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教研网乡镇中心学校工作经验初
发布时间: 2023-07-06
乡镇中心学校工作经验初探http://www.ycjyw.net.cn 2007-06-20 宜昌教研网访问次数: 476-----------------------------------------------------------------------------------------------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地方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根本制度问题,涉及到领导权力分配、机构设置等事务,管理体制所反映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领导教育,教育管理体制处于教育体制的中心位置,犹如一条主线,将其他教育制度串联起来。乡镇中心学校性质及建制、管理职能及工作规律、运作流程及工作艺术是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将教育局今年五月在教育督查中形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推介于下,希望对各乡镇中心学校有所补益。乡镇中心学校工作经验初探五峰县教育局 李海涛 十五 期间,乡镇中心学校在农村教育改革大潮的激荡中应运而生,与时俱进,在乡镇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一、在改革实践中确立角色地位2002年,我县开始实施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003年县人民政府批转《关于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的报告》,明确了 以县为主 教育管理体制下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管理责任。乡镇教育组撤销以后,乡镇教育工作由乡镇长负总责,配备教育干事协助管理乡镇教育事务,同时设立乡镇中心学校,具体管理全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为使新的管理体制在解决旧体制留下的突出问题的同时,不再引发新的问题与困难,我县专门行文对乡镇中心学校的班子组成作了明确规定,对中心学校班子中的校长、常务副校长、财务报帐员等干部的主要职责作了规定,并逐步实现了乡镇中心学校与乡镇集镇初中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建制,明确了乡镇中心学校不但负有校本部的教育教学管理责任,而且要承担起全乡镇的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的重任,并对人事权、财经权、资源调配权进行了适当授权,使中心学校获得到了必要的权力与资源支撑,这是我县在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时,充分尊重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现实和教育管理规律,对乡镇一级教育管理模式的创造。实行 以县为主 的教育管理体制,设置乡镇中心学校不是一次简单的学校更名、班子更替和校址迁移,而是一次综合性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因而改革之初,产生一些模糊认识,工作上一时感到茫然无绪,这些都不足为怪。值得庆幸的是我县各乡镇中心学校都能顾全大局,顺应改革,很快适应了新体制的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明确了乡镇中心学校的角色定位:乡镇中心学校是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教学实体,同时,它又接受县教育局和乡镇长的授权,管理全乡镇的教育行政事务,成为一个 双肩挑 机构;中心学校校长事实上既是全乡镇教育教学业务管理责任人,也是全乡镇教育行政事务实际管理者。五年来,我县八个乡镇的中心学校肩挑双担,负重前行,经受了改革风雨的洗礼,在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自身的 有为 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二、在管理过程中探索工作规律乡镇中心学校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职能,在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管理好乡镇教育事务,指导好乡镇各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创农村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界所关注。我县各乡镇中心学校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一些基本规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必须自觉接受县教育局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乡镇中心学校一校两牌,乡镇集镇初中(当地最高学府)为其本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学实体,在这一点上,相比于原乡镇教育组,中心学校具有显著优势,抓好校本部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其首要职责。另一方面,中心学校毕竟是学校,不是行政机关,它对整个乡镇教育事务的管理和对乡镇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须经县教育局和乡镇长的授权。因此,乡镇中心校必须认真处理好直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接受乡镇党委、政府有关事务领导的关系,自觉接受和积极争取双重领导。乡镇中心校是落实 以县为主 管理体制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这一环节如果堵塞,就不能保证县级人民政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政令的畅通。同时, 以县为主 管理体制要求乡镇人民政府对本乡镇教育事业的发展负有六个方面的职责,乡镇长及其教育助理要履行好六项职责,同样离不开中心学校这一中心环节。因此,乡镇中心学校必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不折不扣地履行教育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赋予的的职能职责,切实做到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负好责,为基层广大学校和师生服好务。