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句佛教经典禅语名言(佛家禅语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

  禅宗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禅语的非逻辑又使人们难以理解。我整理了一些佛家禅语经典语录,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摘抄
  1. 三餐常思农民苦,日用莫忘众生恩。

  2.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

  3. 要批评别人时,首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4.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5. 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的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

  6. 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的如我凯撒者也,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7.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8.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

  9. 有智慧的人能够舍,能舍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10.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11.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12. 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13.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4. 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自平。

  15.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6.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17.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8.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9.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20. 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21. 不欣世语,乐在正论。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22.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23. 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24. 口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25.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分享
  1. 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3. 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4.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5. 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6.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7.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8. 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9.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0.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1.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2. 人若开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评人者,不惟无福且无寿。

  13.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14.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5.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集锦
  1.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3.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4.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5.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6. 念佛愈能熟,处事愈精详。

  7.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8. 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

  9.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0.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看了佛家禅语经典语录的人还看:

1. 经典佛家禅语名言100句

2.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句子

3. 佛教经典静心禅语语录

4.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精选

5. 佛家的经典禅语贺词

6.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大全

108句佛教经典禅语

下面列出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1、一切皆为虚幻

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2、不可说

出处为《大品般若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谓的不可说意思就是不能说的意思。佛家认为,“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而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故曰不可说,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禅宗的理念,佛陀境界需要人自己从人生的日常流转中去领悟,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家劝人向善的基础,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毕竟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原文出自《华严经》。佛曰: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