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的意思?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内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这句话出自吕不韦的《吕氏春秋》。

原文如下: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

可长有者,其为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白话译文: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假如我死了,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

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内涵

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像我这样忠实诚信的人,但不一定像我这样好学。”

孔子这一番话,提醒我们忠实诚信的美德,比较容易培养。但是好学不倦的精神,则比较难于保持。所以一般人很不容易长期保有可贵的美德,令人失望。

不好学,就难以明白道理。受到环境的影响,便会随波逐流,愈来愈势利,也愈自私。原本忠实诚信的美德,随着时光的流失,也变成不忠不信。唯有好学不倦,与时俱进,才能长期保存忠信的美德,持续发扬光大。

(一)不好学,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段时间不学,就有如不懂事理的人,听不明白,也想不明白。我们必须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这里所说的学,是明白道理,而不是今天大家所重视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只能用以谋生,很难提升道德修养。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学的重点。

(三)再博学多闻的人,也不能停止学习。因为内外环境持续在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以期赶上时代,不致落伍。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