五峰镇、仁和坪镇中心校在这方面有深刻体会,他们深感乡镇教育实行 以县为主 的管理不可能离开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乡镇中心学校要做好工作,必须一方面保证教育局的政令畅通,另一方面必须同时争取到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两个 必须 不可偏废。渔洋关镇中心学校校长向士清同志写出了颇有见地的体会文章。他说:中心校必须发挥好中转、协调、辐射三大作用。五峰山大人稀,学校分散,信息相对闭塞。教育局的管理触角难于完全触及到全县大大小小的各级各类学校,建好乡镇 中转站 并发挥好 中转 作用尤为重要,这是中心校发挥中心作用的客观需要;在 以县为主 的体制下如何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各部门的支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是中心校发挥中心作用的基本职能;中心校与乡镇集镇初中整合后具备更多的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好辐射、指导作用,影响并带动全镇学校整体发展,这是中心学校发挥中心作用的核心要求。2、必须坚持宏观思维与微观运作相结合乡镇中心学校集教育教学实体和全乡镇教育行政事务具体管理于一身,责任重大,在工作中必须把宏观思维与微观运作紧密结合起来。就宏观而言,乡镇中心学校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教育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乡镇的教育工作,制定乡镇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具体组织实施;统筹乡镇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处理好乡镇教育范围内发生的重大问题;统筹乡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幼儿教育、民办教育等协调健康发展。仁和坪中心学校对此认识很到位,他们将中心学校定位为:教育局和镇人民政府管理教育的参谋、乡镇教育事业的规划与前线指挥者、全镇教育教学业务的直接管理与指导者、全镇学校的后勤保障与服务机构。实践表明,乡镇中心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其职能,统筹规划全乡镇教育,确保乡镇教育发展一盘棋;统筹配置全乡镇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乡镇教育均衡发展;统一管理全乡镇教育教学业务,提高乡镇教育整体质量。付家堰乡中心学校、牛庄乡中心学校在全乡教育的统筹规划方面做得十分及时到位, 十五 期间已基本完成了校点布局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一致肯定。付家堰中心学校与乡集镇初中的合并也十分成功,真正实现了人、财、物融为一体,一校两牌,资源共享。近几年来,我县各乡镇中心学校以主要精力完成了 两基 迎省查国检工作,大力优化教育资源,调整校点布局,改善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了基础教育质量;同时也兼顾了幼儿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的发展。湾潭镇中心校将学前教育统一纳入规划,办起了乡镇幼儿园。渔洋关镇中心校注重统一协调民办教育和成人文化技术教育,促进了新阳光学校的健康发展。仁和坪镇中心学校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缜密的分析思考,制定了《仁和坪镇五年教育发展规划》,对全镇的教育规模与校点布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进行了科学规划,使该镇教育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稳健发展的新时期。近几年来,全镇2所小学评为市级保育寄宿制示范学校,3所小学评为县级保育寄宿制示范学校。2006年来,仁和坪镇中心学校先后荣获 湖北省价格诚信先进单位 和县 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 、 校本教研优秀学校 等称号,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全县前茅。就微观运作而言,乡镇中心学校由原乡镇教育组嬗变成为名副其实的 学校 ,其机构性质、办公场所、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管理职能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更多地体现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首先,要做好校本部的工作,其次要推及全乡镇学校,要将教育局、乡镇政府的决策、决定 贯彻到底 ,再无回旋余地。因而,乡镇中心学校必须更多的研究提高微观运作的工作能力,做到宏观思维与微观运作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单靠发通知、开大会、听汇报推动工作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尤其是校本部的工作,常常还要做在其他学校的前头。有人把中心学校喻为全乡镇教育的火车头,把其他学校喻为火车头带动的节节车厢,在这种情景下,中心学校校长就是火车司机,中心学校其他干部就是火车头内的其他操作人员,要使火车平稳快速前进,司机和操作员必须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述了乡镇中心学须臾不离微观运作的重要性3、必须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乡镇中心学校必须正确处理好管理校本部和管理全乡镇其他学校的关系,将校本部办成全乡镇各级中小学的典范,从而充分发挥其 中心 的地位和作用,辐射带动全乡镇所有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非遗珑琥是啥?非遗珑琥就是非遗龙虎元阳贴。是一种可以可以提高性生活质量的一款产品,使用者将其贴在穴位上,让里面的有效成分能够被充分的吸收,而改善身体存在的异常情况。)中心学校校长是校本部的法定代表人,是校本部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校本部的一切管理事务负总责,这是法律赋予法定代表人的责任,中心学校校长想推也推不了,别人也代替不了。因此,中心学校校长首先要把自己与校本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