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剧起源于祁阳,为什么在邵阳发扬壮大?祁剧,越剧,豫剧分别属于什么地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祁剧起源于祁阳,为什么在邵阳发扬壮大

祁剧旧称“祁阳戏”或“大戏”,因发源于祁阳而得名,新中国建立后名为“祁剧”。分永河、宝河两路。永河路主要流行于水州、衡阳、郴州一带,宝河路则以旧宝庆府治为中心,包括今新化、安江、洪江、靖县等地。

祁剧《昭君出塞》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三次进京演出,2018祁剧《昭君出塞》又一次进京演出。上世纪60年代,《送粮》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祁剧彩色艺术片。2015年祁剧名旦肖笑波凭《目连救母》获得戏曲最高奖项梅花奖,也是唯一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的祁剧演员。2008年6月7日,祁剧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浓厚的历代氛围,名角纷呈,创造了良好的历史传承

如果说花鼓戏是民间小戏,那么祁剧则是“宫廷大戏”。民间小戏形式活泼,来戏快,随便一个空地便可来一段,有无基础都现学现用;祁剧则讲究铺垫,演的大多是大戏、大舞台,无“大户人家”需求就无法生存。幸好,老宝庆人爱好这一口,喜欢坐在舞台下品茶品戏品人生。

宝河路历代名艺人,生角有李荣祯、唐福耀、桂松茂、周美仁、邹正喜、郑芝兰等;小生有郭品文、何少连、曾艳达、刘芝秀郭金枝等;旦角有一枝梅、钱福芳、花中喜、刘秋红、谢美仙、吕素贞、金玉凤等;老旦有廖锦彩、黄金彩、何浯连等;花脸有邓汉葵、张品超、唐春庭、罗柱铃等;丑角有何三保、屈品九、唐可华等;乐师有刘道生、罗洪卿、蒋菊元、周铁生等。祁剧名旦花中喜(罗得缘)因不愿意被陈光中强逼为妾,投水自尽,年仅19岁。刊发报道及悼念文章两个月之久,引起巨大反响。

一出古老的祁剧,在一名坚强女孩的泪水灌溉中,开出了芬芳的“梅花”大奖;

一家困境的剧院,在一名头牌演员的汗水付出中,成为了“文化使者”巡演单位;

一个濒危的剧种,在一名80后党员的与时创新中,发展壮大,走出国门。

她,就是第25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肖笑波。

名师传承关乎传统艺术的成败,肖笑波出生于湖南省新邵县的戏曲世家,11岁考上邵阳艺校祁剧班,师从祁剧名角花中美。在最困难的时期,老师以母爱、艺术传承的使命将其留下,才有了后来“梅花大奖”的精彩。

25届梅花奖获得者肖笑波《昭君出塞》剧照

省级招牌——湖南省祁剧院,是祁剧在新时期传承发展的重要保障。

1950年,邵阳市有艺光、文艺两个民间职业祁剧团。1956抽调艺光祁团部分名演员到文艺祁剧团改为地方国营邵阳市祁剧团。1960年3月,抽调邵阳市祁团和省内部分优秀演员组成湖南省祁剧艺术团,赴北京汇报演出后,将湖南省祁剧艺术团组建为湖南省祁剧院,由邵阳专署代管,驻邵阳市。1970年撤销省祁剧院建制。同年11月,将原省祁剧院下放农村的部分演职员调回,组建邵阳地区文工团祁剧队。1974年地区文工团撤销后,祁剧队改为邵阳地区祁剧团。1984年6月4日,将“邵阳地区祁剧团”改为“湖南省祁剧团”,后恢复为湖南省祁剧院。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时,湖南省仅存的专业祁剧团体——省祁剧院,骨干流失、舞台冷清、举步维艰,传承剧目由600多出锐减到不足30出。2011年前,演员每月只领500元的生活补助,有的月份甚至还发不出。2012年,考虑戏剧生存困难,剧院改为事业单位湖南省祁剧传承保护中心。

祁剧的大场面、大舞台的特性决定了他适应市场的能力差,一旦没有市场需要则举步维艰。小戏小品在困难时期,依靠红白喜事,在夹缝中求生存。幸好,邵阳祁剧发展都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不断传承发展。

专业培训机构,祁剧发展必不可少的人才保障。

祁剧则非专业人士可模仿,不仅唱腔字正腔圆,而且要会点功夫,不会隔空翻上不了台面。这要求有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而且是在10多岁可塑性强得阶段培训,年龄大了,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1960年成立邵阳市祁剧团文科班,后改为湖南省祁剧院小演员训练班。半年后入剧团,按行当分配名师授艺,订立包教包学合同。祁剧优秀传统剧目《昭君出塞》、《闹严府》、《长板坡》等是必教剧目。该班培训出来的学员,后来都成为湖南祁剧团的艺术骨干力量。

1976年8月,将湖南省艺术学校祁剧科办在邵阳市。第一期学员共29名。1977年5月,祁剧科并入邵阳地区剧团,由剧团代管。1979年冬成立邵阳地区艺术学校,与省艺术学校祁剧科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学制3到6年,培训唱、做、念、打等基本功和文化课。1986年5月20日,将省艺校祁剧科改为湖南省邵阳戏曲学校,从而成为一所正规的中等艺术专业学校。陆续开设祁剧班、花鼓班和综合性的文艺班,学员逐年增多,为祁剧事业发展不断供应新鲜血液。2017年,邵阳艺术学校、邵阳师范、武冈师范三所学校组建湘中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仍开设祁剧专业。

地方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支撑,且缺一不可。祁剧在邵阳,有历史传承、民众需求等丰厚的艺术土壤,还有专业人才培训输送机构,更有政府大力扶持。如此,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释放传统艺术的魅力。

祁剧,越剧,豫剧分别属于什么地方

祁剧发源于湖南,越剧发源于浙江,豫剧发源于河南。

祁剧是比京剧的历史还早400年的地方剧种,旧称祁阳戏、祁阳班子,是湖南省汉族地方戏曲中流行地域最广、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剧种。

湖南省八个古老的地方大戏剧种中,只有祁剧占据了永州、衡阳、郴州、邵阳、怀化、娄底等大半个湖南省的地盘。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