事实认定清楚,法律适用得当。说岳飞不冤,是因为岳飞并没有被判谋反罪。判谋反罪的话就是彻彻底底的冤案了。但是因为证据不足,没能定案。最后不得不让万俟卨替换何铸,据需审理,结果一样谋反证据不足,于是万俟卨另外找了两项罪名。除掉了岳飞。岳飞案两条死罪,前面提到过,一个是临军征讨,逾期三日者当斩。这个事岳飞确实做过,而且远不止逾期三日,而是压根就不听赵构的命令。按照法律条文,岳飞死的不冤,第二个罪名是指斥乘舆,情理切害者,死罪,而且是位列十恶不赦的重罪之一。什么是指斥乘舆?就是对皇帝不尊敬,出言不逊,转弯抹角的骂皇帝,有没有,不解释。

单就这两项罪名来说,可轻可重,全在皇帝一念之间。皇帝可以一句话赦免,不予追究,但要说是冤案,需要推翻平反,那就难了。不推翻,坚持岳飞死不是冤案,按照律条说得过去,而且不需要任何人负责,皇帝摆出高姿态,赦免岳飞犯下的罪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