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点头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大全顽石点头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成语故事大全顽石点头

成语故事
传说道生法师因为坚持“众生皆有佛性”,不容于寺庙,被众人逐出。回到南方,他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众石头讲《涅盘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围观者将这一奇迹传扬开去,不到十天拜他为师的人越来越多。(注:竺道生主张“众生皆有佛性”,虽然一时不容于众,但是随着更多佛经的传入和翻译,却证明了他的见解是正确的。)
顽石点头
[wán
shí
diǎn
tóu]
基本释义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褒义


《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意思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意思是: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出处: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近义词 :生公说法。

反义词:顽固不化:思想守旧,不知变通;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成语举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枯木逢春,萌芽便发;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

晋末高僧竺道生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他潜心研究刚传入中国的《涅槃经》,参悟到其中的奥妙,得出“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推断,因此被逐出庐山,他流浪到苏州虎丘山讲法,顽石都为之点头。

例句:

1、他的口才极佳,大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本领。

2、“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就指这件事。

3、若遇着适当的人对它说法,如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成语什么点头

石点头【顽石点头】成语解释: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顽石点头】成语出处:《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顽石点头】成语故事: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围观者将这一奇迹传扬开去,不到十天拜他为师的人越来越多。【顽石点头】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W开头的成语朱衣点头【朱衣点头】成语解释:旧称被考试官看中。【朱衣点头】成语出处: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朱衣点头】成语故事:【朱衣点头】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Z开头的成语

石点头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2731 成语 石点头 注音 ㄕˊ ㄉㄧㄢˇ ㄊㄡˊ 汉语拼音 shí diǎn tóu 释义 义参「顽石点头」。
见「顽石点头」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顽石点头」之典源,提供参考。
《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1》,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2》。
至阐提3》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4》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
〔注解〕(1)摈:音ㄅ|ㄣˋ,遗弃、排斥。
(2)《涅槃经》:佛教经典。
有大乘、小乘两部,分述释迦在入涅槃前的传法遗言及修道状况。
大乘部又分北本四十卷和南本三十六卷两种。
(3)阐提:梵语。
「一阐提迦」的缩略,谓无善根不能成佛之人。
(4)契:音ㄑ|ˋ,投合、切合。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顽石点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晋朝时有一位道生法师,当时《涅槃经》刚传入中国,接受的人不多,他就到苏州虎丘山隐居,钻研佛法。
传说他曾在山中搬了一些石头,排列整齐后,把这些石头当作学生,每天不厌其烦地讲述《涅槃经》。
道生法师因为主张众生皆可成佛,所以对没有反应的石头,依旧滔滔不绝地讲解。
一段日子后,道生法师问说:「你们觉得我的解释是否和《涅槃经》的原意契合呢?」石头们竟然个个都点起头来了。
后来「顽石点头」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说理透澈,使人心服。
书证 01.宋.黄庭坚〈晓贤师续佛寿颂〉:「出家儿不费秋毫力,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顽石点头

佛家“顽石点头”的典故说的是谁什么内容

苏州虎丘山,竺道生。
相传道生尝于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阐述‘阐提成佛’之说,时群石皆为点头。故后世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语,今人每用以比喻感化力之深者。

对石头说书的典故

顽石点头
释义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出处 《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盘经》,群石皆点头。” 竺道生(355-434) 东晋佛教学者,本姓魏,巨鹿(今邢台市平乡县)人。官宦世家,幼年跟从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后来从鸠摩罗什译经,是鸠摩罗什的著名门徒之一。
成语故事 传说道生法师因为坚持“众生皆有佛性”,不容于寺庙,被众人逐出。回到南方,他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众石头讲《涅盘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故事

生公指晋末义学高僧竺道生,原姓魏,因其师父竺法汰来自天竺(古印度),故改为竺姓,世称生公。竺道生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他潜心研究刚传入中国的《涅盘经》,参悟到其中的奥妙,得出“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推断,因此被逐出庐山,他流浪到苏州虎丘山讲法,法指佛法;顽石指无知觉的石头。传说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典故

晋末高僧竺道生为鸠摩罗什的高足,悟解非凡。他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江西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大般涅盘经》(亦称《大本涅盘经》或《大涅盘经》,简称《涅盘经》)当时只部分译出,仅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出的6卷《大般泥洹经》(为《大般涅盘经》初分异译,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10卷)传入,其中说除一阐提(断绝善根的人)外皆有佛

微信